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居于官话音系发展的最后阶段,反映的也是清代江淮官话语音系统。《音呼声韵总谱》音系中见、精系声母的腭化,照系声母的独立性,仍母与日母合并等现象,充分表现了清代末期江淮官话声母系统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2.
腭化音的产生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言殊,当数古今音殊。不了解音韵知识,便无法解释“江”、“居”是形声字,“憔悴”、“玄黄”是双声的双音词。这些问题,现在初中一年级便接触到了,不得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注意。现从古今音变的角度单就声母的腭化问题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的,语音,也不例外。中古时期的三十六个声母,发展到元明时代,舌面音jqx的产生,便是其中突出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腭化音产生的时代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不过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代兰茂的《早梅诗》里尚无腭化音的事实中可以说明腭化音的产生是元明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3.
儿化琐议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是以语音为载体,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把若干个词组合在一起,以语句的形式来表达意义的。在语流中,“一个语音和其他语音组成一串连续的音,就难免互相影响,于是就产生了语音的变化”(《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等编著),这种语音变化人们称之为音变。 音变是复杂的语言现象。不同的语音学专著对音变现象的归纳不尽相同,而且存在着实同名异现象。有的以多种语言为对象,分析了同化、异化、腭化、鼻化、儿化、增音、减音等十几种音变现象,有的以现代汉语为对象,归纳为同化、丢音、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方言调查字表》为依据,将亳州市谯城区方言音系(老派)与中古音系加以对照,对其中不合规律的部分例外字,尝试从古音遗留、声符类推、词义同化、连续音变、避讳心理、普通话影响几个方面解释其形成原因,以期对于理解亳州谯城方言语音演变规律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5.
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一书的音系性质问题,直接关系到该韵书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从汉语语音史的角度进行深入考察,运用“内证法”首次搞清了该韵书的音系性质,认为该韵书是完整记录江淮官话地区金陵音系的重要文献,它提供了百年以前极为难得的江淮官话音系资料,并完整地勾勤出金陵音系的音韵结构,在汉语官话语音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原音韵》是汉语语音史上重要的一部韵书,对于汉语语音研究有重要价值。学术界对《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问题分歧很大。本文通过对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现代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声调比较分析,得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正是当时的大都话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音系。  相似文献   

7.
郑伟 《中国语文》2015,(3):254-265,288
本文旨在说明汉语音韵史上和现代方言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麻佳同韵"。(1)类型Ⅰ是中古金陵音系的反映,除了见于日译吴音、古汉越语,在现代吴语和闽语中分别以特字白读(扩散式音变)和音类白读(连续式音变)来体现。(2)类型Ⅱ来自晚唐北方官话,多见于北部吴语,具体表现为麻二见组字与佳韵同韵,属条件音变,与类型Ⅰ性质迥异。该层次还见于日译汉音、汉越音及现代闽语(文读)、新湘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等。(3)类型Ⅲ出现于宋元以后,只是个别佳韵字读人麻韵,没有系统性和音变条件可言。  相似文献   

8.
在明清韵书、韵图中,《黄钟通韵》韵图所表明的语音系统被认为反映的是清代东北方言的音系。我们在研读《黄钟通韵》时,发现其韵图排列很有特点,韵图中精组字齐齿、撮口呼位置上出现空挡,且注明“本等字同齿属下等”。这一特殊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是否意味着精组齐齿、撮口呼字与知组声母已经混读?还是精组齐齿、撮口呼字发生腭化演变?《黄钟通韵》表层音系之下是否隐含着潜在音系呢?为了解答这一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黄钟通韵》中知组、精组和见组字进行全面的考察,从韵字排列入手,并与同时期的语音材料相比较,验证其结论,并对此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南宋语音处于上承北宋下启元代语音变化的阶段,反映着中古音系向近代音系统的过渡与转变,这一阶段的音变现象研究属于语音演变转型期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史熠《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正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分析声类变化中的“浊音清化”现象可窥宋代音变特点之一二。  相似文献   

10.
省编简师函授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一章是语音。“引言”部分要求学员懂得什么是语音;语音和语言的关系;学习语音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及语音的属性。第一节“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要求懂得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措施;学习汉语拼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和具体内容等。第二节“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要求掌握发音器官的构造和作用;了解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懂得音节和音素的关系以及组成音节的三个要素,为学习声、韵、调打下基础。第三节“声母、韵母和声调”要求掌握声母、韵母的书写形式和发音的力法及其要领,声调的作用、定调方法和标记法。第四节“拼音和拼写规则”要求掌握拼音方法及拼写规则。第五节“音变”要求掌握普通话变调、轻声、儿化等音变现象。其中,三、  相似文献   

11.
喉音与牙音应是五音中最为活跃的两个音系,这种活跃不仅仅因为近古以后喉牙音的大量腭化与归零,更因为喉牙音内部的互转及喉牙音与其他音系的相转。音转是喉牙音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语音现象,它对谐声、通假、声训、古书异文、一字多音等诸多语言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喉音与牙音应是五音中最为活跃的两个音系,这种活跃不仅仅因为近古以后喉牙音的大量腭化与归零,更因为喉牙音内部的互转及喉牙音与其他音系的相转。音转是喉牙音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语音现象,它对谐声、通假、声训、古书异文、一字多音等诸多语言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音起了变化,反切上下字承袭旧制不变,则反切注音功能,在今音国语音系中必见削弱。古今音变,要在“声韵协变“、“浊音清化“;而反切依今音出切,其有宏观原则,即当视声韵调之彼此制约而上字定其声、下字定其韵。将此原则加以细化,表述为可供操作的出切方法,即有反切的现代门法。  相似文献   

14.
看了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99.1)上陈永林同志的《这些“啊”字还是改的好》一文,笔者不敢苟同.也想借此谈几点个人拙见.第一,“啊”字音变必要性不大.现在许多有关汉语语音的书中都非常郑重其事地把语气词“啊”的音变现象详细罗列陈述.例如: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一书列出了“啊”的音变表:  相似文献   

15.
范恭华 《现代语文》2010,(3):102-104
本文简要介绍了通行于福建省西北部山区将乐县境内的汉语方言的语音及音系系统。通过对汉语将乐话的元辅音音位特征、音节结构、声调及音变的观察和研究,初步总结和描述了其语音和音系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儿化”是普通话的某些方言中的一种音变现象。“儿”作为后缀,不能自成音节,在同化和节缩两种作用下,与前一个字音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字音的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这样就使普通话的语音结构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套相当复杂的儿化韵母。汉语拼音字母用r,注音字母用“儿”.汉字用“儿”(“(?)”的简化字)来表示“儿化”.这些只是记号,让人卷一下舌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的古音学成就主要反映在《六书音韵表》中,是贯穿其古音学的一条主线,文章拟从《六书音韵表》的原材料出发,结合段注的相关字例,并利用现代语音学的原理以及语音拟测系统进行分析、阐释,以求真实、全面地揭示段氏的"音变"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 按现代方言区域划分,四川方言属北方话区域,且分属西南方言中的川贵系。现在,北方话的语音一般作为普遍话语音的基础及其代表,但在微观上又能根据分支的不同发现或多或少的差异。当称之为现代北方语音的鼻祖《中原音韵》标出了二十四声类,这表明了十四世纪(元代)北方话的声类,同时也具体显示了从中古音向近代音变化的过程。即: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屯溪的船上话为例,介绍皖南地区九姓渔民方言的音系,归纳其声韵调特点及方言中的文白异读、连读变调和小称音变等语音特点。发现皖南船上话的文白异读现象不太丰富;两字组前后字都发生变调;小称现象比较丰富,主要语音手段是在原音节的韵母后面加上鼻尾[n],有时还伴随变调。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与其他语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声调,而且音节分割清晰,没有复辅音,有轻声、儿化韵和变音变调现象。普通话的轻声音、儿化韵、“啊”的音变、上声的音变、语速的变化、重音的选择、句调的选择、连音或减音、弱化或脱落以及叠音,这一切都构成了普通话语音形式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