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丙型肝炎的病源是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曾称为输血后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1989年才正式命名为丙型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是通过输血、注射和血液透析物传染的。由于血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有垂直传播的可能性,但不像HBV那样常见。  相似文献   

2.
在5型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正常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急性甲型肝炎患者早期隔离,使病人针具、餐具、洗漱具专用,携带者不能为输血对象,男女婚前作常规检查等是预防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病毒性肝炎213例胆囊声像图变化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病毒性肝炎胆囊改变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成军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4):1-4,15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病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涉及到很多基因的共同参与.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受到肝细胞中蛋白质因子的调节,肝炎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肝细胞中的蛋白能够结合,肝炎病毒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于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也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重要机制.酵母单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分离纯化与基因克隆化的反向遗传学技术等,在肝炎病毒基因调控、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研究,探索病毒性肝炎新型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病毒持续或反复复制,肝损害持续或反复发生,最终导致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病毒不对肝细胞直接造成损害,机体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以及体液因子的变化参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来探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严重肝纤维化相关性。创新要点: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严重肝纤维化并不一定有相关性。研究方法:结合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数据,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严重肝纤维化相关性(图2;表2)。重要结论:此荟萃分析对于认识丙型肝炎病人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有重要意义,对未来相关临床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据2014年8月29日《光明日报》报道,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和生物物理所唐宏、陈新文研究组合作研制出世界上首个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小鼠。这一动物模型能完整反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和慢性病毒性丙肝是如何发展的,为揭示丙肝致病机制、丙肝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实验模型。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研究》杂志上。慢性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凶手。但丙肝病毒只感染人类和黑猩猩,而且变异很快,新药的研发速度远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二者互相影响,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患病毒性肝炎者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亦高。因此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及护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临床资料 我院1986—1994年共收治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4例,占同期育龄妇女病毒性肝炎患  相似文献   

9.
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HC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地区,其所具有较高的慢性化程度使之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报道了很多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讨论HCV包膜蛋白的结构、免疫状况及疫苗研究实验模型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着人群的健康。α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 ,并且是临床治疗丙肝的首选药物。为今后在医疗实践中能科学地应用和总结 ,探索出确实有效的方法 ,本文就α -干扰素的主要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1 主要临床应用及疗效α-干扰素 (α -IFN)能够抑制病毒复制 ,其次通过免疫调节而清除病毒 ,并且具有抗纤维化和增殖的活性。目前 ,临床上主要用其治疗慢性乙肝 ,急慢性丙肝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α -IFN的其他临床用途在此不作详述。1.1 慢性乙肝的治疗 国内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双环醇75~150 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肝活检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双环醇治疗前后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环醇治疗可以减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同时明显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RNA干扰技术主要通过在转录后水平阻断基因的表达,并借此研究基因的功能。同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治疗疾病的新途径,比如我们可以按拟定的方式来关闭非必需或致病基因的功能。从理论上说,若能关闭致病基因的表达则很多疾病将被治愈。动物实验已证明,可以通过RN A干扰的方法使导致血胆固醇升高的基因“沉默”;病毒性疾病、眼疾、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这一方法还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肿瘤等人类顽疾的治疗指了一条新路。生命其实就是一台能有机运转的机器。但是在有害环境、有毒微生物及自身运转偏差的诱导下,…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少见的、进行性的伴血清自身抗体、高免疫球蛋白和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日趋活跃,但迄今AIH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致病过程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病毒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现行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将病毒性肝炎列为消化道传染病,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按照目前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是,它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其中甲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属消化道传染病;乙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属血液传染;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血液和血液制品、皮肤损伤和生活接触。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既属血液传染病又属体表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重型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变化多,病情复杂,并发症比较多,治疗上常遇到较多护理问题,抢救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和治疗的密切配合。通过二十多年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1 心理护理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加重,遭受疾病的折磨,面临死亡的威胁,大多数  相似文献   

16.
输血后病毒性肝炎,已引起普遍重视。我们对1231名献血员进行了丙型肝炎血清血检测,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定州市人民医院血库献血员。初次献血者85名。重复献血者365名。重复多次献血加单采血浆者790名。以上受检者皆无肝炎史。 2 方法 采用北京军科院四环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抗-HCV检测试剂盒,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复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实例介绍鸭病毒性肝炎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动物实验、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染特性,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从普及卫生知识,狠抓防范堵截源头,建立卫生监督卡,预防接种和增强体质四方面,提出了学校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常见传染病。本文针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防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     
乙肝由于其感染人群的庞大性及其病毒的难以彻底清除性,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本文综述了乙肝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生存与繁殖、致病机制、检测方法以及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