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司马迁所著《史记》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着诗的浪漫。《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文中人物义薄云天,气贯长虹,令人感奋。信陵君:正气歌文章开头指出信陵君“为人仁而下士”,由于他能“下士”,所以“士”才“争位归之”。清人李晚芳在《读史管见》卷二《信陵君列传》中写道:“战国四君,皆以好士称……余三君,孟尝但营私耳,平原徒豪举耳,黄歇愈不足道,类皆好士以自为,而信陵则好士以为国也。好士为国,故其得士之效,亦动关乃…  相似文献   

2.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信陵君列传》。(某些课本作《魏公子列传》)。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发生在秦统一六国前四十年,即公元前257年。当时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之后,又以重兵围困赵都邯郸,赵国岌岌可危。赵惠文王弟平原君,与魏安厘王弟信陵君是郎舅关系,赵国又与魏国紧邻,因此赵求救于魏。魏王慑于秦之威胁,按兵不动,使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几次请求魏王出兵,并使门下宾客辩士想尽各种办法去劝说魏王出兵救赵,但终究不能说服魏王,不得已而用侯赢的计策,窃符夺兵权,完成“救邯郸存赵”之大业。  相似文献   

3.
夷门歌     
王维  张宏星 《学语文》2005,(9):43-44
高中语文六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记叙了信陵君交结侯赢的情况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而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夷门歌》则以84字概括了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4.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力映衬了信陵君的形象,犹如烘云托月,使魏公子的形象成为太史公笔下极具神采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5.
《魏公子列传》对人性的复杂性有着极为深入的表现。信陵君"好名"的特点对他的心理和行为都有极强的支配性。侯嬴为何不直接告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计策?侯嬴为何自杀?本文将阐述笔者的新解。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即五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增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一文。全文的断句、释义、注音,大都简明无误,但是也有一  相似文献   

7.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信陵君列传》。在这篇传中,司马迁用饱蘸激情的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礼贤下士的魏公子形象。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8.
《史记》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陈涉世家》以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语文课外读物也选了《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史记》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的这篇课文,主要通过信陵君结交侯赢和窃符救赵两件事情来表现他“仁而下士”和“急人之困”的品格,体现了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要引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释题理干从课文题目看,“信陵君”是主语,正体现了为信陵君立传的主旨。但从课文内容实际看,“窃符”既不是信陵君的主意,也不是他具体执行。并且,单靠信陵君和他带的几个门客也救不了赵,那只是“以肉投馁虎”。可是,为什么要把窃符救赵的功劳算到他的帐上呢?这不单是因为他的身份与地位,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仁而下士”和“急人之困”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史记·魏公子列传》与《魏策四·信陵君杀晋鄙》、《荀子·臣道》有关材料进行对照后可知:以"窃符救赵"为中心的有关故事当出于有关文字记载。司马迁到大梁的实地考察,既让他了解了一些重要的有关信息,也深化并激活了其对有关文字材料的理解,从而影响了本传的立意和构思。  相似文献   

11.
众星拱月耀日光华──《信陵君窃符求赵》衬托手法的运用高成英高中语文第四册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是从古典名著《史记》中节选的。写的是魏国公子信陵君接交侯赢成为知己;通过侯赢献计,窃取兵符,解救赵国的故事。文中主要人物是信陵君。他是当时魏王的同父异母兄...  相似文献   

12.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标题,其准确性本来无可非议,无懈可击。《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刊登的马展同志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标题小议”(以下简称“小议”)一文,却断定“这一标题不妥”,说了一串不成理由的“理由”,对课文标题作了否定。我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标题高度准确地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救赵”是目的,“窃符”是手段,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性的基本点。全文自  相似文献   

13.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其主题是歌颂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侯赢的“士为知己者死”。而这个主题又是通过“窃符救赵”这个中心事件来表现的。信陵君最终却秦存赵,是与侯赢的谋划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侯赢是《史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魏国的一个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守门者。信陵君屈尊求贤,亲自驾车虚左迎接他于大庭广众之中,遍赞宾客,酒酣,到侯生前,举杯为他祝寿。侯赢受信陵君的知遇之恩,为了报答,在赵国危急求救时,为信陵君出了"窃符救赵"之计。当"窃符"完成,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侯生突然主动提出"自刭"之说,使读者费  相似文献   

15.
侯嬴“北向自刭”为哪般?张雅珩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写道,当侯嬴替信陵君安排妥“窃符救赵”的良谋后,却出人意料地对信陵君说:“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北向自刭。”侯嬴为什么一定要以死来送信陵君呢?这种死有什么意义呢?许多资料都简括为“士为知己者...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记述,赵王以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文下注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又记,魏公子自迎夷门侯生,"从车骑,虚  相似文献   

17.
《教育革新》2005,(4):42-43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名篇。本文就课本中的某些注解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标题不妥.课题是主谓短语,按照语言习惯理解,“窃符”的是信陵君,而非别人.然而,说“信陵君救赵”没有弊病,加“窃符”二字就有点问题了.因为根据情节,窃符之举,出谋者是侯生,实践者是如姬,信陵君不过是从侯生之计,请求如姬这样做罢了.着一“窃”字,实在容易误会为信陵君亲自决策,主动盗窃,把“信陵君”和  相似文献   

19.
闲话信陵君     
本文在详细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基础上,对信陵君这一人物的形象性格作了归纳论述,并对司马迁的史传笔法作了一定程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六册中节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根据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关资料”,此旬译为“晋鄙合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着公子说……”。对此句,我有些疑义,晋鄙为什么要举着手看公子呢?是举手指着公子吗?从上下文中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判断,何况晋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