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2.
孙伟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6-109
袁世凯和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两者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慈禧对袁初示信任,发展到第二阶段袁开始博得慈禧的真正好感,第三阶段则表现为慈禧对袁从真正信任到有所提防:两者的关系中统一是主要的,但也有对立的一面。对两者关系研究的深入,将更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清末民初政局演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慈禧是长治人”的论点的9项证据逐一作了质疑,认为迄今为止“慈禧是长治人”仍停留在传说阶段。传说不一定就是史实,历史毕竟不是传说。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慈禧是长治人"的论点的9项证据逐一作了质疑,认为迄今为止"慈禧是长治人"仍停留在传说阶段.传说不一定就是史实,历史毕竟不是传说.  相似文献   

5.
历经庚子之变,慈禧深切地感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面临着威胁,同时出于对造成庚子之变的愧疚心理,希望振兴国家以及迎合列强巩固政权等方面的原因,于是决定实行新政。慈禧心态的变化,成为清末新政启动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清末同治九年(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在衙署附近遇刺身亡(简称“刺马案”)。案发后,震及全国,国人纷纷猜测这宗刺杀案的始末,慈禧与同治皇帝皆对此案“实深骇异”。  相似文献   

7.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慈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慈禧对变法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变法的成败.事实上,慈禧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法的,她在变法中态度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因为前期的维新派进行的改革与先前慈禧所支持的洋务运动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变法发展到后来必然会触及慈禧专制统治的权威.故而其态度直转,演变为反对变法并加以镇压.  相似文献   

8.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兴起,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剿”改“抚”,终至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态度改变的原因何在?历来存有争议。慈禧招抚义和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慈禧对光绪和洋人的仇视;其二是慈禧对义和团力量的过高估计;其三是慈禧被所谓“归政”消息刺激。慈禧利用义和团来打击西方国家,不是基于对国家前途的负责,也不是基于对满清政权巩固的考虑。慈禧招抚义和团只是为了泄私愤而已。  相似文献   

9.
《甘肃教育》2009,(12):33-33
据说慈禧是一个比较博学的人,尤其是对于戏曲音乐,都能知道一二。一次,李鸿章进宫奏事,正碰上慈禧在听音乐,于是便装模作样地站在一旁洗耳恭听。待乐曲演奏一停。慈禧问道:“你知道这是什么乐曲?”李鸿章急忙答道:“奴才愚蠢,望老佛爷赐教。”这慈禧最喜欢别人不知,向她求教。听到李鸿章如此,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败,群情激愤,光绪帝变清图强,激怒了慈禧等人。慈禧欲捉康有为等人,外国将康等保护了起来;欲废立光绪帝,外国又极力阻挠。慈禧重用清流派,欲利用义和团杀尽洋人。光绪帝认为不可以民命当儿戏,结果慈禧将同意光绪帝主张的大臣杀了一批,给光绪帝以重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败,群情激愤,光绪帝变清图强,激怒了慈禧等人。慈禧欲捉康有为等人,外国将康等保护了起来;欲废立光绪帝,外国又极力阻挠。慈禧重用清流派,欲利用义和团杀尽洋人。光绪帝认为不可以民命当儿戏,结果慈禧将同意光绪帝主张的大臣杀了一批,给光绪帝以重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史学界对慈禧的研究有所增强,在慈禧与辛酉政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方面出现了一批较有价值的成果及论著。慈禧研究在史料搜集整理、跨学科方法采用等方面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慈禧统治中国48年,不仅在内政上主掌大权,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上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将慈禧的中外文化交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慈禧与洋务运动的开展,第二个阶段是1900年之后直到慈禧去世,在论述前后两个阶段慈禧中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慈禧的微妙变化及原因,试图探析中外文化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及影响。慈禧不仅开辟了新的文化交流途径,更新了交流的内容,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在"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末期,慈禧的中外交流措施与方法将中国卷入世界变革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14.
奇怪的称呼     
王冠 《课外生活》2009,(7):50-50
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太子、公主总喊父皇“皇阿妈”;而大臣们还称呼慈禧“老佛爷”。皇上明明是男的却叫“妈”,慈禧明明是女的反叫“爷”。这是不是喊错了?  相似文献   

15.
庚子西狩,岑春煊勤王有功,慈禧恩之。迨新政开启,封疆大吏岑春煊以近代功成登上地方官僚之翘楚,有资抗衡北洋袁世凯,史有“南岑北袁”之说。丁未年,岑春煊骤然北上,扛起清流大旗与京师奕、袁白热会战。却走上了党同伐异的死路,终以岑瞿开缺结束。台后之慈禧坐视政争,借力打力,致使丁未两党元气大伤,实无胜家。端详丁未四月间,慈禧对待岑春煊态度由亲到疏的转变,看似受人挑唆,实则事发多端,有深刻因由值得细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表述慈禧的生活习性、为人处世、爱好追求等方面无异于一个普通的女人,是可以了解、可以触及的。  相似文献   

17.
慈禧缘何成为康有为的继承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戊戌年血腥镇压百日维新的慈禧在事发仅仅两年之后即继承康有为之农钵,推行新政,筹备立宪,且有所发展,成为其继承人。清末社会之所以会上演如此富有戏剧性的一幕,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大背景上看,内忧——义和团运动、灾荒,外患——列强侵华,二者合力致使清廷内外交困,为保位而被迫作变;其次,慈禧的思想认识有求新、自强的一面,这导致她为卫权而图谋进取;第三是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托古改制”理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妥协中亦见高明,也有利于消除慈禧推行新政、宪政的思想顾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慈禧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她的地主阶级反动立场使之所致。笔者认为,这未免失之笼统。慈禧最终破坏戊戌变法是由下列三个原因综合起作用的:一是出于与光绪争夺个人权力;二是她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腐朽使之必然,这是更为根本的;三是她缺乏政治家的气度,因人废言。  相似文献   

19.
西方列强的入侵,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清政府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为了驾驭时局,维护封建统治,慈禧对朝局强力掌握,并进行了晚清改革,无奈改革进入困境,她自己也陷入了政治孤立.本文对慈禧的多面角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慈禧童年--解开百年不解之谜>一文缺乏充分的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