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光 《教育艺术》2005,(11):13-14
推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构建教育创新的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观念创新、目标创新、课程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在教育创新的新体系中,教育理念创新是灵魂,教育体制创新是关键,教育模式创新是核心,教育技术创新是保障。那么,如何推进管理创新,打造品牌学校呢?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发展与教育功能变化为成人教育体系创新创造了条件。成人教育体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前者包括观念创新、结构创新、管理创新,后者分为宏观激励机制创新、微观激励机制创新。成人教育体系创新,有赖于人力资源的市场信号、生产条件、产出质量的支撑,应遵循公平性、效率性、竞争性、开放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正确地认识创新教育的内涵,积极探讨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是能否完成新世纪赋予教育使命的关键所在。   一、准确理解创新教育,把握实施创新教育的方向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对知识教育从内容、方法、时机、效果等方面的重新定位。实施创新教育并不否定知识教育,而是力图创新、改造知识教育,重视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和发展创新能力,并把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4.
对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福民 《四川教育》2002,(10):10-11
江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教育创新的范围和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观念创新、目标创新、课程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在教育创新体系中,教育理念创新是灵魂,教育体制创新是关键,教育模式创新是核心,教育技术创新是保障,教育开放创新是重要方面。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教育创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  相似文献   

5.
研究数据表明,融资约束降低了创新效率,增加了创新效率的不确定性;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效率和创新不确定性存在非线性影响,社会责任能降低创新无效率增加速度,并最终降低无效率,适度的社会责任有助于降低创新效率不确定性。用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代替总量创新开展稳定性检验,也得到相似的结论。企业规模、高管薪酬、市场价值与创新产出呈正相关,企业年龄与创新产出呈负相关。尽管大规模企业创新产出更多,但小规模企业创新效率更高,融资约束越低的企业创新效率更高、创新不确定性越小。政策层面要鼓励企业适度承担社会责任,助力中小企业减少融资约束,以便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马瑛 《青海教育》2008,(9):86-86
21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为此,必须抓住青少年时期这一形成创新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机予以培养。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形式,需要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大胆探索,以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技创新不是单一的创新主体所能完成,而是多元创新主体构成一个科技创新主体系统,强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社会性地参与科技创新的整体活动。高校教师、在校学生、科技管理部门、校办科技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在高校科技创新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构成了高校科技创新主体系统。推进高校科技创新,需要以系统的观点、坚持多样性的机制,促进各个创新主体的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首先实现管理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见解。创新才能发展,发展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为此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本文试对物理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目前形式入手,讲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接下来讲述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的探索。本文首先利用化学史、史实教育培养学生想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创新意识,接下来通过教材中典型范例和科学家的事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通过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提问、布置合理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举例验证。最后总结全文,回应前文。  相似文献   

11.
陆小泉 《教师》2011,(18):73-74
学生的思维原本天马行空,不受拘束,但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小心翼翼,不想创新、不求创新、不敢创新。所以,保护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很重要。要让学生有主动创新的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有创新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院校要围绕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创新,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内容,即办学思路创新、培养目标创新,课程模式与课程结构创新、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13.
郭健 《广西教育》2014,(31):8-9
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发明专利倍增计划目标,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树立科技创新理念、找准科技创新的切入点、探索科技创新的途径,维护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大力倡导“崇尚科技、实践创新”的开拓精神,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创新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结构的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包括激活创新需要、引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兴趣、树立创新理想和信念。创新心理品质培养,包括独立性心理品质、敢为性心理品质、坚韧性心理品质、自控性心理品质、合作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创新基本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知识结构培养在创新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创新能力决定于知识的质量,即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知识结构模式有胶团模式、知识层次模式、鼎型模式、“王”牌模式等,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与培养,对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学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而不是追求创新型人才的形成和创新性成果的产出,目标定位在于“基础性”,即想创新的意识、敢创新的精神、会创新的思维、能创新的个性、爱创新的品格、善创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提高地方教育治理能力,探讨可持续治理创新的共同特征实有必要。借助QCA分析方法,基于创新类型、组织赋能、资源保障的三维分析框架,以28个典型案例为样本,对影响地方教育治理创新可持续发展多重因素的分析表明:地方教育治理创新可持续性是多种因素的交叠效应,其间创新资源投入、组织支持力度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创新目标模糊则是导致创新消亡的关键条件。地方教育治理可持续创新的常见路径包括组织驱动型、资源赋能型和内外耦合型,而创新消亡的组态路径为内外制约型。为推进地方教育治理可持续性创新,应强化治理组织能力建设,优化教育创新资源配置,引导地方开展特色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发明专利倍增计划目标,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树立科技创新理念、找准科技创新的切入点、探索科技创新的途径,维护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大力倡导“崇尚科技、实践创新”的开拓精神,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刘海云 《考试周刊》2009,(8):127-127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积极思考与探索,努力使“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真正成为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创新,敢想、敢问、敢做,努力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以下几点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体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启发者、信息传递者和活动服务者等多元角色。然而,由于高校辅导员受制于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偏差、教育经验不足、教育方式不科学,其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通过各种切实有效措施提升高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