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化艺术创作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个人思想观超越传统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苏轼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表征,在超然旷达中进行了思想观的探索,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文首先分析了苏轼黄州初期的境遇,随后从两个方面说明了黄州时期苏轼的文化创作特点,以及思想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作为地方最高行政的密州知州,苏轼对文化的重视必定会对给后人做出良好的榜样。苏轼发挥自己文学创作方面的的特长与优势,坚持自己的诗词创作,与在密州当地和密州之外的同僚与朋友相唱和,形成了密州良好的文化氛围,又重视文化设施建设,修葺了超然台等多处文化设施和文化景点,这都给后人以良好的影响与启示。苏轼用自己的天才与妙笔为密州的山川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为密州的社会人文也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苏轼以集大成式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密州、为中国的中秋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秋节赏月、美食与团圆的文化内含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固化。苏轼修葺超然台、创作《超然台记》等形成了自己的超然思想,开启了密州超然思想发展的历程,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诸城今天的超然文化。  相似文献   

3.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受儒家、道家、佛家三种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在这三种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具有不同的人生境界。这些变化都与苏轼所接受的文化有很大关系,是在其文化底蕴的作用下产生的,也是其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郑雅琳 《文教资料》2010,(13):10-11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苏轼在秉持儒家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的同时,吸取佛门随缘自适的思想。坦然面对人生,保持自己荣辱不惊的人格尊严。本文即从分析禅宗文化的形成入手,对苏轼随缘自适的处世哲学、人生如梦的禅学主题、富于理趣的禅诗进行了具体解读.以期能还原一个真实的苏轼。  相似文献   

5.
苏轼书法理论十分深邃。儒家的“经世致用”、道家的“祟尚自然”、禅宗的“清淡虚静”以及屈骚的“发愤抒情”等思想对苏轼书法理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进而形成了苏轼“书如其人”、“谈泊简远”、“法无定法”与“发愤抒情”等书论。苏轼书法理论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苏轼与佛禅     
苏轼是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宋代特有的社会氛围培育出来的民族文化精英。本文着重探讨苏轼与佛禅的关系,即苏轼学禅的原因、历史,佛禅对苏轼的影响以及在其作品中的反映。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讨民族文化是怎样影响和造就文化名人的,而文化名人又是怎样发展民族文化,从而显示民族文化承传的。  相似文献   

7.
苏轼对易学的兴趣,始于乌台诗案之后苏轼锒铛入狱期间。当他流放儋州之后,苏轼完成了《苏氏易传》。由于苏轼受到易学思想的熏染,从苏轼早年就形成的追求自然适意的人生态度来看,对他通达放浪的思想性格有深刻的影响。苏轼以易学为基础,以其多样化的著作如散文、诗歌、词、绘画、书法等表达他宽广的胸襟以及对文化传统的极大包容。宋人如苏轼辈研究易学,好发为宏论,故学术风格导致写诗议论转多,有时会使得诗风在奇趣之下顿失诗格,所以居儋州期间苏轼在师法唐诗风格之下便不得不转而师法魏晋,以渊明为诗,这就是诗歌的流变与延续使然了。  相似文献   

8.
苏拭书法理论十分深邃。儒家的“经世致用”、道家的“崇尚自然”、禅宗的“清淡虚静”以及屈骚的“发愤抒情”等思想对苏轼书法理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进而形成了苏轼“书如其人”、“淡泊简远”、“法无定法”与“发愤抒情”等书论。苏轼书法理论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禅宗与苏轼     
本文探讨了禅宗与苏轼的关系,分析了禅宗对苏轼人生哲学与艺术哲学的影响,并藉此勾勒了宋人在这两方面的某些特色。禅宗的影响在前一方面主要是形成“入世而又超然”的人生态度;在后一方面则形成活处参理、议论风生、平中见奇等文学创作的特色。文章对某些流行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着重揭示禅影响于文学艺术的不只是“神韵”,唐宋以后的诗歌也不以“神韵”为主导风格,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而且在思想文化史、艺术史、学术文化研究等多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治学思想及治学态度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将从苏轼治学的特点、方法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其治学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而且在思想文化史、艺术史、学术文化研究等多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治学思想及治学态度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将从苏轼治学的特点、方法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其治学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数千年历史中,嘉州(乐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文化,其书画艺术也因此而独具风骨,产生了苏轼、郭沫若、石鲁、冯建吾、李琼久等杰出的书画大师。文章探讨了嘉州山水文化对嘉州书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数千年历史中,嘉州(乐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文化,其书画艺术也因此而独具风骨,产生了苏轼、郭沫若、石鲁、冯建吾、李琼久等杰出的书画大师。文章探讨了嘉州山水文化对嘉州书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苏轼的词作中,无论是他的归隐词、写自然之词还是记梦词,随处可见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对道家思想的继承是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当时的审美风尚以及苏轼自身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苏轼在崇"道"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的发挥理解,对其辩证地接受,并进行超越,形成自己独特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北宋文坛上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作为一位封建士大夫文人,他除了政绩卓著为人称道以外,也在文学艺术各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可以说苏轼的生活和创作构成了一个封建立士夫文人的完满形象,给予当时和后世文坛以很大影响。讨论苏轼世界观和文学创作,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生活,进而了解古代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佛教思想观念和宗教实践,是苏轼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形成他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分析佛教思想观念对苏轼思想、创作的影响,它在苏轼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以及苏轼…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人中,成就最高的当属苏轼。苏轼诗歌体现出对儒家文化的精诚实践、对道家文化的个性诠释以及对北宋书画文化的彰显,由此形成了苏诗的文化底蕴特点。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罕见的儒道释三教汇通融合的宗教文化体系,苏轼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是非常复杂的。在《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儒家、道家和佛家三种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结合文赋内容,分析苏轼从小耳濡目染的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乘化归尽,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和看穿忧患、万物皆空的佛家思想。苏轼将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苏轼散文有一个鲜明的审美特色,这就是"以气御文"。其审美蕴涵极其丰富多元,不拘常式,形象生动。产生和形成苏轼这种审美方式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然主要是中国传统"气论"文化影响,特定时代文学风气转型,苏轼儒、释、道三者皆通独特知识结构,以及他旷放秉性、气质,等等。此外,苏轼"以气御文"审美还对今日人们仍有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瑜 《文教资料》2011,(19):11-12
苏轼一生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步入仕途之时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然而在其政治受挫、遭遇"乌台诗案"后,身心疲惫的苏轼又试图在佛道中寻求心灵的宽慰。心胸宽广、生性乐观的苏轼在与佛道的结合中自身的文人心态发生了积极转变,他没有完全沉溺于佛道以寻求解脱和避世,而是将佛道思想为我所用,进而转化成为自己人生哲学的精华部分。儒释道的积极融合标志着苏轼人生哲学观的正式形成,而"超脱旷达、随遇而安"便成为他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