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只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只有“情感”和“智慧”相融合,才有语文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情智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展现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正如孙双金老师所诠释的:“隋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由此可见.语文情智教学更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3.
魏建相 《学周刊C版》2011,(9):107-108
语文教师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作用.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愉悦.也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作用.以此来达到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江 《考试周刊》2009,(42):67-67
小学语文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必须从搞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抓起,让学生得到自由的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搞好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创新,注重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情感智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做到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语文味儿”,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其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彰显“语文味儿”呢?  相似文献   

6.
马美平 《成才之路》2009,(18):38-38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似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周锦狮 《学语文》2009,(4):50-50
“新课标”指小“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感”,由此可见,审美情感是巾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一个重要层面。因此.语文教师就一定要重视激发、陶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所谓“语文味”,主张返璞归真,含英咀华,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是通过激发情感、品味语言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文化气息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我认为,一堂浓浓的语文味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不断成熟。“研学后教”主张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意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文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个性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1.
徐丹 《教育艺术》2010,(5):20-21
语文是一门特别富有情感的学科,只有“情感”和“智慧”的融合,才有语文教育的效率,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利用这些文本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抓句扣词,感悟言外之意,将思维与表达引向深处呢?  相似文献   

12.
段天喜 《甘肃教育》2013,(22):31-31
“以一带多”的“阅读语文”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读书感悟、塑造心灵的过程。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写的,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也是学生的一个智慧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扩展、整合、生成教材和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语文是智慧,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聆听智慧,感受情感的熏陶,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的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给学生的精神生命打底子的过程。身为语文教师的我,有责任引导我的学生在课堂里和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掌握语文的精髓,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感觉和热情,让语文课“亮”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激发美感的关键是情感,所谓“情动美感生”.“情”经常是设计教学的主线。语文教学中情感的运用.可以从如下途径进行。 一、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 ,更是作者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 ,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这三者中教师是主导 ,是连接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 ;学生是主体 ,一切的手段和方法只为学生入情入境。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把握知识、陶冶情操。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呢 ?一、发挥语言魔力以激发学生情感1.“美读”以娱情。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就是指导学生“美读”。所谓“美读” ,就是指导学生有情感…  相似文献   

16.
陈春艳 《学周刊C版》2011,(6):174-175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他们的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章无不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感情的朗读、课本剧教学、读后感写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让学生尽“睛”舞蹈.  相似文献   

17.
王增敏 《甘肃教育》2009,(20):15-15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对语言的使用能力.才能说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存教学中做一名高明的“导演”.才能唱好这台育人的好“戏”。笔者认为,教师讲究语言艺术.以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演好教育教学这场“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董瑛 《教师》2014,(34):64-64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的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文本的情感内涵,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使学生因“情动而辞发”,以此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优化课堂效果,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P口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挖掘文本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有效的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刘恩明 《小学生》2010,(2):39-39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不单单要走进文本,去体会,去理解,去诠释文本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更应该走进学习的主体——学生,走进孩子,和他们一同遨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这样,教师的教学理念就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就要不断调整,真正地把新课程倡导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新型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让语文课堂真正灵动起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在“小”语文中探求“大”智慧,在“小”课堂中追寻“大”生活,在“小”文本中激发“大”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