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传媒组织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激增,高职院校培养网络编辑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举.基于若干年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实践,本文总结出如下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专业定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编辑实训平台以及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等.  相似文献   

2.
技能竞赛是培养高校学生的重要抓手,对于高校专业建设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我国高校的网络编辑专业为例,由技能竞赛和高校专业的紧密联系出发,立足于网络编辑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其毕业的学生应很快融入实际工作中,这就需要在校期间学生、教师、培养方案三位一体,以培养一个合格的网络编辑工作者为目标。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中的表现与特点,总结出了技能竞赛在高校的专业建设工作中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网络舆情热点不断涌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舆情搜集、分析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一批从事舆情工作的专业人员应运而生。网络舆情专职工作人员的大量工作内容属于编辑工作,称其为网络舆情编辑恰如其分。笔者认为,舆情编辑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蔡姗 《出版科学》2016,24(3):57-60
“网络编辑实务”是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课题组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依托“网络编辑实训平台”上的实践课程,将职业资格考试引入课堂,试图闯出一条新路,为网络媒体企业输送技术、技能性人才。  相似文献   

5.
编辑加工整理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要做好编辑加工整理工作,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编辑加工整理的业务实践技能。因此,历年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都设有编辑加工题。  相似文献   

6.
陈文耀 《今传媒》2014,(6):159-160
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日益完善和数字出版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国内各大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纷纷设立了以网络编辑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专业。本文以高职院校探索培养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分析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合肥师范学院作为2007年改制的地方本科院校,正处于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关键阶段。而编辑出版学(网络编辑)专业作为校建新兴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淡化学科、强化专业,进一步明确校情和专业定位,确立了以培养应用型网络编辑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立足适用于服务地方实际的网络编辑行业发展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医学编辑要加强对信息时代的研究和了解,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准确把握信息的有效性,提高对信息的现代化编辑能力和捕捉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传播手段和编辑技术,了解国内外的医学学科发展状况,并学会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稿件的征集、开发、审读和修改,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医学知识的需求。笔者在本文中就信息环境下医学编辑基本素质的培养进行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编辑不仅要做杂家,更要做专家。专家型编辑应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较强的学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并结合上海三联书店在培养专家型编辑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学术出版社应立足本单位实际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借助专业学术平台促进编辑向专家型编辑转型,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航行 《青年记者》2016,(30):97-98
问题:融媒体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需要能够掌握文字、图片、视频等采写方式和运用数字网络技术传输信息的全能型记者编辑或日融媒体人才.对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来说,培养融媒体人才离不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活动. 当前,一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对于培养全能型的融媒体人才存在畏难心理.有些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理念还比较落后,以灌输知识为主,课程设置还停留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专业分割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应该承认编辑学还不成熟,还在构筑之中,编辑理论研究的进程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编辑专业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但学科的成熟度从来没有构成设置专业的障碍。学科不成熟而社会有迫切需求,专业便会应运而生,国外早已先于我们用本科生,研究生等方式培养编辑人员即可说明。反之,学科即使成熟.若社会需求很小,也不会设立专业。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教育与科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科学研究依赖于社会和学校两股研究力量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合作。许多学科的成长明显得助于大学  相似文献   

12.
杨明  陈少志  于巍 《出版广角》2013,(14):53-55
正是由于数字出版编辑的职业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深入探索编辑出版学专业新增的数字出版编辑方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十分必要。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30多所高校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其中大多数高校均已将数字出版编辑(包含网络编辑)方向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目标,每年招收学生近万人,全国各类数字出版编辑从业人员300万人,预计"十二五"末,从业人员总量可达到600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出版行业竞争日渐加剧,为更好满足出版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需求,推动出版业与时俱进发展,必须加强对教辅编辑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的培养,让教辅编辑在提高自我职业素养的同时,做到精益求精,促进精品教辅图书的打造和出版。现阶段,教辅编辑的工匠精神还有待提高,因此,结合教辅编辑的工匠精神现状、分析培养教辅编辑工匠精神意义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进而有利于提升教辅编辑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与社会与时俱进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传播科技的进步革新了编辑的从业环境,内容的生产、接收与需求均发生重大改变,数字出版日益繁荣,编辑理念、实务亟须创新。新的编辑出版逻辑可以概括为:从用户中发掘内容富矿,然后更通畅地推介分发到用户中去。这要求编辑的作品要特别注意从用户生产内容中来;而对作品的加工与分发要符合用户新的内容接收习惯,主要表现为碎片化、场景地位凸显等。在这样一种新的关系、结构与生产消费过程中,编辑还需满足用户在移动媒体与社交网络下的新需求,尤其是由传播新科技引发的游戏需求、社交需求等。  相似文献   

15.
具有学科背景、掌握编辑出版规范的学术编辑是高校学报的核心资源,出版业态的创新又催生了对数字技术编辑的需求,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需求呈现出高门槛、复合型特点.面对数字化浪潮,高校学报不宜针对编辑个体过度提倡打造所谓“复合型编辑”,而应以专才引进+组合培养等方式打造复合型编辑团队,解决内容创新和出版业态创新之需求;还可将内容编辑以外的事务外包给专业出版公司,或与互联网学术出版平台、微信等新媒体合作,协同创新,助力我国科研工作者争夺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媒体融合趋势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培养新闻人才的高校新闻教育,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闻专业实践要充分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找到良好的对策。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实践必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注重媒体融合的教学,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努力加强教师的知识重构和能力再造,使地方高校尽快培养出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是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的发展产物,随着网络技术革命的日益深化,阅读载体多元化已经成为客观现实,数字化正不可阻挡地成为出版业的潮流和未来。在数字出版中要做好科技图书的编辑工作,编辑人员除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编辑技能之外,还需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计算机及网络为媒介,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结合,两者互相依赖、互为补充,在数字出版中赋予科技图书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燕 《新闻窗》2013,(2):89-90
面对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和新信息,广播电视编辑工作者要站在应有的高度、客观的角度对所有信息进行选择,而选择信息不仅仅是要客观真实,还需要具有专业的编辑工作知识,广播电视编辑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常识,以及严格的职业操守,不能做出有损于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专业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具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所需要的专业素质。而现今我国广播电是新闻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以下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的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构建策划编辑专业成长的生态式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内外出版实践看,策划编辑已经成为出版社微观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因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育、专业成长环境,各出版社能真正研究市场、策划选题、设计营销方案的策划编辑还少之又少,市场上更多的是跟风模仿之人、跟风模仿之作.无论从宏观产业发展而言,还是从出版社微观主体发展来看,策划编辑尚缺乏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出版是开放、动态的内容服务产业,要振兴出版业,就要为策划编辑构建生态式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地图编辑审稿工作辛苦,既费心力费周折,又十分费眼睛.地图编辑看似从业不难但实际成长不易,既要有测绘与地理地图专业知识,又要懂图书出版业务,要有出版专业中级以上职称.通常一个编辑新手至少要经历地图制图、编辑助理和设计实践三五年以上才可能"入门"掌握一些编辑要领和审稿要领.现阶段真正能够适应读者需求和市场快速变化、有较好创新能力的地图编辑还实在不很多.地图出版的周期长、成本高,在短时间内难有大的改变.在数字化出版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传统地图的出版该如何扬长避短继续为社会发挥作用,新媒体地图又该如何监控内容质量,这些很值得地图编辑和出版工作者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