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唐宋时期是中国地志编纂的成熟阶段,不仅出现了许多总记全国州县地理的总志,还出现了大量的专记一州一县,甚至一镇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地方史志。其中以宋代,尤其以南宋居多。现存唐宋地志中,除《舆地广记》、《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和《吴郡志》等少数地志外,其余地志均记及一州或一县至周围各州县之里程,或称曰“八到”,或称曰“四至八到”,或称曰“地里”,或称曰“道里”,或称曰“境土”。如《元和郡县图志》记苏州“八到”云:西北至上都三千三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一百七十里。南至杭州三百七十里。正南微西至湖州二百一十…  相似文献   

2.
南宋周煇所撰《清波杂志》是一部主要记述宋代社会和文化的史料笔记(本文采用刘永翔《清波杂志校注》本,中华书局1994年9月第1版)。它虽为周煇“暇日因笔之”之作,然“列圣(指北宋列朝帝王)家法之盛,大臣启迪之忠,皆可书而诵也”(卷一)。作者的好友张贵谟为《清波杂志》所序亦云:“纪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虽寻常细事,多有益风教。”又如同时陈晦跋此书云:“感时们怀旧,奖善黜恶,断断然有补风教。”稍晚于周煇的张岩也在跋中云:“此志有关于风教者甚多,渠可不传远乎!”。可知,政治教化的追求与崇尚乃《清波杂志》的主旨所在。正是基于此种思想,《清波杂志》记录了北宋新旧党人、尤其是新党诸人的事迹。本文拟就志中所录北宋新党诸人事迹作一评析,以期对于北宋新党诸人、乃至北宋新旧党争有较为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隋书·经籍志》“总序”所载“五十五篇”涉及《隋书·经籍志》的作者与成书,以及《隋书·经籍志》道、佛两部的演变,然历代学者皆语焉不详。“五十五篇”实指“部类”而非“篇序”,其虽源自魏徵贞观年间整理图书所撰“书序”,且此“书序”后入《隋书·经籍志》成其“总序”,但魏徵并未参与编修《五代史志》,魏徵与《五代史志》经籍部分转变为《隋书·经籍志》无直接联系。今本《隋书·经籍志》分四部四十类,附道、佛两部及其大纲,与魏徵贞观初年整理图书典籍时的规划不同,是因《五代史志》对“五十五篇”进行了调整,删除了道、佛两部之细目,究其缘由,则是《五代史志》的官修史志性质以及对前代旧例的遵循。  相似文献   

4.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切韵指掌图》,八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版心镌刻工姓名。此书题司马光撰,《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云司马光家集中“惟不载此书,故传本久绝。”此本是《切韵指掌图》现存最早的版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为宋绍定三年(1230)越州读书堂刻本。傅增湘认为系翻刻北宋本,经考定,此本的底本是南宋初绍兴间刻本,读书堂刻本属于二次翻雕本。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受到老姚强烈“邀请”,让我给他即将发排的新书《我的文学地图》(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写个序,待“条件”(一字一元)谈妥之后,本姑娘觉得可以考虑了。  相似文献   

6.
南宋《京城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明确标示国家档案馆位置的古地图.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的地图《京城图)始载于咸淳四年(1268年)由潜说友编纂的《咸淳临安志》,距今已有700多年.  相似文献   

7.
《宋史艺文志》(简称《宋志》)是我国第五部正史艺文志,也是最后一部反映一代藏书盛况和著述概貌的正史艺文志,由元脱脱等编修。《宋志序》云:“宋旧史,自太祖至宁宗,为书凡四。志艺文者,前后部帙,有亡增损,互有异同。今删其重复,合为一志。”但实际上,《宋志》编者并未做好“今删其重复”的工作。近人赵彤《宋国史艺文志辑本序》云:“元以异族入主中华,其史官学识浅陋,故《宋史》疏略,而《艺文志》尤纰谬,重复颠倒不可枚数。《四库》讥其为诸史志中最丛脞者。”我们在查检《宋志》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重复条目。现将《宋志》经部重复条目按原因分类简述如下,这对修订《宋志》或许不无益处(重复条目内容为四项:一为该书的类别,二为作者名、书名及卷数,三为该条目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宋史》中的页次,四为考证按语)。  相似文献   

8.
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典籍,由于文字多是用梵文写成的,在我国古代有“梵本”、“梵夹”之称。从语言学角度看,一事物有两个名称是历史上常有的现象,但从图书史角度来说则颇不寻常。古代佛教文化活动曾在中国版本学、图书学上有着突出贡献,这其中就能昭示一二。 一、梵本 六朝时期汉文佛教著述里,“梵本”一词已经大量出现。在僧祐(445—518)《出三藏记集》中,“梵本”出现多达八十余处。如卷十三《安玄传》:“沙门维祗难者……赍《昙钵经》梵本来至武昌。”《祐录》(学人对《三藏记集》简称)卷六至卷十二共辑录了一百二十篇翻译佛经的序、记,这些序记一般是译经人在译事完毕所作的,其中一些写作年代在两晋,里面也往往有“梵本”之名,可见,“梵本”早在两晋就已是一个常见的名词,它直接  相似文献   

9.
关于《管子》杨忱本的刊刻年代,前人论说多有不同,本文认为:杨忱本《管子》初刻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又有翻刻,北宋本《管子》后来逐渐亡佚,西南宋翻刻本则保存了下来,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杨忱本”。  相似文献   

10.
宋代藏书家尤袤,字延之,号梁溪、遂初。无锡人。生于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卒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尤袤在历史上是一位封建循吏。《宋史》本传对他的赞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扶农桑;(2)恪礼仪;(3)扬道学。他深为封建统治者所赏识,宋孝宗亲口对尤袤说:“如卿才识,近世罕有”。尤袤还是南宋初著名诗人。他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诗坛上称为“南宋四家”。四人中,尤袤与杨万里交谊最深。《诚斋集》中保留了不少杨万里赠尤袤的诗,其中有“谁把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附录阮元《四库未收书目题要·琴操二卷提要》云:“隋唐两志有孔衍《琴操》一卷”,误,《隋书经籍志》作“《琴操》三卷,孔衍撰”,《旧唐书经籍志》作“《琴操》三卷,孔衍撰”,宋本《新唐书艺文志》作“孔衍《琴操》二卷”,殿本《新唐书艺文志》作“孔衍《琴操》一卷”.提要又言此《琴操》二卷即陈振孙所见一卷本,亦误.玆辨析订正.  相似文献   

12.
“邸报”一词未见于唐人的著述,仅在《全唐诗话》中有一段关于大历诗人韩翃的记载,其中讲到了邸报。然而,《全唐诗话》乃贾似道门客廖莹中假托南宋初年的名士尤袤所作,廖莹中距韩翃生活的时代相去已有五百年,“邸报”一词至少已流行了二百多年,将宋人语汇写入唐人口语的可  相似文献   

13.
南宋著名藏书家、诗人尤袤嗜书成癖,他广收博采,家中有丰富的藏书,并“汇而目之”编成《遂初堂书目》。友人陆游曾光临其藏书室写下《遂初堂诗》,盛赞其藏书之富:“异书名刻堆满屋,欠伸欲起遭书围。” 尤袤读书更是如饥似渴,每日公退便闭门谢客,躲进书房专心攻读。他曾谈自己的读书体会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遂初堂书目序》)这段话成为文人嗜书的格言。清人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感叹此事,写下“饥当肉兮寒当裘,足消孤寂遣幽忧”的诗句。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章钰曾以此为座右铭,将自己的书斋名为“四当斋”。  相似文献   

14.
一、《天地瑞样志》的序和构成《天地瑞祥志》一书在中国已不存,即属佚存书。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新唐书》“艺文志”中也未见著录,宋代以后在中  相似文献   

15.
明嘉靖年间罗洪先依据元人朱思本《舆地图》增广分幅而成的《广舆图》,因为准确实用,问世后多次翻刻重刊,今存八种明清刊本。对于不同刊本的辨识,任金城先生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笔者在研究万历本和嘉庆本《广舆图》时,发现了几处任先生未注意到的版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唐梁肃幼年时皈依天台宗,梁启超曾称其“护法健将”。他主动参与天台宗教史的撰写,对隋朝智顗《摩诃止观》进行删定编修,修成《删定止观》六卷本。《删定止观》原编辑六卷本已亡佚,传世本分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卷铅印本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京刻经处六卷本,皆源自于草山元政校本,此本所据底本可追溯为南宋吴克己序重刊三卷本。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兰台内外》2023,(29):61-63
万历《青州府志》现存足本众书目记载不一,概括起来有三个足本,分别为国家图书馆藏本、河南省图书馆藏本和暂存台湾地区的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藏本。经比堪梳理,对万历《青州府志》足本有新发现,一是国家图书馆并未收藏此志,系众书目将“北平”甲库本误作“北京”“国图”所致。二是甲库本非万历刻本,是不同于康熙十二年《青州府志》的另一种康熙刻本。三是河南省图书馆藏本是目前所知唯一的足本,并且是初印本。  相似文献   

18.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1期上凌大同志的《何以“一稿三用”?》,完全同意其观点,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未免有些太难为我们这些当编辑的了。编辑收到钢笔抄写、油印、复印的稿件是常有的事。但你如何判定它是一稿一投,还是多投呢?比如,你可能认为钢笔抄写的是一稿一投,但你能断定他不会多抄几份吗?你也可能以为油印、复印的是一稿多投,但你能断定他不会另有用途吗?如  相似文献   

19.
曹洪刚 《大观周刊》2012,(41):41-41
《方舆胜览》是南宋地理总志流传下来的两部之一,其研究的价值在以往的研究中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1期上凌大同志的《何以“一稿三用”?》,完全同意其观点,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未免有些太难为我们这些当编辑的了。编辑收到钢笔抄写、油印、复印的稿件是常有的事。但你如何判定它是一稿一投,还是多投呢?比如,你可能认为钢笔抄写的是一稿一投,但你能断定他不会多抄几份吗?你也可能以为油印、复印的是一稿多投,但你能断定他不会另有用途吗?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