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朋友最近送了我一本书,和书一起送的是一个要求:读完写篇感想.要知道,这本书是<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30年>,像我这样完全是建筑设计行业之外的读者,能把这样一本巨著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书中老有让我流连一处或反复前后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正>前几天有个朋友到我家里来,他在我的书桌上看到一本书,非常诧异,他说你怎么会看这样的书,我以为你只会读技术史、商业史、管理学经典之类的书,你怎么还会读这样的书?我告诉他,这本书我一直摆放在案头,有空时我就拿出来翻几页。书的名字叫《悦心集》。可能很多人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走进这片乐土我便拥有了读不完的书今天是一本书,明天是一本书今年有一屋书,明年还有一屋书…我的书啊,读也读不完你可知道孩子是我的书我的书啊!每天都给我补充养料让我吸取营养将我的阳刚尽展将我的柔情播放我的书啊!赶走了我的忧烦洗去了我心上的尘埃让我的生活阳光灿烂让我的步伐健稳坚强孩子是我的书我要永远捧读!孩子是我的书@王晓明 @温丰菱  相似文献   

4.
不做瘦马     
小亲戚来家里串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多书啊?”这问题问的,书当然是用来读的了。不过,也有人用很多书来装点门面,并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抽了几本书,想找出我能在一本书里埋头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他强迫自己看了一会儿,看得很痛苦,然后又问:“为什么要读书啊?”  相似文献   

5.
《魏书·李谧传》有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可是如今的书太多,质量参差不齐,经常是看了一半就打不起精神再读下去。直到我读到了一本书——《我不只是数学》,字里行间迸发出的暖流,让我时刻保持着一种读下去的冲动,不可抑制的冲击波不断激起心灵的震荡。这本书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我如此迷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感受。  相似文献   

6.
易木 《科技文萃》2000,(10):176-177
<莫多克>于一九九七年末刚刚在美国出版,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特网上刊载了一些美国读者读了这部作品之后的感想,有人说,我不记得有哪一本书这样打动过我;还有人说,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并把它推荐给你的爱人、朋友,甚至你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黄阿番 《福建教育》2013,(11):61-62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我向往已久,之前在书报上看过对这本书的介绍。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拜读它。这是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用时10年完成的一部力作。正如本书内容简介中写道:“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的确.吸引读者的不仅是本书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还有作者推心置腹的真诚和引入深省的观点。这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一生阅读的书。  相似文献   

8.
读了贵刊今年第七期《试题争议》中的《这样的作文试题行吗》一文,有一些感想。或许粗浅,权作“关注”吧! 我读了十一年书,因太平凡,竟没得半个外号,连叫我“小李”的同学也没有。勿庸置疑没有外号的五年级娃娃会占全班的大多数。对此题,这大多  相似文献   

9.
这一天,全球有名的历险家鲁滨逊先生在Internet上邀请全世界的朋友共同来为他庆祝200岁的生日。条件是必须看过他的书或有关影视节目,用一份读后感或观后感作证明,写得好的可以得到由鲁滨逊先生亲自发给他的邀请卡。看到这条消息,可急坏了丁丁,他多么希望与鲁滨逊一块儿过生日啊。可老师从来就没有教过写读后感和观后感,怎么办呢?忽然丁丁想到了阿拉丁的神灯!灯神知道又有人向它求救了,十分得意地说开了:“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就是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感想,而观后感就是……”“观后感就是观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所产生的感想…  相似文献   

10.
袁向前 《师道》2007,(8):115
这两年,我一直不停反复读着一本奇书,这本书激励我,让我充满力量,不断前进,前进,它就是《十道羊皮卷》.……  相似文献   

11.
书里的眼睛     
每一本书里,都有一双眼睛.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一双眼睛也就睁开了,默默地看着读书的人.一个朋友,就是一本书.这种书,指的是朋友送的,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读这种书,自然就会想到送书的人,读起来也就多点认真,多点温暖.要不,对不起送书的人.  相似文献   

12.
书里的眼睛     
每一本书里,都有一双眼睛。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一双眼睛也就睁开了,默默地看着读书的人。一个朋友。就是一本书。这种书,指的是朋友送的,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读这种书,自然就会想到送书的人,读起来也就多点认真,多点温暖。要不,对不起送书的人。  相似文献   

13.
曲线and音乐     
我把随身听的声音调至最小,开始写这篇作文。最小? 是的,最小。有声音吗? 没有。那为什么不关掉? ……有人注定一辈子读不懂一本书,对吗? 一本书? 是啊,一本书。不要以为我说的是“人生”这本书、“事业”这本书,“爱情”这本书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一天,小白兔和小黑兔兄弟俩去梅花鹿阿姨家,看见书架上有一本厚厚的《科幻童话》。小白兔说:“这本书一定很好看。”小黑兔马上说:“梅花鹿阿姨,这书能借给我们看看吗?”梅花鹿阿姨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你得先猜猜这本书有多少页。”小黑兔说:“总有四五百页吧?”梅花鹿阿姨点点头说:“如果每天读30页,第17天读完;如果每天读25页,第19天读完。我读这本书时,巧得很,所用的天数跟平均每天读的页数正好相等。你们能说出这本书准确的页数吗?”小白兔眨了眨眼说:“每天读30页,第17天读完,第17天读的不一定就是30页,可见这本书至兄少是30×16+…  相似文献   

15.
廖文胜 《人民教育》2005,(10):42-43
儿时,在乡村度过,好玩的记忆常常温馨想起……我从小没读过多少课外书,随年龄走过,对书的依恋越来越强烈,犹如长大了想儿时的游戏,如此快活与痴迷。记不起,有多少次,为心中突想要读一本书,下班后就直奔书店,找啊,找啊。找到了与找不到,几天的心情就是不一样。其实,我也不是每买一本书就读一本书的人,这“不一样”的心境,我也说不清是为什么?读书人就是有这样的感觉与嗜好,你说对吗?《人民教育》,就是让我有“找”的感觉的书。书,是人心灵的声音。手捧文字,眼睛在行线上滑动,大脑激活,心潮跌宕,搜寻记忆的大脑就会有自己的声音,与文字对话。…  相似文献   

16.
一、心动时刻老师:同学们,读一篇好的文章,或观看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记录下来就叫读后感或观后感。你们觉得难吗?樊杰:读文章我喜欢,让我谈感受就难了,好像没有什么可写的。老师:你的想法肯定许多同学也有。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着看着一本书,自己咯咯儿地笑起来,看着电影禁不住落泪呢?志恒:有啊,有啊。老师:这说明你们的内心有了一定的感受,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首先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读过的每篇文章是否都能写读后感?读后感的侧重点是“读”还是“感”?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什么?志恒:文章…  相似文献   

17.
写读后感     
<正>习作要求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相似文献   

18.
读你     
如果现在我对你说:“我要读你。”你一定会笑着皱起眉头:“什么意思啊?”唉,我就知道,如此“严肃而又高深”的问题不是你这个8岁的二年级小男孩所能明白的。你呢。现在充其量不过是一本童话书.里面满是五彩缤纷的插图和天真稚拙的文字.虽然幼稚了一点。但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要我回忆,这些年阅读的愉快经历,我要告诉你,有这样一本书,我第一次拿起,读下去的时候感觉到开心,以后当我每一次再读的时候,我依然开心,甚至会更开心。这本奇妙的书就是《欢乐英雄》。你可以说它像光,可它不会转瞬即逝;你可以说它像水,可它不会干涸。  相似文献   

20.
你读过半本书吗?就是前面少了一部分而后面又缺了一部分的那种。 提这么个 问题,你一定会觉得好笑,怎么会有这样的 书?即使 有这样的书 ,谁 读?读来有什么意义? 现在说这 种话很自然也很合理,但在30年前,即使这 样的一本 书,能读 到也是 一件幸事,是很让人开心的事。读半本书的经 历,在我同龄的人中 恐怕很普遍 ,也 许你的父母中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说说我的故事。 我9岁 那年,文化 大革 命刚 刚开 始,破 四旧 把大 部分 的书籍 都当“ 封资 修”抄 了烧了,当时,要找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难而又难。 那一天,邻家的孩子看中了我的弹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