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2.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3.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4.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5.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老师真厉害!训家长就跟训小孩一样!”路旁,一位妇女对一位过路人说,手里领着一个孩子。“天这么晚了,孩子还没回来。我到学校一看,原来老师留下补作业了。” “补作业好,老师负责任。” “可是老师把我好一顿奚落,什么‘孩子又懒又滑,家长也得管管’啦,什么‘你的孩子没治’啦,什么‘干脆领回家,别  相似文献   

7.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8.
选“家长”     
校有校长,班有班长,连一个小组也有组长,可我家的家长是谁呢?晚上刚吃过饭,我就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那还用说?当然是我了!不信,可以查户口簿,那上面的‘户主’填的就是我的名字。”爸爸呷了一口酒,振振有词地说道。“那‘户主’和‘家长’可不一样啊!”想不到,妈妈理直气壮地辩驳。“昨天,孩子拿回来的《素质报告册》上的家长签名栏不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性事件或急于解决的问题,这时,老师们往往会“请”家长到学校,共同商榷,配合教育学生。而在传统意识中,家长被“请”到学校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或成绩差.使家长觉得脸上无光。此方法用得过多,会使家长从内心深处产生抵触情绪.也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处理不当,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因此,“请”家长来学校配合教育应当讲究些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源的相对紧张,学校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既然是服务,有些家长就把市场上的那套观念迁移到教育上来了,误认为:家长、孩子是服务的接受者,那就是顾客就是上帝,学校服务不到位就应该受到惩罚。家长们渐渐变得“好难相处”,个别家长为了一点小事就进入校园恣意闹事、打学生、打教师,甚至出现校长、老师死伤于家长之手的悲剧。面对“难相处的家长”,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希望朋友们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我们怎样面对“上帝”——与家长相处一席谈  相似文献   

11.
干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目的,要达到目的就要注意方式方法,好的方式方法就能取得好的实际效果。学校教师请家长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包括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做为学校教师请家长的目的就是互通情况,相互商量,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方法,这也是学校教师争取家长配合的一种方式。优秀的学生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表现,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经常主动找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  相似文献   

13.
<正>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众多合力予以支持,其中家长的教育不可或缺,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形成的教育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孩子,请家长和孩子同步发展,那么,就从这"五把"钥匙开始吧。一、"把"要求放低把你的要求放低到能看清你孩子的程度。现在很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传输主体、以学生为传输受体、仅限于传输接受的‘授受’教育”。所以,人们往往把教育看成是教师的事,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事。家长们普遍认为,只要孩子进入学校,在学校内的教育就应该由教师全权负责,家长负责的只是孩子的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校淘气、做错了事、打架或学习不用心,有的老师总以“请家长”作为震慑学生的一种手段,动辄“请家长”,向家长“告状”。前不久,我见到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其实是老师留的作业过多),被老师处以体罚,第二天又请了家长,说这孩子学习不用功,光贪玩,家长要好好“管一管”。学生回到家里,爸爸便大发雷霆。尽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老师真厉害!训家长就跟训小孩一样."一位妇女对过路人说,手里领着一个孩子.过路人大概是她的熟人.这位妇女没等她的熟人接话又激动地说起来:"站在老师的办公桌旁,什么'孩子又懒又滑'啦,什么'你的孩子没治'啦,什么'干脆领回家,别上啦!'孩子一无是处,家长也一无是处了!现在,孩子一出错老师就请家长到学校去.难道孩子不好好学,老师就没有责任?"这位家长越说越恼,居然失去了理智,接着脱口说出了几句脏话,站在她身边的孩子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大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子女的教育作为家庭的头等大事,往往不惜代价。于是,给孩子请家教就迅速升温,并越来越热。那么,在同学、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家教这个“宝葫芦”到底灵不灵呢?家长:请总比不请好家长张蕾:我家要是例外,岂不是对不起儿子?请总比不请好,不请不放心啊!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心愿。家长卢立:家教,挺好的。请了一段时间的家教后,孩子成绩有进步。现在学校里竞争那么激烈,做家长的只能设法让孩子不落后。家长王小伟:虽然知道孩子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也不希望孩子太…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在学校建筑工地附近,有一位调皮学生的家长指着农民工对孩子说:“你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就会像他们一样一辈子下苦力。”听到此话,我不禁有些感触。记得在农村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经常对我说:“不好好读书,就一辈子穿‘草鞋’,想穿‘皮鞋’,必须考上大学。”而现在依然还会听到许多家长和老师这样告诫孩子。  相似文献   

19.
目前,“择校”已越“择”越“热”,许多家长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投入巨大资金。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到一个优质的学校。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好家长的影响要胜过好学校。到底是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还是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大?下文是多位人士从多个角度围绕“好家长与好学校的话题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家长之累     
孩子是家长生的,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就要找家长,正像商品有了问题,就得找生产厂家一样———这是一些老师潜在意识中的逻辑。如今有些老师,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而且在牵住家长方面也有一套。根据笔者的了解,大致有三种方法:一谓“签字法”。作业完成情况,由家长检查后签字;考试考差了,试卷由家长阅后签字;学生逃学,由家长每天送至学校签到……。笔者办公室的同仁大多受过为孩子签字之累,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二谓“陪训法”。孩子在学校一犯错,家长往往会被“请”到场,低头含羞陪着孩子受训。客气的老师,只训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