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验证,在教学设计中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与领悟教学理念。传统的备课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强调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新课的引入、新知识的讲解、课堂反馈、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对课堂中的生成,不  相似文献   

2.
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让教师与其具体的实践情境和经验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新课程理念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做出积极的回应.这种回应主要在于新课程理念如何内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本文通过两个初中数学教学片段的比较和分析,根据两位教师在同一教学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教学行为来透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掌握程度.由此提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行动上不断地反思、讨论、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有效学习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必要条件,教师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要素,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反思教学与一般的反思文化一样,它是对某种观念和实践方式的批判性考察,是对过去的成就与问题回头审视,是以一种研究、探讨、思虑的心态投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反思教学往往强调改变教师自己内隐的教学理念,通过改变教师内隐的教学理念使教师的相关教学行为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5.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课是我们经常要做的工作之一,要想充分发挥评课在课程改革中的导向、管理、调控、鉴定、激励等作用,评课就要评到点子上.真正做到要有效地沟通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深化内隐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设计思想和外显的教学艺术,从而促使教师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能在课堂教学中具体操作和把握的目标.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评课要改变过去“以教论学”的方法,打破以教师为主要评价对象的框框,而应始终贯穿教师教的思想及行为和学生学的活动这2条主线,尤其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境界及教学技能、能力、业务水平等综合素…  相似文献   

6.
宋晓艳 《成才之路》2009,(36):I0023-I0023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立新的教学行为。建立新的数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加以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理念和实施路径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有效学习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必要条件,教师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要素,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曾提出"三中心"的观点,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因此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责任,忽视教师的生命价值;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基本功,忽视教师的创造性.在此理念的指引下,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教学设计,也注重以"教"为中心,从而忽视了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在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以"三中心"为理论的教学设计已不适应新课改的理念,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钟永平 《贵州教育》2014,(15):34-34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个鸟放在林了里.”我时常揣摩这些名师大家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再反思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慢慢体会到了这些教学理念的精髓,感悟到了他们这种教育思想的博大.在当前我国实行的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教育界都比较关注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语言表达,强调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等等,一直在追求如何把这“关”起来的课给上好了,而很少有教师去想这些数学课是不是都应该在课堂里去实施教学,很少有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到生活中去学数学.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指导,它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理念.同时它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包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力""还课堂于学生"的理念等,虽然高中教学都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育原则,但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验证、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引导,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一现代教育思想并未得到切实重视和深入推广.从主体参与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高效的教学方法应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入探究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高中阶段就更显得必要高效教学指  相似文献   

12.
按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根本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充分对话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犤研究背景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从具体到形式的抽象过程,是现代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强调的重要理念。我们选择了“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内容,进行了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全过程课例研究:结合三次课堂实践的是两次反思:反思已有经验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反思新理念新经验下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的差距。试图在这样的多次往复中,让教师逐步完成理念更新、行为跟进。●关于“有余数的除法”,以往的教学一般如下:通过等分除,学生初步建立余数的概念。通过包含分,得到一列商和余数的名数不一样的横式,进而,教师让学生直接…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为学生成长而服务的目的,我们的教学要教会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学透用活”正是在这一理念支撑下提出的.它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应有效地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统一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高旭阳 《教师》2013,(3):72-72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兴趣特点以及成长需要等特点出发,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并根据他们的学业进步程度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完善。教师们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积极探讨有效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对策,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有数学教育以来,人们对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就开始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课堂教学效率不是同义语.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强调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无效的教学,无论课堂效率有多高,都是不可取的.因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涉及到数学内容的选择、组织,而且还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而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行为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导向作用,因而教学评价也是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活动教学"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江苏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一种深化形式,旨在向教师传递一种教学理念:以活动促教学.虽然说没有哪个课堂上没有活动,但在活动教学的课堂上,活动却成为教师关注的重心之一,我们认为这是符合传统和当下的教学理念的.从较早的行为主义观点来看,研究者认为人的智慧是由行为来反应和决定的,到后来的"做中学"的理念,再到具有后现代意义的建构主义学习观点,都强调活动在促进人的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么,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活动教学理念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笔者拙作围绕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活动教学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关系探究初中数学的课程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我们注意到其不同于一般所说的三维目标,事实上,这  相似文献   

18.
史息良  吕琴 《云南教育》2004,(31):11-12
数学练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它强调学生要熟练掌握新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但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练习”存在比较保守和片面的认识:过于强调学生思维路线与教师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看到学生会解题,也就认为学生的数学学“好”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或价值也就实现了。用现代的教学理念衡量这样的“数学练习”,这无疑是一种较为封闭的学习行为。这样的学习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思考,长此以往只会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也就谈不上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此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一个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真正体现,取决于教师对主体地位的理解,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从知识形成过程角度拉长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立足学生的思维发展去设计教学,并让学生在一个心理安全的情境中无压力地学习,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纵观近二十年的课程改革(自课改试验时始),可以发现很多教学理论中的概念已经上升为教师朴素的教学理念,这也就意味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理念中,"课堂生成"无疑是值得重视的一个.传统教学强调的是预设,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而这样的理念显然会约束学生的自主性,自然也就约束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