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树立“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心灵自我塑造的能力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认为,道德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任何外在的结果,而只在于个人心灵的自我塑造,人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独立世界,必有自己的精神起点,道德教育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必须以心灵陶冶作为教育的起点。“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而要塑造优秀人格、呼唤心灵、“铸造灵魂”、开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职业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质量的基本看法和评价,是一定历史与社会条件下的教育价值选择。从比较视角看,二战之后世界职业教育质量观经历了知识本位的质量观——能力本位的质量观——素质本位的质量观的嬗变,其表现出的规律有:随时代特征不断变化、与职业资格密切相关、关注学习者的成长。文章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观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学生为本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所谓课程改革的目标,指贯彻课程改革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课程改革的成果(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是一对矛盾体,自从学校教育和课程产生之日起,就隐含着二者之间的矛盾。任何一种课程都是对这一矛盾关系的某种形式的解决。社会本位的课程,认为社会是最为根本的,社会的价值是绝对的,课程就应当体现社会的价值。个人的教育必须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个人是局部,是特殊…  相似文献   

4.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学生为本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所谓课程改革的目标,指贯彻课程改革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课程改革的成果(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是一对矛盾体,自从学校教育和课程产生之日起,就隐含着二者之间的矛盾。任何一种课程都是对这一矛盾关系的某种形式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且一向都是人们关注较多的一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作品本位还是学生本位又是一个热点问题,人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观点、看法。本文也主要对这一问题谈点看法,并作简要评述。阅读教学中,作品本位还是学生本位,其实质是一个何者为手段,何者为目的的问题。作品本位论者主张作品的阅读为目的,学生阅读只不过为了吸取作品中的信息罢了;学生本位论则认为学生本身的成长才是目的,阅读作品只是一种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作品本位论者眼中,作品是神圣的、权威性的,对于作品,只能接受,不能怀疑。因为,选入课本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CBE几个问题的看法肖化移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的倡导下,引进了近二、三十年以来流行于北美的能力本位教育(CBE)。这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对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近200所...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17,(6):23-30
"个性教育"是民国时期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引发争议的一个问题。民国时期的个性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政治、思想、文化问题。从"个性教育"理论的发展看,这个时期个性教育理论发展经历了个人本位的个性教育、国家本位的个性教育以及科学本位的个性教育变迁历程。这种变化其实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思想变迁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对幼儿发展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它是幼儿园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活动。现代幼儿教育强调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主体性精神,反对传统教育中以权威教育、成人本位为基本特征的师生互动关系,提倡一种民主、平等、信赖、儿童本位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单纯扮演着知识传授者、权威管理者、学习主宰者这一特定角色的教师已不能适应这种新型师生互动关系的要求。因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转换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角色转换一:了解幼儿行为的…  相似文献   

9.
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对任何一类教育而言,都是最需要研究、规划的首要环节。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需要在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0.
论叶圣陶的本位主导观及其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主张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这是他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和批判继承和发展。旧式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以及以教师为本位,只讲不导的错误做法严重阻碍了我国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正确的看法,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必须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教育目的观举要教育目的根据什么来确定?长期以来,是教育理论上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讲可具体细分为个人本位论、人格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伦理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相似文献   

12.
高校课程设计选择何种价值理念是高等教育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课程研究者在高等学校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上还存在诸多争论。我国高校课程设计中以社会本位为主体、以知识本位为辅助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忽视个人价值、课程目标单一、师生创新意识淡薄,教育教学方法死板等问题。我国高校当前的课程改革应坚持以民族文化为底蕴、兼顾国际化取向的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并重的主体教育观;以社会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的个性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以什么为本位,这是一个涉及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根本性问题。几十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到“能力本位”,显然在新世纪形势下,这种本位观巳远落后于时代。进入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呼唤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与模式,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4.
企业职工教育指的是企业对职工进行的生产经营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它是教育与经济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职工教育,是企业的法定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也适应了世界职业教育办学企业本位化的新趋势。长期...  相似文献   

15.
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第一任所长匪立普·H·库姆斯继他的《世界教育危机:系统分析》之后又出版了《世界教育危机:80年代的观点》提出教育面临着世界性的危机,其根源在于,“自1945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科学和技术,经济和政治,人口和社会结构方面的一系列变革,所有国家都经历了极为迅猛的环境变化。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变化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快。但它们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速度却过于缓慢……”当然,这种看法不免有些悲观,但却提出了一个全球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这种观点的思想基础是教育处在动态的社会之中,其自身只有不断地进行调节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发展变化首先是观念的变化,教育行为都是受教育者观念支配的,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行为的结果。观念的产生又与所处的客观环境关系密切。当人类进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的时候,必须对工业经济时代的基础教育模式进行改革。2001年秋起开始了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服务的。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什么作为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教育的本位问题。教育应以什么为本位,它与教育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人们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31年-2000年间发表在《哈佛教育评论》论文的统计分析,显示出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由"学科本位"到"问题本位"的重心转移。以1960年为界,其之前的教育研究特别注重以教育哲学为基础的"学科本位"的研究,之后的教育研究则越来越体现出"问题本位"的研究趋势,突出地表现为对教育政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产物,因此,杜威特别强调达成目的的手段—儿童中心。也就是说,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不存在一个“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的问题。因为“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杜威以“反弹琵琶式”的论述求索教育目的,实则是希冀通过“更加民主”的教育去实现“更加民主”的社会这一旨归。  相似文献   

20.
新情况下提出的一个老问题办教育是以学问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换几种表达:办教育是为了求学术发展,还是为了求社会发展,还是为了求人的发展;办教育是为了满足学术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在职业技术教育,这个命题有时还演化为是学科本位,还是能力本位,还是人格本位。在这里,学问或学术是一种文化的表示,社会有时成了国家的代名词,人就是指学习者或受教育者。这是一个老问题,构成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有教育者(代表着社会或国家的利益)、受教育者和教育或学习资料。他们构成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