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最近,接一老友来信,告知某主管学校体育教研的同志“下海”去某公司任经理了,因而感慨万千。同时,长沙一友也寄来文章,反映当前体育教师溺于商海的事例,深感痛切。笔者认为:教师脱离本职工作去经商,这是人才的浪费。目前的教育经费确实紧张,教师生活也实在清苦,因此,这种隐形流失现象,确实很难制止。那么,新时期的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改革?如何稳定体育教师队伍?我的看法和设想如下: 当市场大海鼓荡起一种令人振奋的诱力时,学校体育已不能一如既往地宁静封闭。学校体育的幅射  相似文献   

2.
1、前言 中共十四大提出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必须在特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发展对策。就目前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入,第一,上级财政资金紧张,所以暂时要压缩教育经费的投入,致使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第二,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经济建设又要  相似文献   

3.
徐银海 《中华武术》2006,(10):22-23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或一些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经费紧张,学校体育器材严重短缺,橡皮筋因其具有经济性、实用性、方便性等特点,往往被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运用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中,并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也经常利用它来辅助教学或进行课余训练。  相似文献   

4.
信息台     
<正> 安徽蚌埠西市区举办学校体育设施大奖赛教育经费不足,尤其是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该区集思广议,寻找对策,举办了学校  相似文献   

5.
结构紧张:体育利益均衡的一个内在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紧张是由于社会变迁和体制改革导致的一系列结构性调整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的社会状态。关系和分配是分析社会结构紧张的两个基本维度,体育利益关系失调和体育利益分配失衡是体育利益格局结构紧张的主要表现。体育利益格局结构紧张是体育利益失衡的结果之一,又是造成体育利益矛盾的根源,而体育利益分化加剧、体育制度重组滞后是造成体育利益格局结构紧张的根本原因。在体育利益调整过程中体育总局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构建体育利益相对均衡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者。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探讨ChatGPT技术对体育教育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ChatGPT应用场景下,体育教育课程教学变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机遇是:新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效果;挑战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同时还需要面对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经费紧张等问题。结论:需要加大对体育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深化课程研发和教学改革,以更好适应智能时代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各体育院校,高师体育系的教学侧重点逐渐向理论化方向发展,这是近几年来我国体育界的一个重大飞跃。体育要发展,理论须先行,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是体育强化训练的一种优化处理,它需要的是经济实力和普及基础。然而,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经费紧张,而体育经费更是僧多粥少,因此在目前缺少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情况下,教师如何以示范、图解、录像资料等手段进行教学,并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使学生在熟悉、掌握一些基本动作的同时,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现行的高师专科专业田径教学大纲规定来看,二年制学校田径理论课和技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经费来源少、经费不足是影响贵州省高校开展特殊体育教育的关键因素.对策:树立新的高校特殊体育教育观;逐年加大特殊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多渠道筹资融资;建立特殊体育教师培训体系,提高体育教师特教水平;针对特殊大学生制定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9.
春雪热线     
《新体育》1997,(10)
广西读者刘新问李金羽: 我们是同龄人,佩服你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事业,中国队进入十强后,你的心情如何?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情况吗? 李金羽:感谢《新体育》这座桥梁,为我们两个素不相识的同龄人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在此,我还想借《新体育》向喜爱、关心我的足球迷表示歉意,因为训练时间很紧张,收到许多球迷来信,不能一一回复,请谅解我的失礼。 中国足球队进入亚洲十强,  相似文献   

10.
主导论与主体论思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有些人强调要“以教师为主导”。而另一些人则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体育教学中究竟以谁为“主”?许多教师都感到茫然。“主导”与“主体”的差别究竟在哪里?二者是否能统一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之中?是否一定要非此即彼?这确是困扰我们多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笔者试图对两种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的价值,以及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引起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体育教学设计有一定的规律,需要我们去探索,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呢?体育教学设计的方法又是如何?这就需要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京——伟大祖国的首都。在这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们工作繁重,正带领着全市人民为把首都建设成现代化城市而努力奋斗。然而,您知道吗?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们仍没有忘记锻炼身体。他们和千千万万市民一样,各自都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段君毅,有一身水上功夫听说我们是为采访体育生活而来的,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同志亲切地让我们坐下。趁此机会,我们仔细端详了这位老人:他精神矍铄,目光深邃哪里象七十三岁高龄的人!在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他和许多老同志一样历尽千辛万苦。而如今,虽然年逾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快乐体育的一点疑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日本快乐体育的产生,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快乐体育被介绍到中国来,引起了我们的一些思考和疑虑。 如果我们引进快乐体育,那么,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如何完成?快乐体育注意的是学生心情  相似文献   

14.
理论和实践构成对体育认识的同一性论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构成我们对体育的认识有两个方面来源,一是从体育理论中来,一是从体育实践中来。为什么我们要重新提出理论和实践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呢?它们在构成我们对体育认识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如今,这些产生于体育理论和实践的两个认识高度问题,它们彼此之间脱节的、片面的、孤立的存在现象,令我们在解释体育本质问题时苍白无力,不能清晰地解释某些体育问题的真谛而令人们信服。这些导致人们在认识论上出现以自我主体为中心的思维倾向的存在。研究认为,构成我们对体育认识的来源,还是必须把体育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只是口号。  相似文献   

15.
在“商潮”的巨大冲击下,又有一批体育院系的新的毕业生不改初衷,义无反顾地走上体育教学岗位,可谓可喜可贺。然而,在他们初次走上课堂时不免会出现情绪激动,紧张甚至恐惧的怯场心理现象。能防止这种怯场吗?该如何防止,使新教师尽快适应体育教学?确实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心理学认为,怯场是一种情绪过于兴奋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无法支配自己的状态;也是一种兴奋过度,不能充分发挥水平,而使所干的事结果不理想的状态。笔者认为这种状态是可以防止的,其基  相似文献   

16.
·近代竞技体育的传入,奠定了中国现代体育的革命性基础。·尽管我们在现代体育领域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似乎还没有成为它的领导者。·我们能否另辟蹊径,走一条独立的民族体育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说明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特征,我们首先重新思考一下西方近现代体育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我们把中国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文化摆在一起加以讨论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什么一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体育文化没有首先进入现代体育的历史发展进程?而西方竞技文化却独立地进入了这一历史进程呢?在西方竞技文化进入现代体育的历史进程时,起决定作用的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构成我们对体育认识有两个来源,一是从体育理论中来,一是从体育实践中来,为什么我们要重新提出理论和实践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呢?它们在构成我们对认识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如今,这些产生于体育理论和实践的两个认识高度问题,它们彼此之间脱节的、片面的、孤立的存在现象,令我们在解释体育本质问题时苍白无力,不能清晰地解释某些体育问题的真谛而令人们信服。这些导致人们在认识论上出现以自我主体为中心的思维倾向的存在,使我们在一时间内,在认识体育问题上,以及在研究本质的属性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偏差。研究认为,构成我们对体育认识来源,还是必须要把体育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只是口号。  相似文献   

19.
苏芝 《中华武术》2022,(7):33-35+24
<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为学生枯燥的学校生活增添乐趣,同时还能够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究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统计分析,发现河南省大学生肥胖人数和"豆芽体型"比例偏高;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偏低;下肢力量较弱;耐力指标评价较低等问题。提出学校体育应以"学生体质健康"为本,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审美观;加强学生耐力水平的提高;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强调过程性教育评价;增加体育教育经费的投人,改善体育环境;加强体质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