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彩池》这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松潘藏龙山上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 这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给课文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他们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理解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段落,体会五彩池的形状美和  相似文献   

2.
《五彩池》(第七册)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景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  相似文献   

3.
《五彩池》教学谈□四川井研教研室雷翠容《五彩池》是九义教材小语课本新选的一篇写景状物的讲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赞美的情感,描绘了四川松潘藏龙山上五彩池的神奇景致。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和审美教育以及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好教材。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进...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省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对五彩池进行了生动的描述,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颜色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慨叹大自然的神奇.   ……  相似文献   

5.
《五彩池》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奇妙的想象,把五彩池描写得异常美丽神奇。五彩池的形状美、颜色美,给人以美的感受;水本无色而五彩池水却五颜六色,又使人生发探秘的欲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悟美,在议中探秘。具体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理清文路,感受结构美 第一步,从课题入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可这样引导,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把学生带到课后思考和练习1的第(1)(2)两小题上去:五彩池在哪里?水池是什么样子?池水有哪些颜色?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颜色?然后围绕以上四个问题认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划出有关句子。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色彩”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五彩池描写得生动形象,多姿多彩.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省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对五彩池进行了生动的描述,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颜色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慨叹大自然的神奇.  相似文献   

8.
蒋岭 《辽宁教育》2000,(8):63-64
[教学说明] 《五彩池》一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句,对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作者通过对五彩池的仔细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语言,将五彩池色彩纷呈的美丽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设计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读书时间、  相似文献   

9.
李卫明 《云南教育》2003,(28):37-37
师: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岳,黄龙归来不看水。看来,最美的还是五彩池的池水。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描写池水的这一部分,然后来交流一下感受,好吗?生:好!(课件出示课文描写“池水”部分的文字,学生和老师自由读,大约2分钟。)师:我想来说说我的感受可以吗?生:可以。师:学了这一部分,我的感受是五彩池的池水颜色特别多。你们同意吗?(学生有的表示同意,有的在思考,有的表示不同意。)师:我这样讲,是有根据的,你们听一听。(老师读: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生1:我觉得五彩池…  相似文献   

10.
[教学说明]《五彩池》一文 ,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 ,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 ,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句 ,对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描写 ,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作者通过对五彩池的仔细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语言 ,将五彩池色彩纷呈的美丽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设计教学时 ,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组织语言的时间和交流的时间 ,要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 ,让学生积极地学 ,主动地学 ,独立地学 ,尽量让学生自读 ,自悟 ,自得 ,最终达到自能读书。[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11.
《五彩池》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新编课文。这篇课文用词贴切,比喻准确,语句优美,过渡自然,生动地描述了五彩池极富神奇色彩的景色,是一篇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思想情感的文章。因此,在《五彩池》的教学中,应把着眼点放在语言训练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训练上。  相似文献   

12.
人间瑶池美不胜收──《五彩池》一课教学建议东北师大附小特级教师崔培玉《五彩池》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作者以赞美的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我国四川松潘藏龙山上五彩池的神奇景观,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山河秀美的彩色画面。本文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13.
王静 《甘肃教育》2011,(8):87-87
一、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合理选择导入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导入环节,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学《五彩池》时,学习课文前,让学生先想象一下:为什么叫五彩池?五彩池在哪里?五彩池有哪几种颜色?为什么五彩池里的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先想象,然后自读课文寻找答案,看看作者眼中的五彩池和自己想象中的五彩池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4.
《五彩池》(五年制第六册第27课)是篇描写形象、文字优美的新选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五彩池极富神奇色彩的景色。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多种方法讲读,在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板书课题后,教师先紧扣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彩池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由此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并划出有关句子。在此基础上,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回答上面的问题,然后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省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对五彩池进行了生动的描述,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颜色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慨叹大自然的神奇。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先介绍小时侯向往的瑶池,然后说见到了像瑶池那样的五彩池,既交代了五彩池在哪里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五彩池是什么样的以及五彩池呈现各种美丽色彩的原因;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结束语: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这是作者的赞叹,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开头呼应,意味深长,再一次突出五彩池的神奇、美丽。课文运用大量打比方的句子,描写生动形象,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五彩池》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本文的教学重点,一是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五彩池水形成的原因;二是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搞好段的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和教材重点,可做以下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设问:五彩池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叫做“五彩池”?  相似文献   

17.
《五彩池》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以“我”游四川藏龙山为线索,着力描写池水五彩纷呈的美丽、神奇。全文联想丰富,刻画生动,给人以身临仙境之美感。一、前后呼应——映衬“五彩”的神奇  相似文献   

18.
陶慧萍 《江西教育》2003,(11):27-27
一、预读揭题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预习提示”,了解课文的主旨题意。“预习提示”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有相当大的作用,如《五彩池》一课,“水是没有颜色的。五彩池中的水怎么会是五颜六色的呢?”这一问题的设置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促使他们去仔细阅读课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课文 :小时候 ,我听奶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遥远的西方有座昆仑山 ,山上有个瑶池 ,池里的水有五种颜色 ,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好看极了。多年来 ,我一直梦想着能去亲眼看一看那五彩的瑶池 ,没想到 ,今年夏天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我竟然看到像瑶池那样神奇的水池 ,这水池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五彩池”。(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成功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 ,本课导入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 ,目的是创设一种神奇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相似文献   

20.
《五彩池》(第七册)第二、三、四自然段,作者细腻逼真地描绘了五彩池的形状、池水的颜色及形成的原因。向我们展示了那一片神奇而美丽的人间仙境,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这一片神奇的土地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描述感受五彩池的神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