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推行冬学、民校两种社会教育模式。同其它敌后根据地一样,晋东南根据地的冬学、民校与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初始、稳固、坚持、壮大4个阶段,在学校的组织领导、内容方式、师资经费等方面都尽可能符合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推动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参加抗战.为了动员占根据地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抗战、支持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冬学运动.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这一典型地区开展的冬学运动梳理和研究,就其教育组织、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发动的农民教育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利于吸取我党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组织农民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农民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指导中心。为了巩固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边区采取了减租减息、开垦荒地、发放农贷、推广植棉、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劳动力、发展畜牧业等一系列旨在发展农业的措施 ,推动了边区农业的发展 ,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廖磊作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新桂系的主要成员,在举国抗战的大潮中,毅然率部进驻大别山区,开辟敌后游击根据地。他从政治动员、军事、组织及改组地方武装等方面着手,把豫皖鄂边区游击区建成为国民政府最为巩固的敌后游击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民族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为此,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的社会教育,其中的冬学运动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它具有应急性、政治性、广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冬学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根据地内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开展冬学运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抗战教育大背景的影响,二是民众文化素质过度低下亟待提高的现实需要,三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领导乡村的需要,此外冬学自身的优势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在华北发动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给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带来极大的考验。如何在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根据地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昆张支队是中共冀鲁豫边区二分区派遣到梁山一带的昆山县、张秋县执行恢复任务的小部队。这支小部队三进昆张地区,灵活运用敌军工作,进行军事斗争,恢复并扩大了沦陷两年多的昆张地区根据地,取得敌后游击战的胜利,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根据地斗争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鄂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占据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大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战斗在这里的新四军第五师全体指战员和广大群众一起,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英勇奋战,先后抗击着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的进攻,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仅就鄂豫边区卓有成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是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组织的重要科学团体。它成立于边区最困难的1942年,成长于边区科技实践运动中。它下辖工学、农学、医学、电学、理科教育等专业学会,有着明确的纲领与严密的组织结构,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研究活动和科学宣传普及工作,成绩显著,影响深远,在团结和培养科技人才、促进边区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中国国民党政府承认的地方性合法政府。当年边区政府的创建者们在敌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复杂的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不仅对动员全民族抗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我党在当今复杂国际局势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少敏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恢复和建立鄂豫边区敌后党的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中原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中原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点燃了游击战争的熊熊烈火,象“尖山游击队”、“抗日挺进大队”、“淮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坚持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是领导和推动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示范地区。期间,边区总工会一直坚持"抗战为重"的宗旨,通过自身组织的积极活动,动员工人参战和投入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撑。边区总工会的抗战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工人地位的提高,并为边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抗战时期边区工会的组织活动对今天的工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淮北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开创的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它以新四军第四师为主要军事支柱.其基本地区,位于黄河和陇海路以南,平汉路、黄泛区之东,淮河以北,运河、洪泽湖以西,津浦路两侧.本文所涉及的是津浦路以东即苏皖边区的情况.从根据地经济建没的角度看,它也可以反映淮北地区的概貌.  相似文献   

14.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2000年以来,史学界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根据地创建、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主的大旗,在领导解放区军民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作殊死战斗的同时,大力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经过1937年、1941年和1945年三次全边区的普选,建立和健全了乡、县、边区三级民主政权.敌后抗日根据地虽情况差异较大,发展很不一致,但也都先后开展普选,产生从村、区、县直至边区的民选政权.晋察冀边区于1938年成立边区行政委员会,统一全边区政权机构以后,经过了4次民主选举运动,即1639年的村政权选举,  相似文献   

16.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在根据地,文艺社团纷纷建立,边区抗战文艺也开始兴起.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边区的文艺运动,运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鼓动群众,为边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艺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冬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农村中,利用农民冬季农闲时举办的一种群众教育组织形式。我党通过冬学运动不仅教会群众识字,还利用此种方式对群众进行政治觉悟的启发,形成了一些合理的成人教育培训经验,值得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凡了解现代教育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冬学”这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并在建国后广泛推广的农村成人教育形式。它以农村生活中的冬闲时节为契机 ,把青壮年农民组织起来实施一定的教育。“收罢秋 ,打罢场 ,冬季事少上学堂”,成为建国初期各地的共同景象 ,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现在其踪迹难觅了 ,原因何在 ?在目前全国上下一致推广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许多人急于为农村成人教育寻找出路的时候 ,分析研究冬学衰败的原因 ,将有助于我们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一、冬学组织片面强调正规化冬学原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立的…  相似文献   

19.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建立的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民主政权和各族人民群众,在大青山极其艰苦、复杂和残酷的游击战争环境中,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不仅在敌后的“蒙疆确保区”开辟了游击根据地,而且战胜了各种困难,使游击根据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坚持斗争直至最后胜利,这是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分不开的。财政经济工作,是大青山抗日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它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坚持和取得最后胜利提  相似文献   

20.
随着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在南梁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在党的建设、土地革命、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建设、统一战线等领域形成了宝贵的执政经验,并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