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价值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取得了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对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的认识不断深化.本文从文化的价值入手,深入探讨了文化发展中文化的“批判价值维度”和“创造价值维度”,提出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引领;坚持“二为”方向和“三个面向”要求,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文化认同教育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即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的关系;文化认同与诸多深层次矛盾的关系;遵循五大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导向,既要立足中国又要面向世界;必须始终坚持文化的大众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落实素质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逻辑并呈现为结构生态,其文化属性有其深刻的根源性依据:生命存在及其超越性与文化的源初关联、文化蕴含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以及思想文化的创新性生产的统一,而思政课落实素质教育的文化机制则涉及文化“应然”价值与“实然”目标相互转化并潜在着诸多悖论,由此提示了高校思政课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逻辑,即:促进思想性和情感性的融合,强化核心价值认同;坚持生活化与超越性的统一,提升理性辨识能力;推动文化场与公共性的融构,涵育深沉家国情怀;保持治理性与体制化的协同,塑造健全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着重论述了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及与此相应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路。首先论述了教育与文化、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论述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论述了这一体系的四个基本内容及其关系,特别是论述了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内涵;再次,论述了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论述了同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校园文化的五个“定要”与五个“更要”,即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路;最后,指出了在校园文化中推进和谐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并论述了应根据学校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而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5.
“政治认同”学科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表现之一。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正确价值取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家国情怀,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2023年北京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坚持素养导向,充分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重点阐释“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在试题中的体现与落实。  相似文献   

6.
课程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载体。从《周易》中“器”与“道”的关系出发,结合课程文化的特点及内在发展逻辑,可将课程文化的内涵看成是“器”与“道”的结合:课程的物质文化是“器”,课程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道”。在价值取向上,课程文化主要表现在主体性、自觉性、多样性以及超越性四个方面。立足于新时代背景,我国课程领域的探究要在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下,基于“器”“道”关系探究课程文化的生成之道:化而裁之,力图以“变”生道;推而行之,力求以“通”生道;举而措之天下,力争万象共生并美美与共,使课程文化全球生成。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文化本质,以人为本是其共同的价值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共同的价值指向。这一共同的文化本质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合理定位在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价值实现的基础在于坚持政治性与文化渗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积极传承和学习的基础上对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超越,是具有丰富内涵和远大目标的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主要依托以下要素:顺应时代要求、传承优秀传统、紧跟实践步伐、整合人民智慧;由此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性、传承性、实践性、人民性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具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建设现代国家的价值功能,是我国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构架现代社会的价值功能,是我国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培育现代公民的价值功能,是我国公民个体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传承本来与创新未来的有机统一、坚持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坚持普遍要求与地域特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一是价值引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全面塑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大学文化建设体系;三是合力普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阳明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七个方面的文化资源:“心即理”提供精神信仰的内化资源;“致良知”提供信仰与价值确立的本体论资源;“知行合一”提供信仰践行的方法论资源;“万物一体”提供价值理想的伦理学资源;“心物之辨”提供个体日常生活信仰化的启示;“群己之辨”提供社会生活信仰化的启示;“有无之辨”提供圆融个体、社会、国家之价值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为我们的民族、国家铸魂、筑梦.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若干辨证关系,即: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关系,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阶级性与普世性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土文化"与"洋文化"的关系,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核心"价值与"外围"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若干关系,即: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关系,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阶级性与普世性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土文化"与"洋文化"的关系,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核心"价值与"外围"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一种辩证的世界观、理想的价值取向及用中华智慧合理解决矛盾的思维模式和有效方法。文章从“和合”文化的视角,积极探寻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主动应对生活的有效路径,以期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作为自20世纪以来不可抗拒的社会文化思潮,以其"趋同性"力量不断入侵、同化甚至统摄着以"独特性"为本质的民族文化:一方面,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蔓延,实现了西部民族在"物质层面"的理想模态;另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文化理念,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又与民族文化的"民族主义"之间构成了难以消弭的体系障碍,导致了民族文化当下的生存困境。现代性语境下民族文化焦虑的存在,或导致民族作家价值选择疏离民族本位而倾向于现代性,或导致更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复苏而倾向于民族性,但试图寻求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深层的文化关联和价值共享,构建两者对话的可能与契机,则是他们探讨民族宗教信仰与族属文化命运生存图景的集体认知。  相似文献   

15.
境界的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确认。它不但是对真实的存在和意义世界的追寻 ,而且体现为特定的理想人格。宋儒的人生境界展开于天人、群己、理欲等价值理论中 ,构成他们所理解的意义世界和理想中的世界图景。在宋儒看来 ,圣人就是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标准 ,圣人境界也就是他们所普遍追求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6.
The course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view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s and philosophy of religion, culture, ethics,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and art, etc.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ulture, display the cultural ideal of education, cast healthy personality of moral and intelligent unity, build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of great beauty, confidence and strength of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promote the universal and core value and idea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而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价值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还有可行性。因此,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从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方面与核心价值体系保持高度一致,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把握"四个突出",即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两个核心"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自觉是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当人们对生态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对生态文化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之后,就会形成生态文化自觉。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因此生态文化的自觉也就是生态价值观自觉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内涵和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将生态文化自觉纳入其中。我们要增强生态文化自觉意识,并且将其与实现我们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历朝历代的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形态.在中国古代,“和谐”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丰富而深刻,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突出体现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等关系上.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许多可供现代社会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