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构投资者制度是英美等发达国家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机构投资者积极主动地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缓解了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在本世纪初,中国证监会也提出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然而,已有制度引进的经验教训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是不同的,有两个重要问题必须予以回答:在西方发达国家制度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机构投资者制度,在中国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基于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机构投资者制度成功的条件和机制是什么?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传导途径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不能直接促进公司业绩,而是通过抑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掏空行为,间接地提升公司业绩。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执行行为在此发挥了中介作用,有效地约束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但是,机构投资者对高管层过度的在职消费和薪酬操纵等代理行为不能发挥治理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加强投资者保护执行力度以及完善机构投资者本身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上市公司治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养老金积极主义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命题产生于公司所有杈和控制权分离所形成的委托代理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了以养老基金为主导的股东积极主义运动,倡导养老金积极主义运动的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但是,公共养老基金和私人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还存在一定差异性.此外,养老金积极主义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也值得关注,这显示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机构投资者被寄予厚望。随着数量上的增加和持有资本市场投资比例的提高,我国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已经崛起。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建立和完善,对制约和阻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规避,必将促进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实现我国资本市场公司完整性和忠诚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它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较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多.国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有公开建议、行业组织监督、组成机构投资者联盟、诉讼、行使投票权、提交股东提案、征集委托投票权、与管理层沟通以及解释函等等.参与公司治理的众多途径保证了机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拓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是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企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文章运用资本结构理论和内部人控制理论,结合我国实际,从中小股东联盟、债权人、控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四大监督主体出发,探讨其作为公司治理监督主体的有效性,通过定性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非国家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目前是公司治理最有效的监督主体。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目前已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介绍了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的兴起,总结了机构投资者的类型,梳理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其次,对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治理的理论进行阐述,并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优势和实现途径.文章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的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丰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理论研究,并为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队伍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并且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国内外对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机构投资者是否有意愿参与公司治理,即使参与治理,能否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某个领域的作用力研究.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普遍认为机构投资者有动力和能力积极参与公司的治理。但是上市公司与生俱来的缺乏成长性、“一股独大”等问题 ,机构投资者自身的风险规避、“搭便车”等问题成为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 ,规范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成为必须。  相似文献   

9.
我国2005年版《公司法》虽然大为拓宽了公司自治的领域,但是有关股东协议的法律规范尚付阙如。实践中,用股东治理合约的方式替代公司的法定治理结构虽然具有组织成本和灵活性上的优势,但是尚不能有效地解决组织中固有的代理问题,并对公司参与各方的预期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公司法》立法应当在认可股东治理合约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规制措施,维护公司参与各方基本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时可能会遭受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机构投资者不是“天然的”公司治理积极参与者的结论。因此,应该重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但也不能过分夸大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蒋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2):109-110,120
所有者控制型公司的控制权矛盾表明:公司财务治理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股权集中情形下控制型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犯.而在所有者控制型公司的目标型实现中,"委托代理链的延伸"、"资本的纯化"、公司控制权的"增值效应"与现行会计信息不够客观之间的矛盾性是控制型股东实现掠夺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财务治理目标是通过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公司制度改革、企业业绩评价及剩余权益请求权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建设,瓦解所有者掠夺的必要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股东因其持股数量超过其他任何股东,而对公司的运营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具有实质控制权。我国公司法实务中存在着控制股东滥用其控制权、违法违规操作、损害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实例。确立控制股东诚信义务,对改善我国当前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义义务制度在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冲突关系的平衡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制度内涵伴随着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实际需求不断演化:义务范围从忠实义务发展到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并重;履行义务的判断标准因经营判断规则的确立而更加符合实际需求;义务主体由董事逐渐延伸至控制股东,相应的权利方也在向小股东和公司债权人方面扩展.相比之下,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存在以下缺陷: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的规定明显失衡;忽视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忽视董事对公司债权人的信义义务;忽视商业判断规则的引入和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司法救济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影响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由“保持距离”向“控制导向”转变,从而导致不受监督制约的“伯利-米恩斯”式的管理人导向型向越来越受到机构投资者控制与监督的“投资人导向型”转变。中国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正在超常规发展,引进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可以弥补国有股退出的空间,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机构投资者是潜在的最合适的上市公司治理监督主体。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6,(3):71-74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反腐败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正式机制,能够对公司治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选取沪深两市531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反腐败与代理成本、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反腐败能够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管理层代理效率;反腐败还能够通过经营途径、财务途径以及公司治理途径对公司的绩效产生深刻影响,在短期内会导致企业经营业绩显著下降,而在长期则会使企业经营业绩恢复甚至上升。  相似文献   

16.
公司作为一个组织在当今社会普遍地存在,其经营运作有其本身独有的特点,公司治理是其独有的特点的一方面地体现,公司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代理关系又是公司内部治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明晰两者的关系特征,防止实际控制人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才能达到合理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本是企业中由国家作为投资主体形成的资本。国有资本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而造成所有权治理主体缺位,加上一股独大、资产负债宰过高,使企业难以走出困境。因此需要把国有资本进行清晰的产权界定,由债权资本、社会保障资本和国有资本净值三股分立,并分别由相应的代理机构行使所有者权能,形成不同的投资者利益主体,通过国有资本内部结构的调整,推动股东主导型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为企业进一步实现出资者多元化构筑体制平台。  相似文献   

18.
曹亮 《华章》2007,(1):11
伴随着我国公司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大股东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掌控公司,侵犯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犯小股东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为保护投资者的信心和合法权益,保证"以人为本"的制度文明,有必要对小股东权益加以保护.大小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与协调直接影响到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并将最终影响公司营利和社会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股东表决权代理征集制度对于有效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有效保护公司和股东合法权益不受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的侵犯等具有积极功效,因而在征集主体资格的规定上应以充分发挥征集制度的积极功能为宗旨。为改变我国广大的中小股东弱小无奈、无法形成自己声音的被动状态,有力地推动中小股东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觉醒,我国法律应当明确规定表决权代理征集主体不受股东身份或公司管理层身份的限制,依法赋予非关联的第三方征集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中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机构投资者所发挥的作用引起了学术界、监管者和政策决定者的极大兴趣.但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是否真正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当局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很小时,没有意愿监督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时,才有可能积极监督.本文最后对如何减少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