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维吾尔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民间故事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独具特色的文学样式,通过对维吾尔族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状态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2.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湖南张家界市土家族人的民间文学丰富,形式多样,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极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学的魅力给司马迁的童年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二十壮游”使司马迁深得民间文学的底蕴。《史记》中充盈着民间文学的鲜活气息:神话传说直接入文,赋予历史人物神的灵性;民间故事、传说使人物形象富于传奇性;谚语、俗语或表现人物的性格品格,或是风土人性的浓缩。《史记》几乎包容了所有的民间文学样式,是司马迁对史学史、文学史和民俗史上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谚语既是维吾尔族智慧的结晶,又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一串璀璨的明珠。文章从对维吾尔谚语中反映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宗教、婚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解读维吾尔谚语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谚语折射出的维吾尔族的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中的萨满文化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萨满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已皈依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仍遗存有古代萨满文化的风骨,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延续并不会随着宗教的改变而停止。相反,传统文化一直在各民族文化中遗存。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作者借鉴了许多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如说话、情歌、曲词、神话传说、俚谚俗语等。这些形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8.
1987年至1988年民间文学普查时,湖州市和德清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多次组织人员深入“防风故土”德清县二都乡、三合乡以及武康镇等地采风考察,搜集整理了一批口承防风神话传说.1990年1月号北京《民间文学》杂志发表了一组(九则)防风神话传说,并配发了编后记《珍贵的发现》,将它列为近几年来继中原神话、云南岩画、纳西族祭天古歌后,我国远古类神话作品的第四个发现.1990年3月,市集成办工作人员,又深入调查,写出了《防风故土考察报告》,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年零十个月的积极筹备,1991年12月中旬,由  相似文献   

9.
西江水,源远流长.它也是历史上中原文化南播的古通道,与古百越(百粤)文化交汇,因而孕育着丰富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既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别呈多民族的缤纷异采.笔者曾到西江流域进行过一个多月的宗教、民族、考古调查,收集到若干山水神话传说.现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流传于西江中游的悦城龙母传说,探讨民间文学与民族学的横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香萍 《文教资料》2014,(21):12-13
当代作家往往都是从民间文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创作。诸如《聊斋》这种民间文学形式,主要表现的是狐妖蛇仙、神异鬼怪等虚幻的艺术形象,以神话传说为原型,对人间现实进行深刻的表现和诠释。高晓声从小就对《聊斋志异》情有独钟。可以说,《聊斋》对他小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他语言风格的影响。他对《聊斋》的创作方法和思想进行了继承,并加以发展。要对高晓声的艺术渊源和创作风格进行探索,就必须研究民间文学对高晓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对英、维吾尔两种语言陈述语气范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力图揭示出其在语义结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异同,从维吾尔语陈述语气体现行为的"我方"与"他方"的行为观念中去认识维吾尔人"以行追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由此还可以体会到维吾尔人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维吾尔当代著名诗人穆罕穆德江·沙德克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并其特色与维吾尔古典诗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此研究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诗人在当代维吾尔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文学在近30年出现的各种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功就可以说是显著地。作品的标题与作家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书法有密切的关系。本论文对维吾尔长篇小说的标题进行分类并分析维吾尔长篇小说标题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人民开创的灿烂的文化范例中有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这就是生态文明。维吾尔族人民较早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且始终保持对这种关系的传承来保证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  相似文献   

15.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中的第五个木卡姆,即潘吉尕木卡姆的共342首歌词,在《普遍性的特点》,《个案性特点》和《对歌词释义的分析与研究》的题目之下,进行了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在《普遍性特点》这一节里,陈述了在潘吉尕木卡姆所包含的琼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个部分里,有作品的古典诗人的诗歌数目以及所占份额,属于民间文学的民间长诗,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歌谣及其基本特点等。在《个案性特点》这一节里,阐述了在本潘吉尕木卡姆歌词里有作品弹唱的各个古典诗人的诗歌和格孜尔,在语言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独特建树等。《对歌词释义的分析与研究》这一节里,则用讲道理摆事实的科学方法,较细致的研究与探讨了怎样才能正确无误地解释属于察哈台维吾尔语的木卡姆歌词的词义这个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维吾尔语言文字的社会功能,维吾尔文字的起源,语言文字的发展,维吾尔语的使用现状及维吾尔语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释以框架语义学为理沧基础的维吾尔语框架语义学语料库(UFN)语义描写系统。UFN的目的是通过对维吾尔语语义句法结构关系的研究,依照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原则,以维吾尔语语料库为基础,编制可以使计算机读懂各种语料信息的网络化的维吾尔语语义词典。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维吾尔农民工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维吾尔农民外出务工的根本动因来自于人多地少的矛盾、种田不挣钱、农民负担重、城乡差别的推拉作用等方面。本文根据维吾尔农民转移外出就业的理性选择,将探讨维吾尔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的谚语具有丰富的哲理意义,是维吾尔语和维吾尔文学的精华。它与生活的各个领域相关,以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内容.反映了维吾尔人的思想信仰、精神素质。本文就维吾尔谚语反映的部分内容从文学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Talmy(2000)的位移事件框架理论为基础,通过语料分析维吾尔语位移事件表达的特点,维吾尔语的位移动词常常以复合动词形式出现的结论,初步断定维吾尔语应属于特殊的动词框架语言(verb—framed langu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