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名学邓少琴教授(1897-1990)是我国老一辈德高望重的考古、博、历史和民族学专家,生前曾为四川大学教授、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有大量重要论行世,在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川渝学术界由王家祜、李复华、李绍明诸先生发起,组成《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编委会,从邓先生的大量存稿中精选出论57篇,分为巴蜀古代史、考古与物、民族史志和近现代史四大部分,上下两册,由巴蜀书社2001年8月出版发行.今年为邓先生105周年诞辰,为弘扬邓少琴先生的学术思想,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发起拟于年内举行“邓少琴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本刊本期发表的四篇章,就是为此次研讨会所准备的,而以邓四部分内容的先后为序。本刊希望以此进一步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学术繁荣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名学邓少琴教授是巴蜀地区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考古与物研究、巴蜀史研究、西南史地研究、四川河道研究、少数民族史和金石考证等方面均名扬四海,留下了大量极富价值的学术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邓先生的论中,浸润着他严谨的学术风范和实践观,在治学方法和研究思路等方面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后来学汲取。本仅从考古与物研究方面,谈谈自己学习邓先生有关论的一些肤浅体会,不妥之处,请博学通人是正: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徐中舒先生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古代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基于1949年以后巴蜀地区的考古新发现,徐先生运用新的史学观,于1959年和1960年发表了《巴蜀文化初论》和《巴蜀文化续论》。在"两论"中,徐先生论述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关系,梳理了巴蜀民族、部族之间杂居迁徙与相互融合的历史轨迹,进而得出中华各族"原来就是一家","中国"是因文化而立国的结论。徐中舒先生的"两论"与同期蒙文通、缪钺、冯汉骥、任乃强、邓少琴等先生关于巴蜀文化的研究争鸣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巴蜀文化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4.
林涓 《大理文化》2003,(4):59-62
今年2月15日是云南20世纪学术巨星方国瑜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方国瑜是20世纪云南最了不起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方志学家、教育家.他以敢于创新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认真的精神,在中国民族历史,中国西南边疆史地,云南史料目录,东巴文化,汉语历史、民族语言等方面都做出了震古烁今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5.
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新著<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洋洋洒洒34万字,通过对18世纪末以来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西南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描述,研究了宗教传播必备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分析了基督宗教自身的适应与改革,探讨了少数民族受众的心理变化和宗教诉求,史料翔实,见解独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6.
引言 蒙文通先生是学通经、史、子、集四部的通儒。他治学由经入史,复以学术流变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故对先秦诸子和宋史、西南民族史创获尤多,早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但是蒙先生成就最大的还是史学。建国前夕出版的《儒学五论》主要是论先秦至汉的儒学,只有其中一篇《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的《后论》是论宋明理学的。此外就是《理学札记》第一、二部分及《补遗》、《致张表方书》、《致郦衡叔书》、《答洪廷彦》等七篇。其理学著作虽然只有三万多宇,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多是宋明理学上重要的问题。但据《蒙文通文集》的编者在《…  相似文献   

7.
毒品不仅是严重摧残人们身心健康的头号杀手,而且也严重危及到了社会的安定。如何铲除毒品,保护人们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大事,也是普通民众关心的大事,通过认识历史上毒品的危害及治毒措施,我们从中受到启示,电可以得到答案。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的最新力作《西南民族地区的毒品危害及其对策》一书的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陳寅恪(1890—1969)是一位聲譽卓著并有開創性貢獻的歷史學家。本文主要探討他的史學思想,但也試圖從方法論的角度考察他在現代中國史學史上的地位。陳寅恪的研究生涯經歷過兩次重大的轉變。第一次在一九三O年代初期,他放弃中外交通、內亞史地之學,改而專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另一次是一九五三年撰寫《論再生緣》後,逐步停止有關中國中古史的著述,全力探考柳如是、錢謙益的姻緣以及明季清初史事,終于勒成鉅著《柳如是別傳》。①陳寅恪這兩次轉變的原因和性質不甚相  相似文献   

9.
古代西南民族墓葬,与地理、自然环境、交通因素、江河走向等关系极为密切。本通过对上述关系的分析,论述了古代西南民族墓葬的形态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龙晦 ,1 92 4年 7月生 ,四川岳池人。 1 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 ,1 95 0年入西南革大学习 ,1 95 1年在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任教。 1 981年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 ,1 987年为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文学语言研究会理事 ,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 ,巴蜀史学会常务理事 ,四川大足石刻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古汉语、宗教与考古研究。主要论著有 :《卜天寿论语写本后的诗词杂录研究和校释》、《卜天寿论语写本与敦煌方音》、《韵学集成与中国雅音》、《论中原雅音的发现及其评价》、《三星堆出土铜像考释》、《…  相似文献   

11.
古代巴蜀与中原黄河流域彩陶南流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少琴教授(1897—1990)生前为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是著名的考古文博和民族史专家,对巴蜀文化有独到研究。邓先生一生勤于著述,除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论著外,尚遗有数批有关文稿未及发表,本文即为其中之一,现征得邓先生家属同意,整理发表,供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读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卢向前先前尝读李锦绣刊怖之各单篇论文,①觉其读书为文甚勤,而诸文中精妙之出比比皆是,显露出非凡才华。钦佩之馀,因了同承师门之缘会,②亦每每与她通信商讨一些学术问题。而於此前即後,知其在撰写大部头的唐代财政史著作,有关单...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山青水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东与广东、海南为邻,东北与湖南接壤,北与贵州,西北与云南相连,西南与越南交界,南濒北部湾,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沿海少数民族自治区。其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地貌特征,使它既能便捷地吸收东部地区的先进技术,又可为西南各省提供直接的通道。作为多民族地区,壮、瑶、苗、侗、俄佬、毛南、回、京、水、彝、他借、汉等十二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民俗风情以及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为广西壮民族艺术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相映成趣的参照。在…  相似文献   

14.
论及西南当代艺术,有两个概念需澄清,一是关于“当代”,二是关于“西南”。  相似文献   

15.
蓝勇新著《西南历史文化地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对历史时期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和重庆直辖前四川)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诸要素的时空发展规律作了可贵的探索,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特色、甚有价值的区域历史文化地理专著。《西南历史文化地理》...  相似文献   

16.
羌文化──中华文化的又一根编者按:已故著名老一辈史学家、民族学家、考古学家徐中舒、蒙文通、顾颉刚、任乃强、冯汉骥、胡鉴民、邓少琴、邓子琴、缪钺等先生,对巴蜀文化与中华文化具有精深独到研究。本刊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呜"方针,特将诸先生的有关论述加以摘...  相似文献   

17.
黄兴涛 《寻根》2005,(1):114-118
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祁氏是享有盛名的望族,与常熟翁家齐名,时称“南翁北祁”。前者的代表人物是翁心存、翁同龠禾;后者为祁韵士、祁寯藻、祁世长。与翁家相比,祁氏虽无“状元门第”之荣,却亦有“帝师”之誉,且三世之中,代有翰林。或以史地之学名动天下,开一代学术新风;或以诗文书法领袖群伦,  相似文献   

18.
张云霞 《大理文化》2014,(7):96-110
正大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西南地区的重镇,古老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在这里交汇延伸,是滇西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西汉武帝时设置益州郡叶榆县,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唐宋时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南诏、大理文化,直至今天,大理仍是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桥头堡"。代代相传的南来北往交流中,各种文化在这里融汇、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文化,成为中国西南民族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有"文献名邦"、"史冠南疆"之  相似文献   

19.
文化形态(史)论是一种主张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无优劣之分别,但是有发展形态或历史形态差异的文化发展观。根据其划分标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类:文化力模式、文化共同体模式、主体性模式。而马克思用"实践生成"主体性范式对传统"主体性"模式文化形态论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重构和改造,这种范式内在地包含了前二者,同时又克服了二者的单一性、片面性,相比之下显得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在学术上广有建树的萧君和、彭年等在统一潮的激励下,倾注他们的心血和热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考证、发掘、审视、研究,探求中华统一历史的行进轨迹与发展线索,撰写了近30万宇的《中华统一史》。经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多方努力,使《中华统一史》一书在1997年内得以出版。阅读《中华统一史》,深感其内容新颖,史料翔实,特色突出,见解独到,不仅是一部有价值的学术力作,而且是历史科学领域中的补阙之作,是中国门类史、方面史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