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人类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改造者和创造者。人类活动的地理效应是从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出发,探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地理后果,并作规模、方向和强度的预测。地理效应主要包括改变景观形态和结构、改变地理系统能量流、改变地理系统物质流、打破生物学平衡和影响自然过程的速率等方面。人类对地理效应的响应,就是阐明人类对自身活动造成的地理效应所作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王安强 《考试周刊》2013,(23):126-127
<正>大气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要素,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制约。大气循环与水循环、大洋循环等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大气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气象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将相关的地理原理以区域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  相似文献   

3.
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必然影响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就是效应。地理环境中的效应问题反映出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整体性、联系性和互动性。在地理教学中,适时地、恰如其分地引入效应问题,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地理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于银广 《教师》2013,(12):125
物质按照聚集状态来分类,通常可以分为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人类生活在气体的包围中就像鱼儿生活在海洋里一样,水里面有毒鱼会死,空气里有污染人会生病。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科学家们经过实验发现,大气的主要成分是N2和O2,其次就是CO2和稀有气体。由于地球的引力,这些气体包围着地球。科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纳米CaCO3为硬模板剂,合成多级孔Silicalite-1分子筛。方法:以纳米CaCO3为硬模板剂,以四丙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Silicalite-1分子筛。结果:在结晶过程中,纳米尺寸的CaCO3可以被捕获到Silicalite-1晶体中。通过酸溶解去除封存于Silicalite-1中的CaCO3纳米颗粒,在沸石晶体中产生晶内孔。通过XRD、TEM、SEM和N2吸附等表征了这种分级孔结构。CaCO3表面的羟基对于获得硬模板效应至关重要。沸石中的次生孔与纳米CaCO3的形态很好地对应,这证实了纳米CaCO3的模板效应。结论:使用CaCO3作为硬模板是合成分级多孔材料的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淋洗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途径。利用土柱模拟淋洗试验,通过设置3个浓度(0,0.2%、0.4%)和3种钙盐(CaCl2、Ca(NO3)2、Ca(Ac)2),研究添加钙盐对重金属Cd、Zn、Cu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筛选合适的钙盐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试验结果表明,对Cd淋出影响表现为同一浓度的钙盐淋洗效果依次为:CaCl2>Ca(NO3)2>Ca(Ac)2。0.2%CaCl2淋洗效果优于0.4%CaCl2,淋洗率分别是对照的2.79和2.2倍。对Zn和Cu而言,当钙盐浓度为0.2%时,淋出效果表现为:CaCl2>Ca(NO3)2>Ca(Ac)2,而浓度为0.4%时,则是Ca(NO3)2>CaCl  相似文献   

7.
花梅 《地理教育》2004,(5):22-23
一、教学设计思想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该节涉及到全球性大气环流是人类所直观看到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甚至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该节在该单元和中学地理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影响贯穿于整个初、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但现行高中教材只有大气环流理论一节,其影响则散布于各章节和初中地理教材中,学生很难把这些地理现象同大气环流理论联系起来,更不会运用其理论解释这些地理现象的成因.高中学习的地理理论和初中学习的地理现象严重脱节,学生学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该节的重要意义,随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特定的地理空间会限制人类的某些行为活动,进而产生具有地理空间特征的文化生态。在中国古代,人们会受到当时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从某种形式上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及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会深刻影响语言的构建和语言文化形态的产生,这些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汉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9.
求解杠杆的实际应用问题,分三步:(1)将物体抽象成杠杆模型(例如扁担、杆秤、木棒、吊车等);(2)找出支点(O),明确动力(F1)、阻力(F2),画出动力臂(L1)、阻力臂(L2)(这些物理量有些是已知量,有些是未知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新的高比能量、循环寿命长的二次电池.1990年日本Sony公司率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并实现其商品化.锂离子电池以其比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储存寿命长,质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常用的锂电池有Li-MnO2,锂空气电池,Li-I2,Li-SOCl2,Li-SO2,Li-Al/FeS,Li-ion、Li-Fe-PO4,LiCoO2—C6,LiMn2O4—C,C6Li—LiMO2等.这些锂电池不仅吸引科技工作者的眼球而且深受命题专家的宠爱.这类试题不仅给考生设置了一种陌生的新情境,而且也给考生营造了一种似乎"高不可攀"的压抑氛围.考生极易因此而产生心理障碍,从而使答题受阻或出错.笔者将这类试  相似文献   

11.
<正> 设 F1,F2是椭圆(x2/a2)+(y2/b2)=1(a>b>0)的焦点,过 F1,F2的弦交椭圆于 P 点,称∠F1PF2为椭圆的弦焦角,△F1PF2为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如图1所示,在△F1PF2中,P 与 A1,A2不重合,设∠F1PF2=2α,则有下列三个结论。一、|PF1|·|PF2|·cos2α=b2证明在△F1PF2中,设|PF1|=m,|PF2|=n,|F1F2|=2c。由余弦定理得:m2+n2-2mncos2α=4c2①,又 m+n=2a,  相似文献   

12.
题目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21/2)/2,以该椭圆上的点和椭圆的左、右焦点F1、F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4(21/2+1).一等轴双曲线的顶点是该椭圆的焦点,设P为该双曲线上异于顶点的任一点,直线PF1和PF2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A、B和C、D.(Ⅰ)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Ⅱ)设直线PF1和PF2的斜率分别为k1、k2.证明:k1k2=1;  相似文献   

13.
<正>一、真题再现【例1】(2021年江苏卷,8题)N2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NH3不仅可制造化肥,还能通过催化氧化生产HNO3;HNO3能溶解Cu、Ag等金属,也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N2与O2反应生成NO,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大气中过量的NOx和水体中过量的NH+4、NO-3均是污染物。通过催化还原的方法,可将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NO转化为N2,  相似文献   

14.
屈奇峰 《数学教学》2012,(11):39-41,50
题1如图1,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2、l3、l4上,这四条直线中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依次为h1、h2、h3(h1>0,h2>0,h3>0).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许多棘手问题,必须掌握多种思维方法,解题时才能得心应手。下面我把自己多年探讨的牛顿第二定律在系统中应用的解题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希望对大家今后解题有帮助。若系统内有 n 个物体,这些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m1、m1、m3…、mn,加速度分别是 a1、a2a3、…、an,这个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 F,对这个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为:F=  相似文献   

16.
若在一组数据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那么(x1f1+x2f2+…+xkfk)/(f1+f2+…+fk)叫做x1、x2、…、xk的加权平均数.记作x=(x1f1+x2f2+…+xkfk)/(f1+f2+…+fk).其中,f1、f2、…、fk分别是x1、x2、…、xk的权.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关键是要找准两点:①计算所有数的总和;②数据的个数.二者的商就是平均数.要注意避免用各类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类数来求平均数的错误.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在具  相似文献   

17.
二次函数类竞赛题是近年来热点问题之一.现将有关竞赛题归类并进行解析.一、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例1已知二次函数y1和y2,当x=a(a>0)时,y1取得最大值5,且y2=25;又y2的最大值为-2,y1+y2=x2+16x+13.求a的值及二次函数y1、y2的解析式.解由已知,设y1=m(x-a)2+5,贝y2=x2+16x+13-m(x-a)2-5.又当x=a时,y2=5,即a2+16a+8=25.解之,得a1=1,a2=-17(舍去),故y2=x2+16a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厨房常见材料设计实验,以化学视角探究日常用品Na2CO3、NaHCO3的性质。可以在家中利用常见材料进行探究,认识Na2CO3、NaHCO3的外观、水溶性、溶解过程的热效应、碱性、与酸反应的过程、热稳定性,进而能够科学、有效地在生活中应用,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核心公式有两个: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vt=v0+at以及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x=v0t+1/2at2.有了这两个基本公式,就可以根据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其他公式.比如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t2-v02=2ax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t+v0)/2=vt/2.这些规律实质上是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t、加速度a、位移x和时间t这五个量的关系.具体应用过程中,一般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  相似文献   

20.
一、根据物质物理性质的鉴别1.观察法: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颜色的差异来鉴别.如 Fe(OH)3、BaSO4、胆矾三种固体物质,可分别根据三种物质颜色差异而鉴别;根据某些物质的挥发性,通过观察法来鉴别.如浓盐酸和浓 H2SO4.浓盐酸挥发而形成酸雾,而浓 H2SO4不挥发.2.水溶法: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解于水后产生现象的差异,进行鉴别的方法.如 NaCl、BaSO4、CuSO4三种白色粉末可用溶解于水的方法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