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陀宗乘之庙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竣工,历时四年半时间,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大型古寺庙.这坐寺庙是仿西藏的布达拉宫而建,在该庙的.权衡三界"内供奉一尊铜镀金吉祥天母和从神像,为外八庙现存最大的铜镀金造像.  相似文献   

2.
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以东,距离宫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座北朝南的寺庙--永佑寺.这座寺庙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皇帝为纪念祖父康熙皇帝而建,寺内御容楼供奉着圣祖康熙、世宗雍正皇帝的御容(高宗乾隆死后,御容也供奉在这里).永佑寺是山庄内十几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相似文献   

3.
韩家桥村关帝庙地处山西省汾阳市,其始建年代不详.据旧碑及大殿房梁记,此关帝庙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重修,并在清光绪年间重修过两次,现存的大殿及东西厢房也经过多次修缮.关帝庙整体建筑分明,庙内主神为关帝圣君,所存壁画受到侵蚀,不过轮廓可见,局部清晰.  相似文献   

4.
承德市区北部的武烈河畔,一处处金碧辉煌的古刹在苍松翠柏之中闪着熠熠金光,景色瑰丽,宏伟壮观。 这里,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庙集中地之一。这些庙宇,相继建于公元一七一三年(康熙五十二年)至一七八○年(乾隆四十五年)的六十七年间。它们记载了十八世纪清王朝同厄鲁特蒙古、喀尔喀蒙古、西藏地方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或事件。是清朝皇帝利用喇嘛教绥抚蒙古诸部而建的,是清代民族团结,抵御外辱维护  相似文献   

5.
外八庙是清康乾盛世的产物.其中大小寺庙多为仿建,满、蒙、汉、维、藏五大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传统在寺庙的碑文、题咏中都可一览无遗.以溥仁寺、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碑文为例详述清政府为保持国家稳定和统一,采取各种手段,尊重和维护少数民族利益,体现出热爱祖国、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法林寺作为避暑山庄内一座修建较早的寺庙,建筑规模较小,几经改建,建筑格局至乾隆时期方确定下来。建筑内陈设丰富。清时,寺庙内宗教活动丰富。  相似文献   

7.
法林寺作为避暑山庄内一座修建较早的寺庙,建筑规模较小,几经改建,建筑格局至乾隆时期方确定下来。建筑内陈设丰富。清时,寺庙内宗教活动丰富。  相似文献   

8.
承德的皇家寺庙久负盛名,但相应的文物讲解水平还有待于继续提升,各座皇家寺庙因历史内涵时代背景不同,讲解的内容和重点也有各有特点。普陀宗乘之庙是皇家寺庙的重要代表,对它的讲解工作尤其是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也尤为典型,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对其讲解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承徒清代人文景观主要是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皇家寺庙群,这些人文景观与承德自然景观——承德丹霞奇观、热河、武烈河等的关系是先有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之后由清帝康熙、乾隆建承德避暑山庄和皇家寺庙群,它们相互依托映衬,相辅相承,构成了风格独特内汉涵丰厚的承德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王宗岳及其《太极拳论》《太极拳论》是我国太极拳经典理论中最早的、也是评价最高的一篇文章.原著作者王宗岳,清代山西人,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在世.据考,乾隆五十六至六十年,他曾寄寓在河南洛阳和开封一带,当过塾师,平素酷爱武术,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而颇有  相似文献   

11.
“对我来”     
据四川《忠县志》,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甘隆滨任忠县刺史,在忠县东南45公里的折桅子滩南岸的悬崖上,刻有三个斗大的字:“对我来”!这是为了什么呢? 折桅子又名折尾子,是川江著名的险滩,《忠县志》有五律一首,描写该滩的险情。  相似文献   

12.
尊崇黄教一向是清王朝抚绥蒙古、安定边疆的重要政策,而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以藏传佛教为主要特色的寺庙群正是这一政策的实证体现,其中须弥福寿之庙的落成与六世班禅来承德觐见乾隆皇帝的重要历史事件紧密相连,更是展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经典乐章。  相似文献   

13.
陈林  冰样柠檬 《阅读》2006,(9):32-33
纪晓岚伴乾隆皇帝下江南,走出一寺庙时口渴难忍,于是顺手下路边梨树上的一只梨子,自顾自地吃了起来。乾隆责怪道:“孔融四岁尚且知道让梨,你怎么不懂礼貌呢?”  相似文献   

14.
永乐时期的青花已经介绍了,下面再说说宣德时期的青花瓷。永乐是朱棣在位的二十二年(公元1403年至公元1424年),隔仁宗朱高炽洪熙一年,既公元1425年后就到了宣德(公元1426年至公元1435年)。虽然宣宗朱瞻基在位仅10  相似文献   

15.
承德普宁寺建于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三年 (1 75 5年— 1 75 8年 ) ,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的达瓦齐和辉特部的阿睦尔撒那的叛乱之后 ,模仿西藏的桑鸢寺 (清代译为三摩耶庙 ) ,建造了普宁寺以示纪念。乾隆皇帝《普宁寺碑文》云 :“名之曰‘普宁’者 ,盖自是而雪山葱岭 ,以逮西海、恒河沙数 ,臣庶咸愿安其居 ,乐其业 ,永永普宁云尔。”这里表达了寺名“普宁”的含义。大雄宝殿是普宁寺的主体建筑之一 ,殿内东西两壁各有一幅大型工笔重彩壁画 ,高 3 .3米 ,宽 1 4.78米 ,描绘十八罗汉得道之后在极乐世界受到尊重和供养的故事 ,…  相似文献   

16.
故事引路一个穿着一般的军人参观寺庙,和尚对此不加理睬。军人告诉他这庙太破,收入又不多,要是需要钱财,赶快取出缘薄(记载人们捐赠给寺庙钱财的本子)。和尚大喜,看坐,献茶,十分恭敬。军人提笔写了“总督部院”四个大字,和尚又惊又喜,连忙下跪。军人在“总督部院”下边接着写“标下左营官兵”,和尚一看,顿时怒火丛生,立刻站起来,态度十分傲慢。军人不加理会,又接着写“喜施三十”。和尚以为他会赠送三十两银子,喜出望外,又重新跪下。谁知军人大笔一挥又添上“文钱”二字。和尚见了,马上又站起来,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了!好一个趋炎附势、见钱眼…  相似文献   

17.
一、原则目的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七年,历时八十九年.这些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的多处建筑群,创造了诸多种类的雕刻品,这些造诣精湛的石雕艺术体现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和高超的技艺水平,成为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但由于岁月及自然界的摧残,加上人为的破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如蹦损、开裂、粉化、酥解等,这些难以复原的石质文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嘉庆年间诗人、散文家.乾隆三年(1738)中举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入翰林,曾任江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于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归隐定居达五十年,论文赋诗,广交文士,过着闲适的生活,颇为世人所重,称随园先生.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活》以及笔记体小说《新齐谐》等.  相似文献   

19.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的鼎力帮助下,扫灭诸路烟尘,结束了群雄逐鹿中原的战乱局面,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唐王朝。唐王朝前期(公元618年——公元755年),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公元627年——公元649年)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为唐前期的“太平盛世”奠  相似文献   

20.
德阳历来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地区,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孔庙建成后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尤以明清时期最盛。对明清时期德阳的祭孔活动,地方文献、不同版本的本地县志都有所记载,尤以《四川通志》记载详尽。民国时期,德阳的最后一次祭祀是1947年秋。改革开放以后,德阳文庙很快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仪式和祭孔乐舞表演。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堪称是德阳地方文化的一大亮点。德阳文庙祭孔活动不仅有相当完备的祭祀礼仪制度,而且祭祀文化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