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自信人格研究是我国心理学领域中新近发展的研究主题和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基于当前自信研究的现状,我们系统地探讨了大学生自信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揭示了自信人格诸层面与心理健康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整体自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明显预测力和显著影响力;不同自信得分组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诸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均为"高自信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优于"低自信组"大学生,增强个体自信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野:冲突教育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中,人际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合理应对人际冲突,势必对个体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新形势下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冲突教育,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自信是个体的可贵品质,对大学生成长和一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无论是智力、体力,还是处事能力,自信均发挥着基石作用。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肩负推动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发展的使命,其综合素质水平关系祖国的未来。自信是在正确自我认知与评价基础上,形成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一种认可态度。当前将自信划分为生理自信、心理自信与社会自信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均由自信认知、自信行为和自信情感三个要素构成。自信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联性。伴随社会压力增大,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均面临诸多困难、阻碍和挫折,体现出懦弱、胆小、缺乏挑战、回避人际交往等,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介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基本原则,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人际关系和交往中的重要方面,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分制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主空间,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高校要创设健康的人际交往环境,抓好人际交往关键期,提供人际交往平台,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德育创新的要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是深远的。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引起大学生心理健康原因:挫折、环境、人际交往、与性相关等等话题,最后谈到高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也是心理障碍高发人群。全面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新生角色转换和适应障碍、学生个体的情绪障碍、不善沟通的人际交往困难、毕业生择业和就业压力、承受挫折能力低下等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一是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进行角色转换。二是加强正确疏导与宣泄,消除不良情绪障碍。三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四是切实增强实践能力,有效解除就业压力。五是增强自我控制力和适应力,克服脆弱承受挫折。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主自律意识,积极塑造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增强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传播的开放性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但却容易产生交往障碍;网络传播的虚拟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程度,但也会使其产生焦虑情绪;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使网络知识空间扩大了,但易使学生自我异化;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了,但易使其产生网络成瘾症。树立网络信息时代新的教育观,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建立心理健康网络教育队伍,完善大学生心理网络预警系统,是解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96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心理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在专业上、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生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从一例人际交往障碍咨询实例入手,具体分析了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和帮助来询者消除心理障碍的过程,剖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当前在高校亟待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66份首都经贸大学人际沟通分析学作业进行分析,检验人际沟通分析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学效果,结果发现:选修人际沟通分析学的学生在心理幸福感的六项机能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意味着幸福感的提升。这一结果肯定了人际沟通分析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会对贫困生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心理贫困"的具体表现可分为心理状态和行为规范两方面。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渗透积极思想,增强贫困生自我调适能力,鼓励贫困生拓宽人际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社会环境不断地变化,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也使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表现出了多种形式的心理问题。文章明确地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和所要遵循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具备更强的心理应变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最终帮助大学生培育积极、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同伴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大学生是否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了学生的人际关系,阐述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调适能力、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学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在影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诸多原因中,经济条件的贫困性是根本原因,通过社会交往氛围、家庭成长环境、学校交往环境、自身性格心理等影响因素体现出来。借鉴儒家交往伦理,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学校和贫困大学生应提高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从思想上消解经济因素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建立大学生互助团队,培养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交往技能;提升道德素养,以自身的道德人格魅力拓展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17.
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干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自卑与自尊相矛盾的心理,人际交往的向往与自我封闭相矛盾的心理,经济上的依赖心理与生活上自立的想法相矛盾的心理,现实与理想相矛盾的心理等。从社会、学校、教育、家庭和个人五方面分析了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成因,提出了统一社会认识、丰富校园活动、加强心理教育、增强家庭联系、引导合理认知等解决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职学生适应性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期,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不适应,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心理反应,甚至出现适应性障碍。高职学生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障碍;生活适应性障碍;人际交往障碍。通过分析高职学生适应性障碍,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个性完善、智力发挥和人际交往。根据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加强艺术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温馨而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特别是高校学生工作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美术疗法即绘画疗法作为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与社会的推广。美术专业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素质构成也必然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必要遵循这一特殊性加以引导。文章将从美术疗法产生的渊源出发,探讨美术疗法在美术专业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这一具有特殊性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