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疲劳断裂问题一直是船海工程领域所关注的主要课题,也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强度校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疲劳分析的范畴及船舶结构疲劳分析的工程应用的讨论,构建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疲劳强度》本科生课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河北自学考试》2014,(6):114-114
专业解读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研究各类船舶的设计、性能、结构、建造等的学科,主要培养从事船舶设计、研究、试验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不断与新兴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激光、宇航等学科相联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海工在全国首批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于1998年开始招收“动力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船体结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该专业诸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搞好船体结构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工作都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船体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基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双导师制、学位论文等方面,给出了一些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任务是一流本科教育,而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流本科建设的核心。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建设基础和“三海一核”发展定位,开展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推进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双一流”建设,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为我国其他兄弟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创新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此,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实践类教学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以江苏科技大大学为例提出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船舶与海洋类高等院校专业建设现状的梳理,对4个主要涉海专业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总结。分别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地方海洋经济区域优势、涉海企业用人需求三个方面,探讨了未来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本校新设立的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实践进行了探讨,经过近3年的建设实践,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体系,可为国内新开设海洋工程与技术的高等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船舶与海洋工程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建设具有专业特色鲜明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情况,重点探索了实验室中心定位,建设目标,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同时也讨论实验中心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是国家的战略支柱产业,海洋工程技术专业担负着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输送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对行业企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分析,设计出能够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提出保障课程体系实施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专业教学-科研型实验室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验室多为教学-科研型实验室,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基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型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分别就实验室岗位设置、实验队伍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科研服务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提出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探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型实验室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培养合格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优秀工程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从教学目标、教学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情商的培养、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合作这几个方面对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加速将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转换为内涵发展,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阐述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时代需求,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现状,提出新工科视域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与实践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进一步创新建立工科专业教育培养机制,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瞄准学科前沿培养高质量研究生郑际嘉刘土光固体力学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学科,而结构力学又属应用力学的范畴,它的发展更依赖于数学和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因此对于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力学专业,欲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不仅需要针对学科自身发展的特点,瞄准学科发展的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我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专业对于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非常迅速,为了更好满足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非常必要的。文章针对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体系建设为例,实践调研传统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证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8.
船舶建造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兼备的装备制造业,船体装配工在船舶建造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船体装配工岗位核心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船舶与海洋工程主体结构的建造质量,所以船体装配工岗位核心能力的训练应当得到船舶建造企业和院校的重视.因此,对船体装配工岗位核心能力的训练方法及注意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船舶建造行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与海洋唇齿相依.人类不断从海洋身上获取"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另一方面,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卫海洋也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责任与义务.但是,开发海洋、保卫海洋是要依靠一定的装备作为保障的,而开发海洋装备所依靠的条件之一就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目前,我国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只有十几所.那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前景如何、学的是什么、就业情况怎样呢?且看以下"三势".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与海洋唇齿相依。人类不断从海洋身上获取“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另一方面。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卫海洋也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责任与义务。但是,开发海洋、保卫海洋是要依靠一定的装备作为保障的,而开发海洋装备所依靠的条件之一就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目前,我国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只有十几所。那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前景如何、学的是什么、就业情况怎样呢?且看以下“三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