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清代的司道府官员,位于文官体系的中上层。这一群体对上辅佐总督、巡抚,对下为州县官员表率,承上启下,责任重大。司道府的优劣贤否,直接关系地方吏治的清浊。清代重视对司道府官员这一群体的考察,清前中期,对两司道府的考核制度有考满、朝觐考察、大计等;乾隆后期,形成了针对司道府官员的"年终密考",体现了清代官员管理制度的不断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在不同的考核制度下,考察文本的内容亦有所不同。对司道府官员的考核监督,是清廷整顿地方吏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考核,及时升迁黜陟,保持中层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利用档案史料,关注司道府考核制度的变迁和相关考察文本,以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2.
选拔任用官员、整饬吏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时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在沿袭历代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或损益。其选拔途径比较宽泛,任用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3.
正"省友",也称"省书",属于地方上下级行政机构间运作的中间群体。作为清代州县等基层行政机构的代表,"省友"常年驻扎省城,沟通督抚部院、藩臬二司各房书吏,为州县探听消息,处理州县在省城的事务,并为州县争取有限的地方资源。"省友"的这些职责,从本质上来讲,是与清代律例和吏治相违背的,受到清廷的严厉禁革,但他们在州县"公""私"事务上有着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书讯     
《清代吏制史料》出版本刊讯为便于学界对清史中各专题的深入研究,近日线装书局特编辑出版《清代吏制史料》一书。该书做为《清代专题史料汇辑》之一种,收集了清雍正吏治改革的原始档案,分“吏制改革”、“官员铨选”、“官员管理”、“官员礼仪”及“官员庶务”五个专题。其中既反映雍正帝改革吏治之用心,亦可概见其改革之运筹,并通过吏部对官员各项具体事件的处理,或承审迟延,或交代逾限,或工程失察,或礼仪违制等等。虽皆职任诖误之咎,处分也不过降罚,但事事依规制察议,件件按律例定拟,亦有助于我们对清王朝典制的了解和掌握。该书的出版,…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考核是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能,促进公务员队伍勘政廉政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对中国历代官员考核制度发展过程的整理、研究和借鉴,可以对健全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谱序是辨别姓氏由来、了解人口迁徙以及谱学思想的珍贵文献。王国宪《琼山县志》载入琼山世家大族的谱序20篇。通过对作序群体的考察,可以窥探时空分布的变化。明代琼山作序群体外籍官员稍多,而清代作序群体大抵以乡里绅衿为主,这与琼山举人衰落有关。  相似文献   

7.
效力赎罪既不属于一般赎刑,也不同于捐赎,是清代在官员治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官犯惩治、改造和利用手段,包括军前效力赎罪、军台效力赎罪、新疆效力赎罪和内地工役效力赎罪等多种类型。清代官犯效力赎罪主要由最高统治者掌握,实施非常普遍,赎罪官犯群体数量庞大,其活动深入到地方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清代官员惩治体系的调适要求、官犯惩治和改造的客观需要、地方社会治理的客观需求和清代皇权对司法的强大干预等因素,是效力赎罪产生并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清代官犯效力赎罪政策独立于国家刑制,对当时的官方制度和社会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欧磊 《兰台世界》2013,(15):21-22
清代官员丁忧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得更为完善,清廷对官员丁忧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丁忧官员的范围也较前代有所扩大。通过对清代官员丁忧制度的研究,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清代的汉化倾向和变革已经成为不可遏制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9.
清代士绅是与地方民众和官僚体系有着密切联系的群体,他们既了解民众需求,获得民众信任,又能够与政府官员交流联系,代表官府从事一定行为,因此在地方事务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士绅是与地方民众和官僚体系有着密切联系的群体,他们既了解民众需求,获得民众信任,又能够与政府官员交流联系,代表官府从事一定行为,因此在地方事务管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澳门大学图书馆藏批校本《金石萃编》一部,有吴荣光、翁方纲、黄本骥、何昆玉、汪宗衍等清代金石名家批语数千条,批语以校订文本为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考察"澳大本"的文献内容,不仅有助于《金石萃编》版本及金石学家相关情况的了解,亦对认识清中叶以来金石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所谓"潜伏期"提拔,是指已经染指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官员,在干部考核晋升程序中没有被发现,反而得到重用和提拔。贪官"潜伏期"提拔分为两种,一种是隐藏的较深,未被发现,从而仕途继续平步青云。另一种情况则是贪腐情况已经有所暴露,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无论是何种情况,问题的背后都是干部考核、监督、选拔机制存在的纰漏。虽然"潜伏期"提拔只占升职官员中的少数,但对执政党的伤害极大,影响极坏。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曾针对此类问题专门撰文指出,"有些地方和部门在对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管理上不同程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幕友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特殊的人事制度。清代的幕友,是地方统治者自行聘请的顾问、参谋和秘书,他们有专门的修养和独特的技能,因而是地方主管官员处理政事的得力助手,是地方政治的润滑剂,但同时也给地方政治带来许多弊端。清代幕友为主管官员处理事务的范围很广,从政治到军事,从经济到文化,无所不包。本文拟从幕友从事的文书档案工作来说明他们在清代历史上的部分活动。  相似文献   

14.
履历引见折是清政府在月选官时形成的文书。清代官员的任命,根据不同需要和官员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任命方法。乾隆时规定,京官凡郎中以下,除题缺、调缺、拣选缺、考选缺外,其余都为月选缺。外官道府以下,除请旨缺、题缺、调缺、拣选缺,佐杂除要缺外,其余都为月选缺。凡除班、升班于每年逢双月开选,称双月大选;凡补班于每年逢单月开选,称单月急选(惟闰月不开选)。京官郎中以下,外官道员以下,除规定的题、调、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评论》2010,(9):55-55
作为第一部有关清代考课制度研究的专著,本书以清代政府对文武官员的定期考察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清代考课制度的源流、形成过程、执行情况诸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严谨的讨论。揭示了在皇权专制一官僚政治体制下,考课制度与皇帝、国家、官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创于宋代的苏州府学自建成后历代均有修葺,至清代整座建筑群体规模庞大,宽宏甲于东南。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时期,清代府学修葺工程最显著特征在于地方家族参与所占比例迅速上升。此种变化的背后暗藏着地方家族利益的诉求,即他们常常将家族祠堂通过修葺工程移入政治高地的府学之中,或府学附近。地方官员和府学教授基于切身权益,从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随着家族祠堂的移入,地方家族势力在府学及其周边广泛渗透,改变了府学周边的环境,也直接影响了清代后期苏州城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考核进化论     
针对中国官员的考核,正呈现出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的差异性特点。但考核中的“一票否决”内容,是不同地区官员的共同纠结  相似文献   

18.
年关将至,正是各级官员至为焦虑之时。此时,他们要面临一年一度的政绩考核。中国社会的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赋予官员考核不同的时代内容。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里,经济指标,或者更通俗地说,GDP,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衡量官员执政水平的重要标杆。尤其在中国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GDP在考核中的权重更为突出,这个数字的大小事关政绩好坏、仕途  相似文献   

19.
年关将至,正是各级官员至为焦虑之时。此时,他们要面临一年一度的政绩考核。 中国社会的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赋予官员考核不同的时代内容。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里,经济指标,或者更通俗地说,GDP,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衡量官员执政水平的重要标杆。尤其在中国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GDP在考核中的权重更为突出,这个数字的大小事关政绩好坏、仕途起落,从而也让官员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20.
栗维健 《历史档案》2006,(3):130-134,129
一、数据库内容介绍。宫中履历折单片数据库是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所藏宫中清代官员履历折单片档案的著录卡片建立的。这批档案包括有清代官员吏部文职、兵部武职履历引见折、履历单、履历片。清代官员履历引见折,是清政府选官部门(吏部选文职、兵部选武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