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应当从教育创新的高度,研究新问题,开辟新思路。当前的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三大挑战:道德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大趋势将深刻地改变高校道德教育的旨趣,“新经济”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必将极大地拓展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将对高校道德教育的民族特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的挑战,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必须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德育目标体系的建构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高校道德教育脱离实际道德生活的状况,分析了"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的内涵、特征,并提出了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给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面临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道德教育不成熟等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变化,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可以从介入课堂,加强课堂教育引导力度;深入课外,发挥课外教育资源优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联手,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监管约束;倾注人文关怀,培育学生网络道德“慎独”意识等途径加以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刘明新 《教育与职业》2007,(35):131-132
采取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但目前高校德育仍然沿袭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性”轻“情感”、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这已经不能够适应德育现代化的需要。面对高校德育的困境,我们应该深化德育理论研究,树立高校德育新理念,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实践中将法制教育混同于道德教育的“等同论”和用道德教育取替法制教育的“代替论”的观点,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理性审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探究两者契合的具体措施,无论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关切还是实践关切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6.
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都引导着我们:大学道德教育只有从"理性"回归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才能重新焕发其生命力。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就要把握道德教育的生命逻辑起点,树立以生活为元基点的德育理念,创设回归生活的道德体验环境,还要打破科学化的主客体模式,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为基础,赋予了“关怀”独特的伦理道德内涵,强调以“关怀”为导向的道德教育目标,主张学校应以“关怀”为主题组织教育内容,提出了通过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种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高校德育的启示为:以“关怀”为核心,重新定位高校的德育目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增进师生理解,构建彼此关心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师生存现状,给予教师足够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不只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是在一定的道德教育理论指导下,依据道德教育过程的规律而形成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比较稳固的教育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联结道德教育理论和道德教育实践的纽带和桥梁。建立和谐发展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无论是对高校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面显示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意义。以美德伦理为理论基础的高校道德教育应从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丰富道德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道德教育的积极提倡者和主要实践者,在近代学校教育中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各级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尤其是先生提倡的德育主张促进了我国近代道德教育的开创与发展.应该说,德育思想在蔡元培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拟进一步发掘蔡元培先生“德育实为人格之本”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具体实践和现实意义,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沈楚 《高教探索》2006,3(6):88-90
人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人的生命存在是人德性生成的基础,但在工具理性主义的驱动下,“人”却在被道德教育放逐。高校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必须让道德教育回归人本身,必须关注学生生命。本文基于生命维度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已经被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但是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杜威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曾深入进行过探讨,主张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笔者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阐释,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心态呈现时代特征的今天,道德教育凸显诸多问题。教育目标与现实脱节,道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道德教育手段的滞后等道德教育困惑亟需解决。笔者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之启发,提出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三回归,即生活回归、主体归回和方法回归,试图寻找解决道德教育困惑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道德教育应当以人为本,教育内容要回归现实生活,突出主体精神。道德教育不仅要注重道德理论讲授,更要注重道德实践,跟上时代步伐,有效利用本地道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A2):151-152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历来都是高校道德教育研讨的重点,也是高校道德教育探究的难点问题。本文从现行高校道德教育现状出发,剖析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之影响因素,反思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困境,继而提出其走出当前困境、提高其实效性的重要路径——高校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回归。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在教育效果方面上存在着“瓶颈效应”。要突破高校德育效果的“瓶颈效应” ,就必须要转变德育教育者的观念 ,把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大学生追求发展、追求成功的需要结合起来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网络在高校德育中的积极作用 ,注重榜样示范教育 ,为人师表 ,强化道德实践教育 ,增强道德教育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嬗变与回归,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趋势。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理论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回归,应从确立回归现实生活的指导原则,建立创新型的思想政治运行新模式,构建贴近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设合乎人性发展的校园生活环境,借鉴国外高校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回归相关经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德育的实效远未达到社会的期望。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摆脱当前“知性德育”的范式,建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模式,文章提出了高校德育实践的基本样式、应遵循的原则及高校德育实践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验式道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体验式道德教育要求教师创新课程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手段”的道德教育教学新理念;要求教师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铭记“导”是主线,“演”是手段,“和”是极致;要求教师有效整合课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家庭生活和日常交往中体验,让大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努力实现道德教育的互动,更好地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践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实效性低是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根源是道德教育与生活脱节。生活德育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激发道德需要为原则,以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建设民主化、师生情感联系生活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推动高校道德教育的科学运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