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语的言语理解是接受语言输入的最主要途径,明确听力理解过程中信息如何处理是研究外语言语理解的最基本步骤.外语的言语理解过程是听者主动接受信息,意义重建的过程.人类天生的理解力、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是其中的决定因素.动机、情感、记忆、注意等听者因素是影响这个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动态语境是深层信息接收的关键,深层信息隐藏于动态语境之后,因动态语境而明朗清晰。成功的语言交际就是在语言信息解码和语言信息接收时减少信息损耗,确保语言深层信息的全接收。语言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提高对动态语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学习是一抽象概念.学习强调行为过程,掌握所学才是学习的终结性成果.学习知识与掌握知识之间有一段空白,设置一条捷径链接这一空白,是成就学业的关键所在.这条捷径就是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或方法,将大脑理解记忆功能最大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的习得是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首先依赖记忆的存储.目标语言学习过程中特定语境下的视觉听觉同步支持,有助于人脑感觉记录器记忆功效的最大化.有实验证明,声音形式是知觉传递透明度最高的信号,视觉信号仅在其次,特定语境下视听觉双码同步支持的语言教学模式,有助于语言的输入和言语的生成,有助于将大脑言语短时记忆痕转化为长时或永久记忆痕.  相似文献   

4.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语言本身并无幽默可言,只有在特定的情景和语境中,一定的语言才会产生幽默感。幽默的产生通常有四种情况:语境效果的前后矛盾,最佳关联和最大关联的矛盾,记忆与感官系统的失谐,旧语境与新产生语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一般话语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语用义,在语调、语气、指示等的作用下表达着丰富的语用意义。立足语境,联系语用主体意图,对话语进行解码,关注语用意义,就是走在作者思维的路上。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规律,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是发展学生言语思维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6.
丁丁 《文教资料》2001,(6):86-93
小说作为叙事文学作品 ,是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起来的。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而话语却与通常所说的“语言”、“语言系统”、“言语”有着很大区别。话语起码具备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五个要素 ,是说话人和受话人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展开的沟通活动。《红楼梦》是所谓“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词汇的负载不仅数量众多、千姿百态 ,而且凝聚在词语系统中的思想、理念、文化、情感等社会信息更是庞大复杂 ,在话语活动中 ,言语是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媒介。言语交际的双方必须有统一或近似的编码和解码体系 ,即有相同的记忆和…  相似文献   

7.
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十分基本的概念,除了包括语言因素,还包括非语言因素。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是由J.Austin提出的三种言语行为模式,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语境因素是研究中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时无法不涉及的因素,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时同样如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语境因素在这三种言语行为模式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铮 《考试周刊》2011,(61):111-112
听力理解能力是领会语言语义的一项重要能力,听者要对听到的语音信号进行复杂加工,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积极、活跃的动态过程,是背景知识、语境和语言知识相互撞击、相互作用,对听力材料不断进行吸收,最终形成理解的过程。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弗斯研究得出.“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的45%以上,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因此,听力是中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理论要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言语交际中礼貌问题的理论,以Brown和Levinson(简称B&L)的"面子保全理论"和kech的"礼貌原则"影响最大,但其听者中心(Hearer-Oriented,简称HO,下同)模式尚需改进.Spenber和Wilson(简称S&w,下同)的"关联理论"从认知新视角对此作了有益补充.它视言语交际为同是主体的说听双方积极参与明示、语境关联、推理、互明等的认知活动过程,视礼貌或非礼貌是语言形式和认知语境相互作用的认知一语用效果.运用关联理论框架,对身边纷繁的交际话语作例析:特别要从言语交际认知主体的说者(Speaker,简称S,下同)和听者(Hearer,简称H,下同)对"面子""礼貌"的认知期待出发,争取"双赢",建构和实践认知视角下言语交际礼貌理论的说听平等(Speaker-HeareP-Equal)模式,简称SHE模式(下同).  相似文献   

10.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听者与说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必然会造成误解,就说者在编码过程来说是有意违背原则和无意违背原则而造成言语交际误解,而听者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思维方式等因素又影响着听者不自觉地误解说者的语码。言语交际的误解主要有减解、增解和转解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cognitive and language skills as predictors of early literacy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A range of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skills were assessed in a sample of 137 eight-year-old children with SLI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and 6 months later on word decod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measures revealed four factors that were called language, speech, short-term memory, an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howed word decoding to be predicted by speech, short-term memory, an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whereas reading comprehension was predicted by word decoding skills and short-term memor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n children with SLI variations in early word decoding are mostly determined by speech abilities and short-term memory, and to a lesser extent by phonological awareness. Moreover, reading comprehension turns out to be highly dependent on word decoding and short-term memory.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表明外语教学单靠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成功进行语言交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下使用语言的能力。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增加语用知识的习得,不但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结构形式,且能使学生根据语境恰当、得体、灵活地运用语言,避免语用失误,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隐约式非语言语境是交际主体不能直接感觉到的一些比较隐蔽的因素,这些因素对语言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比如社会环境、心理文化环境。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话语的理解过程更是离不开语境。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要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必须将话语与语境结合来进行。隐约式非语言语境作为语境的一部分,对话语理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艳玲 《海外英语》2012,(14):21-22,26
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听力教学策略研究逐渐成为焦点。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图式理论为外语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改革传统被动听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主动性,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该文以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为核心,着重阐述了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外语听力教学策略,指出听力理解过程是一种解码过程与信息重构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需背景知识与输人信息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15.
预制语块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之间,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块状结构。文章以预制语块理论为指导,探讨预制语块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它能减轻短时记忆负担,加快大脑解码速度;有利于克服母语负迁移影响,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地道性;有利于培养语篇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词汇习得的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看,唠叨言语交际冲突实际上是说话者和受话人认知语境之间的矛盾。为了避免唠叨言语交际冲突,达到交际目的,发话者一定要从受话者交际角色、经验、文化等个人背景和当时的情境语境出发,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这样说出的话才能让对方觉得"中听",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在外语教学中,听力理解并非简单的、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主动的将听者已有的图式和输入的信息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指出加强图式知识的建构及合理运用元认知策略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不能脱离其所依附的文化而存在。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习得语言。从语言教学及功能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对文化背景知识加以分类,以此来确定文化教学范畴,在外语教学中树立文化语言观,从而进行系统的文化因素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如何在中学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反响激烈。那么区分语言与言语,从静态的语言规则的理解掌握转向动态的言语组合知识的分析拓展,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通过对《红楼梦》前80回对话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的语境分析研讨,从说话人的性别、神态、体态、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听话人的身份地位、说话双方的语言知识以及交际时的场合、外部世界可以感知的信息、长短期记忆中可以提取的信息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