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亚霏 《文教资料》2014,(19):46-47
离开中国本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法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层面上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关键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渊源,对实现中国文化复兴,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和陈述本土文化底蕴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渊源,寻找正确途径,总结经验,以期推动本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交叉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设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野。在学科建设的视野下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一体多元"的多样性学科动力构建的迫切性。这些问题对于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设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野.在学科建设的视野下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一体多元"的多样性学科动力构建的迫切性.这些问题对于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5,(5):33-35
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无产阶级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建党开始就一直对马克思主义极为推崇,将其作为党内的重要思想,并且积极的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实际意义。鉴于此,就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进一步讨论,从内涵、时代特征、研究理念上进行有效研究,以期探寻出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产生与发展过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协同性.从静态看,协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特征;从动态看,协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实践具有协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发展具有协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进步具有协同性.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协同性要求出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理论界具有重要地位,是党史、国史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抗战时期,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并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思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民主和独立,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深入研究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对充实、发展党的思想理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载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相关理论研究、现代载体应有作用、主体的能力和素质、载体的配合作用是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载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构筑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载体的发展模式要求我们在大众化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载体的发展,实现显性载体与隐性载体的互补、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的整合、独立载体与综合载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空间,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需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状出发,就如何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从视野拓展、方法更新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辛玉玲 《文教资料》2013,(23):66-67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继续谱写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面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的双重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对其主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涵的正确界定,可以在明确主体不同类型和功能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实现主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的相互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践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初步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逐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想与工作路线。同时,作为哲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繁荣也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重要资源。未来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其中国化的研究,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科技革命不断深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与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概况(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学科体系日臻完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从而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同时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它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相统一的结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自从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分别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发展历程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提出依据,研究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态度转变及文献中停止“中国化”的提法而代之以“具体化”的原委,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面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的双重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对其主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涵的正确界定,可以在明确主体不同类型和功能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实现主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的相互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的现实和实践、两个结合的重要方法、党的领导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基本要素,有针对性地破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方面的问题。要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守正马克思主义以筑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基,运用唯物史观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奋发有为进行理论创新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从理论和实践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蕴含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建设和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探求其演进的阶段性,总结其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是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宣传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探索者、践行者。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中国特殊国情,寻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重要手段,是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过程中克服党内主观主义错误,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作为一种根本工作方法,调查研究不仅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