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向期刊社投稿,并不自然等同于授权期刊社可以将其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作者同意期刊社在纸质期刊上刊登其作品并获得报酬,也并不意味着作者同意期刊所加入的期刊数据库平台将作品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给公众并获得报酬。作者享有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期刊社用“版权声明”等来替代与作者签订书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建议期刊社和作者签订书面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版权问题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科协所属1 050种科技期刊中有64.3%与作者签订了书面的《版权转让协议》。对从期刊自建网站上下载的265份中文版《版权转让协议》的分析结果表明,有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条款表述的准确率较低,许多协议书中缺少有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许可使用代理权条款和支付"信息网络传播权"报酬的条款。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其扩张使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权力无法保障,对授权许可也造成很大困难.应采取通过法律手段限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扩张,建立高效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保留并适度扩张图书馆例外权利,建立图书馆版权联盟等手段,保持图书馆公益性质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之间的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版权授权方式比较研究与图书馆适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数字时代下的几种版权授权方式,即合理使用与许可使用、授权要约模式、版权补偿金制度、交叉许可模式、集体管理制度等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集公共信息传播者、版权作品使用者、版权作品创作者三大利益角色于一身的图书馆,为适应版权作品尤其是数字作品的海量授权需要适用的授权方式,进而指出集体管理制度是图书馆版权授权模式中的核心制度。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书馆的理想选择:授权许可还是法定许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网络传播权引出的授权许可对数字图书馆形成版权障碍,法定许可则不包括图书馆。在有关规定中给予数字图书馆法定许可这一例外,是促进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宽泛出路。  相似文献   

6.
数字授权问题是困扰数字版权产业发展的巨大瓶颈,是制约版权市场秩序的重要因素.本文梳理、评价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授权模式,分析了数字报刊转载、摘编他人作品适用法定许可制度,以及兼有发行性质的网络传播适用权利用尽原则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我国数字授权困局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洁凤 《图书馆论坛》2006,26(4):118-121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可避免涉及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保护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方面主要涉及信息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复制权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文章论述通过成立版权集体管理机构、传统版权交易、实行“法定许可使用”、扩大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围、使用者发布要约、授权要约等六种方式取得作者授权而避免侵权。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学术期刊数据库蓬勃发展,其在促进知识传播的同时,也使得版权关系复杂化,容易诱发侵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期刊产业高质量发展。具而言之,学术期刊数据库版权侵权原因在于:既有授权模式不完全适应数字出版的实际需求,学术期刊共同体版权利益失衡,作者维权路径不畅。与此相应,合理的治理路径包括:建立合法高效的版权授权机制,完善版权收益分配规则,依法规制数据库垄断行为,畅通作者权利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9.
初萌 《科技与出版》2023,(1):96-107
图书馆在线提供学术期刊论文通常需要获得论文作者、期刊社、数据库三方主体授权,由于主体间相互牵制、交易成本过高,加之拒绝许可的实践,当前通行的版权授权规则不利于学术期刊论文的广泛传播,制约科研发展。着眼于论文作者与传播者的利益失衡问题,构建默示许可与法定许可相结合的授权机制,是破解“知网模式”版权症结的有效方案。具体规则可从如下方面展开:一是从严解释投稿须知“转让条款”的含义,二是拒绝引入“选择退出”机制,三是完善许可费用收取与分配机制,四是强化权利人非财产性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作权法》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步履维艰,因此有必要为数字图书馆版权授权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强制许可制度的实行,则是弥补数字图书馆版权授权的一种较理想的途径,强制许可使权利人获取适当补偿,而利用者可以获得进入市场的机会,是作品利用机制中存在交易成本和反竞争行为的情形之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与卓越计划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合作的国际出版商的版权协议为切入点,结合出版商平台版权相关最新政策,研究开放出版背景下的版权转让和授权许可,分析科技成果创作出版过程中作者与出版商两大主体权责,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版权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版权法赋予版权人一项新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却没有明确规定对版权人的网络传播作品的权利予以限制。数字图书馆建设受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制约,面对“海量作品”的“海量授权许可”,使其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的主体性质仍为社会公益事业,应该得到较为宽泛的例外。  相似文献   

13.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期刊数字出版版权运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版权授权链条不完整、版权授权内容不规范、法律法规存在前后变化、海量作者授权难以解决、稿酬支付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不断显现。对此,相关部门应完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规范版权授权链条,加强对知识资源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研究制定网络出版稿酬标准和支付办法,以作者为中心开展学术服务,以更好地保障广大作者和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新业态下的版权权利,促进知识资源平台版权合规管理和健康规范发展,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版权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因没有合适的著作权授权模式而遭到质疑甚至侵权起诉。本文从网络环境中最核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入手,结合《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相关规定,提出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附义务默示"许可授权模式,通过与相关制度的比较,从实际需求与理论及立法分析,借鉴实践做法,以著作权平衡利益、促进文化传播的宗旨为考量,论证该授权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法定许可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数字图书馆现有的版权使用方式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法定许可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然后借鉴版权补偿金制度的思想,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法定许可制度的一个蓝图,并且设计了数字图书馆负有的义务和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使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法定许可制度更加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数字化期刊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锐锋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1,23(3):201-203
分析新形势下我国数字化期刊侵权的主要表现及侵权隐患,指出完善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合法使用机制是保护数字化期刊版权的当务之急。提出加强立法和技术研究,建立著作权专人负责制或聘请法律顾问,建立著作权集体保护制度,建立国家的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等群防群治对策,呼吁人们一切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出发,妥善解决好数字化期刊"海量作品授权难"问题。强调新媒体和新模式条件下版权保护最佳方法是"一对一授权"。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对开放存取的影响及版权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权保护对信息的开放存取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背景、目的、范围和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点。《条例》在保护权利人权益的同时,通过“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方式对权利人权益附加各种限制,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提出应尽可能地扩大“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范围,为开放存取出版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最后,探讨提出在现行版权法框架下以授权协议为核心的开放存取版权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在数字版权合作中存在协议文本不合规、授权流程不健全、出版主体错位等。存在着版权风险隐患,导致出现大量版权纠纷。通过比较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模式的差异,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版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版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前后变化;科技期刊数字版权授权链条断裂、授权文本内容欠规范、数字版权稿酬标准不明确、科技期刊数字化能力不高、平台同质化严重、作者的版权地位缺失、我国开放获取进程缓慢等。提出我国科技期刊数字版权合作的对策:树立科技期刊数字版权的主体地位;完善学术作品数字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与作者版权授权方式的规范化转型;循证数字平台使用流量,制订不同类型作品的付费标准;在规范作者确权方式同时,强化作者权益的全方位维护;推进与国际接轨的开放获取出版,促进公益仓储服务;强化学术作品数字版权的市场监管,消除独家传播。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版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图图书馆引发了一系列的版权纠纷,促使笔者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权利限制的关注。文章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出发,引出其陷入版权纠纷的原因,进而从国内外两方面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做出一定的分析;笔者还对新出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关于权利限制的条款做出探讨,指出其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数字图书馆。海量授权”的两种方式,以便利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陈兴良诉中国数图公司一案的分析,得出数字图书馆将作品数字化应根据其性质和使用目的。适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或授权许可的法律制度。修改后的著作权法新增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是数字图书馆予以关注的权利。法院首创的“接触说”可作为今后判定数字图书馆是否侵权的法理依据。为避免侵权,数字图书馆可以采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和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