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王元化的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化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劳动。王元化在《读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札记》中说 :“黑格尔提出的一些美的法则今天仍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常常感到诧异 ,黑格尔提出的极有价值的美的法则 ,为什么这样被人漠视 ,甚至研究西方美学史的专家也往往弃置不顾 ,觉得不值一提 ?”[1 ] (P 2 3 1 ) 时在 1976年 ,中国的思想文化学术一片荒芜 ,王元化却对黑格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已经有了精深的研究 ,显得秀拔群伦 ;他的具体理论建树且不说 ,单就研究黑格尔美学思想这一行为本身而言就是一种开拓和创造。它标志着黑格尔美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指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语文教材中美的东西俯拾皆是,既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类型,又有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可以说,语文是“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那么,如何发挥这些美的因素,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焕发生命之美呢?无可置疑,教师应该在语文  相似文献   

3.
许冰 《湖北教育》2004,(7):41-42
马克思指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语文教材中美的东西俯拾皆是,既包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的类型,又有优美、壮美、悲剧美等美感形态。可以说,语文是“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那么,如何发挥这些美的因素,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焕发生命之美呢?无可置疑,教师应该在语文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美学》从美的概念或基本原则出发来推衍艺术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对《美学》第一卷的解读,分析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四个论题,即“美的概念”、自然美、艺术美和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对于美的概念和本质,黑格尔认为美是真实而非虚构的,同现实密不可分,“美的理念”即是美的具体概念。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他将艺术美看作是理念发展的最高阶段,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自然不因自身而美,只是为主体而美。他还强调艺术家的个人素质以及对生活的领悟。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教育生命体验、感受美的形态——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以生命、人格美为核心内容,结合小学生的成长、教育规律,运用美的法则设计出小学健康成长三字歌、自然明星、节日天地、美术大观等系列美乐爱教育内容,将其图文并茂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呈现,带给孩子们美的感染,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深生态理念的特征深生态理念是在肯定人类价值高于自然价值的同时的现代“人类中心论”。深生态理念特点是:A、互相关联的全方位思想,反对人在环境中的随意想象。有机体是生物圈中一个点,有机体离开有机体之间的联系,不能独立生存。B、生物圈中任何生命形式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平等。C、提倡生物、生活、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生性。D、地球上所有物种、群落、民族都是平等的。E、反对污染和资源枯竭,并采取积极  相似文献   

7.
爬藤植物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材料,具有生命性、材料性、观赏性、可塑性等优势,从设计应用的角度出发,应用美的形式法则和遵循生态、安全、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爬藤植物材料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丽梅 《新疆教育》2012,(3):58-58,68
1利用多媒体手段直现美的形象 美的来源在于形象直观。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形象是美的母体”。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虚无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是渗透美感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灯、录像、VCD影碟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美的形态中把握美的真缔。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1):119-121
<正>人究竟是全部,还是自然小小的一部分?这是教育必须思考也必须回答的命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每一个人去理解:"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自然里,自然也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教育应遵循生命的法则当教育远离自然,远离生命开始的地方,就会产生若干问题。生命最强的树一定是生长在自然中,一定不在花园,更不在花盆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黑格尔关于艺术美、自然美、美的鉴赏等方面的论述中,分析论证了黑格尔主客观关系论的美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体操是一项美的运动,其美学特点,是通过表现连贯流畅的合乎人体的自然韵律的舒展动作,充分展示优美的动态形象,以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艺术体操轻松、活泼、协调、柔软,富有韵律性,是一项审美价值很高的运动项目,也是社会文明教育和青少年美育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形式美法则在艺术体操中的渗透 什么叫形式美和形式美法则?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创造了大量美的事物,这些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美的形式不能脱离内容,但由于人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往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外美学史上,对于美来自哪里这个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曾有这样的话:“美恶皆在其心”.与此差不多同时,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也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来源于美的理念,有了美的理念,一切事物才成为美.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则更为明显地宣称:“美本身应该理解为理念,而且应该理解为一种确定形式的理念,即理想.”此外,西方近代美学中还有里蒲士认为美是感情的外化,  相似文献   

13.
庄子崇尚自然,认为人类非但没有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与自然界同处于生命有机体之中,故而提出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天地与我并生"的理念,高呼尊重自然,"法天贵真",力行"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顺应自然的生态利益标准,表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也同样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何谓美的答案呢?黑格尔曾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么各人的思维理念各不相同,原来美的答案也同样是色彩斑斓的。而我们寻找美的答案,如同让生活更加绚丽,让平淡的生活因为我们的态度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5.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这将当代人类存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场哥白尼革命,因为它对近代以来的人本中心论的思想基石——康德之“人为自己立法”和“人为自然立法”——思想的彻底反动,重新构建“生命一人本”存在论和普遍利益权利价值观。以普遍利益权利为原动力和本质规定,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万物生命、人共在与互存、共生与互生:共在互存,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生态整体的存在法则;共生互生,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整体互动的生存法则,这一法则展布为整体互动的生育法则和“竞.适”法则。其前一个法则张扬生生;后一个法则敞开为竞适协调和相互限度。  相似文献   

16.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自然界的生命才是美的。这句话可以有两层意思的解读,第一层是说生命是美的,第二层是说生命属于自然界才是美的。这样的解读,似乎有些绕舌之嫌,或者说有些多余,但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着从美学在康德、黑格尔各自思想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康德、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界定以及两人以此所进行的不同层面的探讨等方面入手,对康德和黑格尔的美学及哲学思想中关于美的本质、美的划分、美的形而上地位以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一个初步的梳理和思考。试图论证康德、黑格尔美学理论及方法上的差异根源于两人形而上思想中对主体地位的不同界定,以及由此衍生出针对先验幻象所采取的迥异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在他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得出的。该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美的内涵和外延、美的实践性和自由本质。理解这一命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黑格尔美学体系,进一步深化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伦理学的自然基础(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这将当代人类存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场哥白尼革命,因为它对近代以来的人本中心论的思想基石--康德之"人为自己立法"和"人为自然立法"--思想的彻底反动,重新构建"生命-人本"存在论和普遍利益权利价值观.以普遍利益权利为原动力和本质规定,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万物生命、人共在与互存、共生与互生:共在互存,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生态整体的存在法则;共生互生,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整体互动的生存法则,这一法则展布为整体互动的生育法则和"竞-适"法则.其前一个法则张扬生生;后一个法则敞开为竞适协调和相互限度.  相似文献   

20.
创造即人的精神有机体的自然生长,创造力即精神有机体的生命活力,创造力的动态有机结构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操作系统和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