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上下相合,对仗工整,其中“腾细浪”“走泥丸”想象大胆,贴切,胸怀博大,气势非凡,充分地展示了长征中红军那无畏、英勇、乐观的精神。教学参考中对两句的解释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脉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从脚下滚过去。”笔者认为其对“走泥丸”的解释有些牵强附会。这两句都是把雄伟、险峻的群山比喻成不足为奇的“细浪”、“泥丸”。“腾细浪”形容五岭山脉的延绵不绝的山势。从修辞…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上语文课时,学生正做着练习题,我巡视着,看到手脚快的同学即将完成,我自然十分高兴。可是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不知所措……“刚才老师已经讲了这道题了,你们看很多同学都做完了,快点吧!”经我这么一催,有的孩子开始“奋笔疾书”,有的就更加茫然,更加不知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我的教师的生涯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怒目金刚式;第二个阶段———骆驼负重式;第三个阶段———蔼然长者式。刚参加工作时,生怕学生捣乱、闹事,对学生总是用怒目而视,严密防范,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义为“警察与小偷”的关系;一旦发现学生有“越轨”行为就恶语相加,毫不手软。这种怒目金刚式的管理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严重对立。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上课说话,我把他撵了出去,事后我也没有认真地找他谈话,从那以后,他就处处与我做对,我说这道题选A,他就在下面喊选B;我说这道题选C,他就喊选D。实在拿…  相似文献   

4.
初中第五册《革命烈士诗三首狱中诗》“故人生死各千秋”的“千秋”两字,课本、教学参考书和《革命烈士诗抄》,均解释为“不朽”的意思,我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四册《桃花源记》“思考和练习”第三题让学生辨析“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中的“志”的词义和词性。参考书解释“志  相似文献   

6.
拜读了山东昌邑市北孟镇后朱学校刘昌志、李玉国两位老师的《“走泥丸”辨析》(见《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一文之后,对两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表示钦佩,他们对“走泥丸”的解释亦使我深受启发。但是依笔者浅见,教参及刘、李老师对“走泥丸”的解释均有欠妥之处,所以特此提  相似文献   

7.
“这道题的答案你是如何得出来的?”老师问,“这道题我做过,我知道答案。”学生答。 “学校不让穿奇装异服,你为什么还穿?”老师问,“我看满大街的人都穿,我就穿。”学生答。  相似文献   

8.
作文竞赛     
去年,全县举行了一次小学作文竞赛。四年级的作文题目是《二十年后的我》。题目一出,众人哗然。有教师愤然骂道:“出的什么鬼题?”有人简直在哀鸣:“完了完了,我就没叫学生写过这个题。这回不考个倒数第一才怪。”有人则莫名其妙地幸灾乐祸:“反正都没写过,要差一样差。”有人自作聪明:“只要学生会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本来很复杂的倒容易理出个头绪,很简单的却有不少难以说明的。1+1=2这道题连三岁小孩都能解,但有一种l+2的问题却成了老大难题,成为众多数学家为之呕心沥血苦思苦想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一次我给学生出一道“8=?”的数学题,学生异口同声:8。对不对?对。但我还不至于糊涂到把高三生与三岁小孩等量齐观,给高三学生出这样的题必有别的“复杂”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就是测试一下在开放改革的今天,学生的思维是否还封闭在固有的定势里。其实这道题的作案是:8=7+1,8=9-1,8=10-2,8=4×2,8=16÷2,8=64~(1/2)……。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古文,那些笔划多、不常见的词组合而成的句子。教师学生翻译起来往往并不觉特别困难,误译也不很多,而由那些笔划少、常见的词构成的句子。虽然似乎一看就“意会”。但真正“笔传”、“言传”起来却常常一下子被“卡”住。或是一译就偏,或是  相似文献   

10.
“参省”解     
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的《劝学》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句,编者把“参省”注为:“参,验、检查。省,省察,反省”。 对这种解释,我认为不可取。因为把“省”注为“省察,反省”,这里已包含“验,检查”之意,这就显得意思重复。编者虽把“参省”分开解而实际上解出来的意思差不多,好象双音节的合成词一样,“参”和“省”分别成了“参省”的词素,这就不大符合上古汉语(特别是先秦)的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且荀子在这里所说的“参省乎己”,实际上是用《论语·学而》:“吾日三省  相似文献   

11.
今天,妈妈让我做两页口算题,一页口算题上有30道题呢!可这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不到5分钟我就做完了。妈妈见了说:"这么快就做完了?  相似文献   

12.
一天,老师的两名学生就2000年高考试卷第22题向他提问: The managers discussed the plan that they would like to see_next year. A.carry out B.carrying out C.carried out D.to carry outsee后应接动词原形或动词-ing形式,为什么此题答案选C 而不选A 或B 呢?老师解释道:实际上题目中that引导一个定语从句。句子中含有They would like tosee that(=the plan)_the next year这样的意思。可见,填入的选项是作see的宾语补足语,由于plan与see是动宾关系,故答案为C。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吴老师笑容可掬地站在讲台前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1.一步计算的求路程的应用题。(1)多媒体演示录音叙述 :这是一列货车 ,它每小时行5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呢?这是一列客车 ,它每小时行6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呢?(2)录像放完了 ,吴老师接着说道 :“相信这两道题肯定难不倒大家 ,谁能说说 ,你对这道题有什么想法?”学生1:“这两道题全是已知速度和时间 ,求路程的应用题。”学生2 :我觉得这两列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只不过两列车的速度是不同的。”学生3 :如果…  相似文献   

14.
[案例描述]在一节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上 ,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学完了新课知识后 ,我就让学生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01页“做一做”的题目。当完成到第2题的第一个图形时(见下图) ,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 :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它的对称轴是8条 ,当时我也认为是8条 ,因此就想转入下一个图形。这时 ,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 :“老师 ,不对 ,应该是4条。”“不 ,是8条” ,“4条!”……一石激起千层浪 ,霎时 ,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 ,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 ,期盼着我一槌定音。究竟是4条还是8条呢?瞬间我也愣住了 ,说来惭愧得很 ,教了几年的书 ,一直都是…  相似文献   

15.
释“无请”     
《扁鹊见蔡恒公》一文中的“臣是以无请也”一句,课后对“无请”的解释是“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请,问”。教学参考书对这句的译文是“所以我不再过问了”。我认为,这样的注释与译文均欠妥当。把“请”释作“问”,与  相似文献   

16.
吃完早餐,我匆匆搞完了班里的卫生,又忙着去准备上课用的教具。这时,我发现班上有名的小调皮却一直跟在我后面,明亮的眼睛一直盯着我。我随便叫了他一声:“坤坤,快出去玩去!”便又忙乎起来。忙完了看看表,离上课还有一会,便转身把准备好的教具放放好。一回头,发现坤坤还站在我后面,我很奇怪,就蹲下去问他:“坤坤,你今天怎么不跟小朋友们一起去玩呢,是不是哪儿不舒服?”他笑着摇了摇头:“老师,你忙完了吗?”“嗯……”我不解地回答道。他笑着跑开了,我莫明其妙地看了看他。这孩子,平时每天都有小朋友告他的状;我在班上讲了那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十一课古诗《马》后两句,据参考书解释:“络脑,即辔头嚼子缰绳之类”,“金,这里指黄金,有夸张的意思。”两句意思是:“什么时侯才能够给马装饰上华丽的金辔头”,“快走踏清秋”呢?我觉得这样解释似乎不妥。由于手边没有资料可查,不知底如何理解。请答复。  相似文献   

18.
是“分率”,还是“量”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何清麟在小学数学一些参考书及试题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类文字题:“甲数是2.7,比乙数多,乙数是多少?”对这道题,学生解题时常有以下两种解法:解法解法同一道题有两种解法,出现两种答案,倒底哪种解法正确?有些教师对此...  相似文献   

19.
下课后,明明嗔怪道:“亮亮,老师又没叫你回答问题,你怎么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解释说:“我想举一反三。”明明奇怪地问:“你这话什么意思?”亮亮说:“因为已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想举手把他们‘反’下去。”“那你怎么又把手放下来了呢?”“我举了好半天,老师也不喊我,我的手都举酸了,举不胜举了。”“看来你这一举还蛮举足轻重的嘛!”“我可没举‘足’,脚怎么能举呢?”亮亮反驳说。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词,‘国’都能举,何况是脚呢?”这时,灿灿正好走来,听到他俩的谈话,感到好笑,就说:…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1”的第一题,此题中有四句纯拼音的句子。在四句中,“liǎ”(俩)用了两次,且都用在“rén”(人)前。我认为这里用“liǎ”不妥。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中“liǎ”的用法:词典上它虽有“两个”的意思,但这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