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午最热吗     
中午是太阳直射的时候,那么应该是最热的时候了?错!如果你是善于观察的人,你就知道: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不在中午,而是在午后的几小时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太阳光并不能直接使气温升高。空气中的各种气体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有14%左右,而43%左右的热量被地面所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的热量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种向上输送热量的结果,是气温增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地面温度的升高,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结果。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热再放出去烘热空气,空气的温度主要是间接从地面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概念 1.气温直减率与逆温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其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100米。气温直减率越大,上下温差就越大,空气对流就越强烈。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就会出现逆温现象,它是对流运动发展的巨大障碍,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出现单调稳定的天气。  相似文献   

3.
在气象学中,霜和霜冻的概念是不同的。当近地面的温度下降到。屯左右,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后而在物体表面形成小水滴,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至0℃以下时,就会形成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它是一种天气现象。霜的出现既与温度有关又与空气湿度有关。应该指出的是霜本身对作物并没什么危害,而生成霜时的低温冻害才是危害作物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4.
陈文文 《物理教师》2003,24(5):45-45
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故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特别受到公众的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今的气象台都有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天气预报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度 .但是 ,人们总感到气象台预报的气温与自身实际感受到的冷热程度不太一致 ,从而会抱怨天气预报不准确 ,有时甚至怀疑气象台是有意识地把夏季的高温报低或是把冬季的低温报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原来这里面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指在露天的空旷平地上离地面 1 .5m高的百叶箱中的气温值 .尽管气…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05,(12):56-56
<正> 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秋冬季节,由于北方来的冷空气与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经常在我国大陆交绥,在其交界处极易出现雨雾蒙蒙的天气。雾像一把“双刃剑”,于无声处给人们带来不少危害。雾是交通运输的“无情杀手”。出现浓雾时,眼前白茫茫,能见度很差,有时只能看到几米、几十米远的地方,使近地面阴霾低沉,视野模糊不清,这样的大雾,对高速公路来说,被称为无情杀手一点也不过分。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因雾等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约占总事故的1/4左右。对于航空,更是如此,为了旅客安全,遇有大雾天气,不得不关闭机场。据历史资料统计,国内航班因雾影响而不能正常起降的  相似文献   

6.
一、杆影变化杆影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长短的变化,引发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太阳高度的变化;另一个是角度的变化,引发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太阳入射光线角度的变化。(一)杆影的长短变化一日中,杆影长短与日太阳高度变化有关。(1)极昼范围外,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平行,杆影最长,趋向于无限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杆影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概念 1.气温直减率与逆温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其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100米。气温直减率越大,上下温差就越大,空气对流就强烈。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就会出现逆温现象,它是对流运动发展的巨大障碍,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出现单调稳定的天气。  相似文献   

8.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沙尘天气根据强度可分为浮尘天气、扬沙天气、沙尘暴天气和强沙尘暴天气四类。  相似文献   

9.
春夏之际,尤其在炎夏,当你觉得天气非常闷热时,大人们往往会说:“可能要有雷雨了。”果然不假,不久就电闪雷鸣,下起了雷雨。那么,为什么雷雨前天气会闷热呢?这是因为出现雷雨天气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面温度要高;二是大气湿度要大。地面高温,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能上升得很高,气温升高后会轻轻地浮向高空;如果只是热,但空气很干燥,雷  相似文献   

10.
一题一议     
[题目一] 图1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11.
以一年为周期,地球周而复始的变化叫周年变化,也叫季节变化。一、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般要注意三种不同区域的情况:(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2)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从太阳高度看,极昼是指一天中最小(0时整)太阳高度不小于0;极夜是指一天中最大(12时整)太阳高度不大于0。(3)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二、气温的季节变化研究全球气温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夜间近地面气温下降,使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在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叫露。如果温度持续降至0℃以下,露滴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霜指的是气温降至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也称为"白霜"。霜冻是指农作物在气温迅速下降到使其遭受危害时的温度。发生霜冻时不一定见到"白霜"。  相似文献   

13.
1℃值多少钱     
谢在永 《小读者》2012,(12):47-47
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环境温度升降1℃,人们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候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有关。  相似文献   

14.
红晃 《小读者》2011,(7):50-50
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压升高时,天气转晴。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  相似文献   

15.
沙尘气溶胶是青藏高原高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高空的沙尘气溶胶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高空沙尘气溶胶的主要源地及其贡献率,沙尘气溶胶随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近20年高空沙尘气溶胶含量的长期变化。青藏高原高空沙尘气溶胶的主要源地包括非洲北部、中东地区、中亚、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本地沙源对青藏高原近地面沙尘气溶胶含量的贡献最高,贡献率约为69%,随着高度升高,本地沙源的贡献率逐渐降低。外来沙源中,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贡献率最大,但是在对流层高层(300 hPa高度),中东和非洲北部沙源地的贡献较为突出。1990—2010年青藏高原高空沙尘气溶胶含量持续增长,这种变化与中东地区沙尘天气增多有关,沙尘天气增多与当地降水减少和低压活动增多有关,增多的沙尘天气导致较多的沙尘随高空西风环流向青藏高原传输,引起青藏高原高空沙尘气溶胶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16.
鲍辉 《地理教育》2014,(1):121-121
一、从雾到雾霾再到霾 雾是悬浮于近地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相对湿度一般大于90%,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按成因一般有两种:辐射雾与平流雾。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形成条件:①近地空气中水汽充沛;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③风力弱,  相似文献   

17.
1℃值多少钱     
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候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有关。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鉴赏》2008,(6):49-51
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候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有关.  相似文献   

19.
1℃的价值     
谢在永 《华章》2011,(8):55-55
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候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有关。  相似文献   

20.
快问快答     
Q 什么是“倒春寒”——河南驻马店·刘毅 A “倒春寒”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的是初春(北半球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北半球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又有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