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习》2007,(12):36-36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  相似文献   

2.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韩信与萧何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三杰韩信、萧何与张良,在辅汉灭楚的过程中,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结局各异:萧何终于相位,张良隐退山林。韩信呢?最初,萧何力荐韩信,刘邦拜为大将军;最后,萧何设计,韩信被吕后斩于长乐钟室。对于韩信的一生荣辱来说,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与韩信的功劳比较在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萧何有三大功劳:第一,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秦都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以后刘邦“所以具知天下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①这不仅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位兴汉功臣被刘邦、吕后诬以谋反罪而杀害,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刘氏皇权安全的需要,也与韩信本人不懂政治,忽略皇权之下高层政治的游戏规则有关。  相似文献   

4.
侥幸的韩信     
<正>韩信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战将,可以说刘邦的汉家天下有一半是他打来的。韩信对于刘邦的重要性,司马迁在《史记》里有很细致的叙述。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千古名将,却差一点被埋没在历史当中,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过客。韩信的侥幸在于,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遇到了三个愿意死命帮助他的关键人物。而这三个关键人物,缺少了哪一个,他韩信就是  相似文献   

5.
《韩信画兵》的故事,传说的是汉高祖刘邦想试一试韩信的才华,拿出一张五寸见方的白纸,要韩信在上面画兵。刘邦许诺:“画多少兵,就带多少兵。”结果,刘邦看了韩信交的画后深感佩服,把兵权全交给了韩信。原来,韩信在纸上只画了一座城楼,城门口战马刚露出头,一面“帅”字旗斜出。画中虽没有一兵一卒,却可从画面想象到千军万马。韩信运用想象解决了难题。其实,想象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思考方法,合理的想象可使难题巧解。[例]有两个无盖长方体水箱,甲水箱内有水,乙水箱空着。从内侧量,甲水箱长40厘米,宽30厘米,水深5厘米;…  相似文献   

6.
在楚汉争雄中有位“与汉汉重,为楚楚安”的关键人物,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这位身怀旷代奇才而又功盖天下的开国元勋,在公元前196年,厄运降临,终以“谋反”大罪被惨杀于长乐宫,留下了令人难解的千古之迷。对韩信的被诛,历来的史家们虽有异议,但多数人认为,韩信企图谋反,罪有应得。包括司马迁、班固等都持这一看法。当代秦汉史专家林剑鸣先生也持此说。在他的专著“秦汉史”中以“韩信谋反论”铺叙了这一段史实。  相似文献   

7.
《后汉书》中《淮阴侯列传》记载了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领兵多少?”韩信回答:“陛下能领兵十万。”“那你呢?”“我是多多益善啊!”“多多益善,那你为何被我所擒?”“那是因为陛下虽不能领兵,却善将将的缘故。”这段话揭示了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刘邦的“将将”艺术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以礼仪尊下 刘邦曾采纳萧何的建议,以“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的庄严礼节拜有“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韩信为此感激涕零,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一校之长,为何不能…  相似文献   

8.
罪加一等妙在词序李定国普时,有一恶棍闯进一农会,见一病妇卧床不起,顿起歹。C,揭开被头将病妇手腕上的玉婉持去了。病妇呼天喊地求救,恶棍才被村里人扭送到了官府。病妇丈夫说来一位书生写状子,以其“揭被夺做’问罪。状子写好后,金去请一位讼师过目。讼师琢磨良...  相似文献   

9.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因为韩信所言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他,并将他推荐给刘邦,但韩信并未得到刘邦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决定中途离去,萧何发现后将其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  相似文献   

10.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过程中都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后来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山林。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其间也有一些波折,但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是极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11.
毛姆作品中的恶棍形象与恶棍精神真正阐发了真恶与伪善以及个人与社化异化的关系,展示出立禁与犯禁、明与反明的强烈冲突,这里有锻铸人类灵魂的血与火,也有原始而伟大的生命激情,于是作品中出现了崇尚完善又欣赏恶棍的二重唱主题。  相似文献   

12.
韩信用兵如神,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被斩于长乐钟室,令人千古叹惋.多数人认为这是封建统治者“兔死狗烹”的政治阴谋,笔者认为韩信之死固然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最直接的原因当在韩信自身.本文试从其性格特征和人格缺陷来探讨其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3.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智勇双全,在当时他并不是直接去投奔刘邦,而是先投奔项羽,因项羽看不起他,才转而去投奔刘邦的。项羽在叱走韩信以后,在一旁的范增对项羽说:“大王,此人非等闲之辈,此时不为我所用,如若为刘邦所用,后患无穷!”项羽半信半疑,马上去追韩信,要杀死他,韩信远远看见项羽飞驰而来,便知来者不善,而项羽骑着马,自己又是步行,怎么办!最后,韩信略使小计……项羽跑到一块沙地边,发现了韩信的脚印,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子从相反方向逃走了!”于是,掉转马头,飞驰而去!请问,韩信略施何计。韩信是怎样逃命的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与《汉书》都有韩信的传记,虽然班固承继了司马迁的大部分内容,但叙述与议论有不少相异之处,特别是对韩信"谋反"一事的处理,存在微妙而本质性区别,这一切源于两位史学家对韩信历史地位和自身形象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韩信在项羽手下,久久不被重用,就投奔刘邦。谁想在刘邦手下又不得重用,他不甘沉沦。再次逃亡。幸亏萧何知道他的才华,星夜追赶,并劝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最终韩信大展雄才,成就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6.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过程中都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后来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山林。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  相似文献   

17.
背景链接 这里节选的故事背景是秦末天下纷乱,群雄争霸,最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决战,长达四年,史称“楚汉相争”。韩信本来是项羽的部下,却得不到重用,后来经丞相萧何力荐,被刘邦封为大将。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通过破魏之战、井陉之战、淮水之战等著名战役取得了楚汉较量中的优势。他还参与指挥垓下决战,...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崇拜英雄,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被人称道?韩信的不堪往事中国古代的战神级将领韩信,一直给人们一种反差极大的印象。青年时期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财产,过着穷困且备受歧视的生活。他常常是吃了上顿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03,(10)
1.小明在班里给大家讲了一个“韩信分油”的故事:楚汉相争时期的著名大将韩信,小时候就十分聪明。有一天,他在街上看见围了一群人,里面有两个卖油的吵得不可开交。原来,他俩要把缸里十斤油平分,又没有秤,只有一个能装3斤油的油葫芦和一个能装7斤油的瓦罐,两人把油倒来倒去,总分不均匀。韩信见此情景,上前说道:“这有何难,让我来帮你们分。”卖油的半信半疑:“你这小孩敢口出狂言?没有秤,我看你怎么分?”韩信倒来倒去,竟然均匀地分开了。你们知道是怎么分的吗?2.自然课上讲了火的作用。一下课,小明就问小刚:“纸最容易被火烧着,可是有一种火…  相似文献   

20.
(壹) 韩信年少的时候,是个热爱装酷的文艺青年,腰里挂一把剑.天天在大街上晃来晃去。有一天。他正逛得开心,不想被人截住了去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