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唻”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作为助词的用法已经消失,但是仍旧存在于各地方言中.文章首先在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河南新县南方言区的助词“唻”,其次将“唻”与普通话动态助词“过”进行比较;最后对比其他方言区的助词“来”.在种种考察及对比中突出新县方言助词“唻”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馆陶方言中的"着"字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着"字的读音与用法并不相同。本文主要针对馆陶方言中"着"字的两读及其作动态助词时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哒”是巴中话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它兼具普通话中“着”“了”“过”等体助词的功能,有时相当于介词“在”、“到”;它和其他方言里的“哒”基本一致,但又有自身的特点;从来源上看,它们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法分布、时态表现、语义特征、语气差异等四个方面研究长沙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咖”、“哒”、“咖哒”和“咖哒”。文章认为 :(1 )长沙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具有单用、复合和分离性的特点 ;(2 )长沙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可表兼容态 ,并且具有融汇语法和语义的功能 ;(3)长沙方言中主、宾的存现 ,定语的性质等因素可影响动态助词的选择 ;(4)长沙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可影响话语的语气 ,并造成细微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5.
结构助词“哩”在平鲁区方言中分布比较广泛,使用频率非常高,是平鲁区方言中有特点的一个词.平鲁方言中的结构助词“哩”同普通话中“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分布与语法意义以及功能对应得非常紧密,而且某些语法功能比普通话结构助词更丰富.  相似文献   

6.
侯超 《文教资料》2007,(7):169-171
“来”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般作为趋向动词和结构助词使用,很少作为事态助词或语气词助词使用,但在皖北方言(属中原官话区)中“来”作为事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使用却相当普遍,并且“来”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具有时体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7.
新绛方言属河东方言绛州小片。普通话无将来时制助词,但新绛方言中的“家”字可作将来时制助词,其用在动词(动词短语)后表示将来时态,且和进行时态助词“着”过去时态助词“过”“了”整齐排列,形成新绛方言完备的时制系统。此外,新绛方言的“家”字受整个句子声调影响在疑问句后音变为“间”,祈使句后音变为“价”。这是一种共时现象,而非其他专家所说的历时现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河西方言中的助词“价”的用法及其作用进行了描述,并将其与近代汉语中的助词“价”进行了比较,认为河西方言里的助词“价”是近代汉语助词“价”的继承,同时又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9.
“哒”在湘潭县方言中使用十分普遍。它的语法功能、语用特点及分布与“了”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本文根据“哒”本身显示出来的语法功能,参照助词“了”的分类,把“哒”分为两类,以此探讨它在湘潭县方言助词系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山西离石话助词"来"、"得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虚词系统中"来"作为助词的用法很普遍,随着语言的发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来"的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但在很多方言中尤有保留.前人已有关于"来"作为助词在吴语、四川方言、陕北方言等中的用法的论证.考察助词"来"、"得来"在山西晋语离石话中作为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的特殊用法,以揭示其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1.
陇东方言中助词“得来”、“得”跟普通话中助词“得”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用法,它们不但做助词,而且还凝固成词。本文就陇东方言中“得来”、“得”的语法现象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翁辉东1943年在上海出版的《潮汕方言》中的1000多条词语为调查比较蓝本,对现在的老派和新派潮州话进行了调查,并与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潮州话的词汇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西安话隶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的关中片。它在构词法上除了和普通话相同的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本文主要从单音节构词法、附加式构词法和重叠式构词法三个方面揭示西安话构词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丰富现代汉语的词汇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四川方言生动、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广为人知,已成为人们对于四川话的典型印象。语素重叠构词已成为明代四川方言很重要的构词方式,同时在当今四川话中重叠词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闻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蜀语》中的重叠词共计13个,占词语总量的6.3%,对《蜀语》中所出现的重叠词进行简要分析,同时考察现代四川话中存在的诸多重叠词,以说明四川灵动幽默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在唐山方言中,存在一个特殊的虚词"着",附着于表示先行动作、行为或先行条件的词语之后,是一个表示动作、行为的有序性的助词,我们这里称之为有序助词。  相似文献   

16.
桂林话中的"倒"可以作动词趋向补语、结果补语,也可以作动态助词。对桂林话中的"倒"的语法特征进行描写发现,"倒"同时兼有实词和虚词的语法功能。隐喻和语义泛化的共同作用是造成了"倒"逐渐虚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从两个老太太讲的民间故事中,分析秉塘话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特点。语音方面的发现是连读变调的规律。词汇方面,跟普通话相同的词占34%,加上跟普通话靠边的词共占45%,跟普通话不同的词超过半数。语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量名结构作名词用,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持续,没有处置句的专门格式。从自然语言中分析方言的特点,是方言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不如利用字表、词表的调查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18.
宏观上,“词汇的融合”通过数据表明,莆仙话更接近闽南话而与闽东话稍远,莆仙话的词汇独有率比其与闽南话或闽东话的共有率更高,这是其独立为闽语次方言的一个重要依据;微观上,“词语的叠置”、“词语的合璧”和“词义的泛化”是莆仙话由于地缘临近而混合闽东话某些特征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9.
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词义扩大是词义变化中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崽”是长沙方言重要亲属称谓语之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儿子”。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沙方言“崽”词义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单指称儿子,也可以指称女儿。本文对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词“崽”词义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了长沙方言其他亲属称谓词的...  相似文献   

20.
宜昌方言中的助词“哒”主要有4种语音形式,分别为本来的语音形式[ta],句尾音变形式[da],句中音变形式[a],以及在某些辅音之前带唯闭音的[a]。“哒”的语法功能可以通过“哒”不同的语音形式得到区分,“哒”的几种音变形式也可以反映辅音从弱化到脱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