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5年《超级女声》热播,开启我国选秀元年;2018年偶像养成类节目大放异彩,掀起全民造星狂潮。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快速发展,从传统电视综艺到超级网综,从竞技演出到偶像养成,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变化。本文以2018年的两档真人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和《下一站传奇》为例,通过对其不同节目叙事模式的比较,探讨养成类真人秀火热的原因,分析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叙事模式对传统竞演类选秀模式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2016年是中国偶像养成真人秀兴起的一年,涌现出诸如《国民美少女》《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夏日甜心》《明星的诞生》等一大批节目.文章以2016年在国内上线的九档偶像养成节目为关注点,详细分析了这些节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普遍存在内容创新不足、审美导向存在误区、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等问题。2018年引爆流量的《偶像练习生》也存在相应问题,但其在节目制作、粉丝权力强调、偶像人设等方面却呈现新的变化与创新。反思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不足,吸收借鉴《偶像练习生》的成功之处,未来我国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应注重对练习生的培养,多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互动,精准定位受众抓住"她市场",并注重优秀文化传播和正向价值观传递,引导造星机制从"娱乐化"转向"励志化"。  相似文献   

4.
自2015年偶像养成类电视节目在国内播出以来,随之引发制作播出的热潮。在电视综艺节目蓬勃发展的当下,偶像养成类节目的赢利模式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回收资本并获得盈利显得格外重要。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偶像养成"类电视节目只有在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下才能赢利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卢嘉琦 《东南传播》2020,(4):124-126
近年来,发源自韩国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在国内各大网络平台制作、播出,引发收视热潮。2019年出现的两档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均是相关网络视频平台对于该类节目的第二次尝试。相较于第一季以模仿、学习韩国原版节目为主,新一季的节目已经开始尝试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主题选择和内容选取等方面均呈现出一些"中国特色"。本文拟采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视角,配合相关节目观众访谈,探索相关节目内容如何迎合中国观众不同的文化心理、反映中国受众的价值观念,以期为相关外来综艺节目的本土化尝试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收视率,制作团队在制作真人秀节目时形式过于单一、同质化严重,没有创新点。而2016年在互联网环境下,购买版权结合本土自制已经跃跃欲试,各大网站平台也纷纷投资制作团队,真人秀节目得以用新的形式,传递新的文化价值,承担社会责任。本文在分析真人秀节目创作理念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真人秀节目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真人秀节目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聚焦当前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文化现象,以2018年一档较为热门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偶像练习生》为个案,借由深度访谈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受众对该节目的解码机制,并重点分析节目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受众消费需求进行满足、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受众的文化身份,以及如何在传—受互动中赋予受众各种话语权力的过程。研究发现,受众对于这类流行节目文本的消费,已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他者所在,而会根据自身的权力结构和文化认知对节目做出不同的个性解读。不同的解码方式则充分反应出"消费即是赋权"的社会话语,这对于今天的流行文化传播和视听内容生产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粉丝与明星从自下而上的单向流动走向了双向互动,平民偶像和陪伴型粉丝文化日益兴盛,养成型偶像及伴生的粉丝经济成为当下被人们热议的话题.2016年至2017年,在日韩流行的偶像养成真人秀开始在我国的卫视和网络平台蓬勃兴起.本文以韩国的偶像养成真人秀《PRODUCE 101》为关注点,分析了该类节目产业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并对国内偶像养成真人秀产业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明星身体作为商品已经成为泛娱乐时代下的文化奇观。《青春有你2》的身体消费、快感消费与形象消费奇观研究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成功给予阐释,同时也引起对青少年亚文化"消费"的关注与反思,同时基于斯图尔特·霍尔的"制码编码"理论将文本与受众结合,为青年亚文化提供了新的受众分析,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模式化与创新性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电视节目内容的信息量也大大提升。目前各类型综艺也在我国遍地开花,以真人秀为例,其源点就是2004年的《超级女声》,随后此类真人选秀节目就成为电视中最被人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我国的综艺类节目也随即进入到黄金时代。2020年,电视综艺节目经历了传统媒体到网络平台的转变,类型和展现形式发生了多元的变化,尤其是年初的《青春有你2》以及年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女团选秀,作为综艺类节目的全新模式开创了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新风潮。本文将以《青春有你2》(以下简称《青你2》)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为例,分析其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和手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我国综艺节目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廖健 《今传媒》2016,(5):108-109
作为电视节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日益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个案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内电视真人秀的制作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国内真人秀的生产中,创作团队通过在节目名称、内容制作、包装等方面创造性发挥,通过融入本土化、生活化元素,提升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和接近性;借助明星和素人嘉宾团队的诚意参与,丰富了真人秀节目的精神内涵;并借助新媒体平台,为电视观众提供了多样的互动渠道,全方位推动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歆 《传媒》2014,(17)
正选秀节目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一种,以歌唱类选秀节目最为丰富也最具代表性,其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英国电视台的《流行偶像》,随后美国很快推出了全球闻名的《美国偶像》。而我国选秀节目对西方优秀节目的引进和效仿也从来不曾停止,受《流行偶像》和《美国偶像》的影  相似文献   

13.
真人秀节目的拍摄以及后期制作,是真人秀节目整体制作环节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后期花字制作就属于后期制作的范畴,是工作人员对真人秀节目的再次制作和再次创新,能够赋予真人秀节目不一样的内涵和趣味。本文从后期制作的视角对后期花字制作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后期制作团队创新花字运用方式和内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网络的各个平台持续占据热点榜首.选秀类综艺节目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从《超级女声》的个人选秀到《创造101》的女团出道,掀起了一阵选秀浪潮.《青春有你2》是由爱奇艺打造的女团选秀节目,在2020年上线之后,热议不断,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出发,探析节目如何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思考,旨在为今后的节目创作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子涵  康丽雯 《传媒》2021,(1):88-90
经过2015年到2018年的过渡,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在我国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破茧成蝶".《创造101》这档节目让"发起人""明星导师团队""全民制作人"等词汇走进了观众们的视线中,也为偶像养成类综艺开辟出了新道路.综艺节目的传播不能脱离文化载体,而《创造101》能够获得极高的关注度、点击率,甚至久居话题榜榜首,其背后是对传播仪式观的正确升华,是对偶像培养方式的创新,也是对大众心理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
王博 《东南传播》2016,(1):104-105
《一年级》和《奇妙的朋友》是湖南卫视近年来制作的两档原创真人秀节目,节目播出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收视率和关注度均有尚佳表现。两档真人秀节目打破了过去完全依赖国外模式制作真人秀节目的尴尬境地,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真人秀节目制作新模式,并将节目制作的原创性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本文基于湖南卫视《一年级》和《奇妙的朋友》两档真人秀播出后取得的良好效果,探讨和解析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节目所体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丁西蓓 《传媒》2016,(12):68-70
湖南卫视女神生活体验真人秀《偶像来了》于2015年8月1日首播,播出当日收视率达到2.392%,刷新了国内首播节目收视纪录.该节目共12期,由何炅、汪涵担任主持人,并有林青霞、杨钰莹、朱茵、宁静、蔡少芬、谢娜、赵丽颖、张含韵、古力娜扎、欧阳娜娜十位固定嘉宾.节目以分组对抗的模式进行,两队各有1名队长及5名队员,共同完成2天1夜的对抗任务,并在每站投票产生一位女神,获得定制皇冠.网易娱乐评《偶像来了》:“在真人秀呈现集体井喷,但质量良莠不齐的复杂电视环境下,《偶像来了》就像一服清凉剂,给重浮华、博噱头的综艺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生活体验’的定位下,通过真挑战为观众彰显出偶像勇于超越自我的真精神.”面对国内真人秀市场的激烈竞争,《偶像来了》以其全面准确的节目定位、真切明晰的创作理念与新颖别致的编排模式积累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8.
章超萍 《东南传播》2018,(7):120-121
媒介时代偶像的符号意义已发生了延伸变异,失去了英雄式的崇高感,突出了其娱乐和消费意义.偶像养成类节目在消费主义的导向下,注重挖掘偶像的娱乐价值,强调形体审美和感官刺激,造成了媒介文化逻辑和商业逻辑的冲突.因此本文从媒介批评的视角对此现象进行观察和批评.  相似文献   

19.
马蕊 《传媒》2016,(23):66-67
国内明星真人秀节目自2012年开播以来收视率屡攀高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但是由于缺乏管理,某些节目做得"有意思但没意义".对此,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治理节目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引导真人秀节目转型升级,倡导制作更有社会意义和公益价值的节目.  相似文献   

20.
军旅题材真人秀的定义及发展军旅类明星真人秀是指以军人文化、军营生活为背景,让明星以体验生活的方式参与到军营生活中,从而满足观众对军队生活和对明星表现的双重探知欲望的一类节目。我国最早出现的军旅类真人秀是2006年由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制作的《超级战士》,它形式上是一档军事竞赛节目,却吹响了国内军事真人秀的序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