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假期让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体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社会责任感等品质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延伸,是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它无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有益辅助。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社会实践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学校缺少“备课”意识,学生得不到有效“帮助”,社会实践活动“简单化”、“形式化”,实践及实践主体的“敷衍性”、“重复性”、“粗糙性”、“泡沫性”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三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生教育”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过程。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社会实践是最有效的载体。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薛长爽 《天津教育》2014,(17):105-105
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以及一些简单的技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为给智障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我校坚持“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理,融入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邓玉娇案引出了我国当前评价司法公正的焦点问题——是社会标准还是法律标准?相当于评价司法公正的社会标准,法律标准具有确定性、技术性和客观性。区别于生活中的一般观念——“客观真实”、“实体正义”与“保护弱者”,坚持评价司法公正的法律标准,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法律真实”、“程序正义”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刘铁人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153+155-153,155
对中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储备人才”,提高国家未来建设者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在进行法律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合力,以家庭法律教育为前提,着力发挥学校法律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法律教育的大舞台,共同打造学生求知育人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在法律上表现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化都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作在《法律基础》教学中对“三个代表”的贯彻,是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目标,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自己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坚持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学效果。努力做到三个结合: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二者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江苏人民出版社九年级《思想品德》(2008年6月第2版)教材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国情,认同社会的主旋律,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机地整合了国情、心理、道德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的内容,用“话题”引领“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究、感悟、体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与好评。但笔者在使用时发现此教材存在一些问题与不妥。  相似文献   

11.
“社会实践阅读”是长宁区2010年设计的区域初中探究型课程。根据《长宁区教育发展中长期纲要》的精神,“社会实践阅读”课程力求体现科学的质量观,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它为学生提供广泛接触社会的各种机会,以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生动、直接的人生体验;它致力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对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帮助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亲社会行为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要发挥各自的功能,帮助学生最终达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以主体为标准,法律可以划分为“私法———社会法———公法”三个领域。作为第三法域的社会法指社团法。它依托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社会领域”,反映着市民社会的团体性特征。社会法中的“社会”特指正式的社会组织。社会法所调整的社会利益也特指社会团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中开辟的“科学·技术·社会”版块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供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联系生活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奉献等利他的社会态度派生出来的行为。目前,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却在逐步丧失,表现在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冷漠、嫉妒、不满、自私、不愿与人合作、不愿帮助他人、害怕别人超过  相似文献   

16.
一、学校管理权和学生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即教育的公共性原则,它的具体含义就是国家要求任何教育机构都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为主要目的,教育要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要对国家、人民和社会公共利益负责,保证教育制度的正常运转。《教师法》又规定,教师负有“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为保护教师履行其义务,法律同时赋予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精神追求,认为当前大学德育要密切关注“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指出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共识,理解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问题对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要努力形成一种关心“国家大事”、为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难题而“求解”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以“社会需要促学习”的学习理念;要为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创造条件,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才干,培养起担当社会生活重任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民族造就脊梁。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实训资源不足、实习实训组织困难等问题。学生社会兼职具有锻炼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的积极意义,是体现多方面作用的重要“隐性课程”之一。加强对学生社会兼职培训,指导学生将社会兼职与专业融合,针对学生社会兼职中的心理问题给予辅导与帮助,可以引导学生社会兼职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培养以及健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文静 《双语学习》2007,(9M):111-112,11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对学生的“双刃剑”作用日渐突出。不少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更有甚者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生理疾病。学生“网瘾”行为与社会支持程度及其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这不仅给当前的网络使用管理工作提供了实证分析资料,也为做好“网瘾”学生的疏导矫正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