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证我国的铁路重载线路的运输能力对我国铁路交通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有关部门需要对铁路重载运输线路列车的开行方案不断进行优化以提升其工作效率。以铁路重载运输线路列车通过能力与问题为出发点,对其方案优化的原则和设计内容做出了研究,并以举例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重载运输组织方式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结合国内外重载列车重量与开行密度组配问题研究现状,重点分析重载列车重量与开行密度组配方案,在综合考虑铁路线路运输组织、车站作业时间、线路基础、施工天窗时间、列车区间追踪间隔、车站发车间隔和车站到达间隔等因素,运用遗传算法对铁路线路重载列车重量与开行密度组配方案进行优化,并对各个方案对年输送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地铁运输指挥过程中,列车正点率一直是衡量调度指挥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使列车最大限度实现按图正点行车,就必须克服影响列车正点的各种因素.在日常调度指挥过程中,需要信号系统自动对列车进行调整,有时也需要行调人工介入对列车进行调整.通过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按图行车;通过两者原理分析比较,可以对行车调度指挥人员有较大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铁路重载组织方式的分类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分类论述,并通过普通列车和单元列车货运量及计费周转量的比较,单元式列车对线路单方向输送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对开行单元列车的有利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客运专线建设的飞速发展,高时速运行列车,对线路平顺性要求极其严格。桥梁形式在线路设计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做好梁体徐变监测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结合哈齐客运专线梁体徐变观测工作的进行情况,通过分析梁体徐变的影响因素,阐述其观测方法和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个领域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活生产物资的运输需求不断提升,使得铁路建设迎来的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的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铁路路基的设计标准都较低,所以在施工中对质量的控制也不严格,这样铁路在运营后,由于长期在列车的碾压及荷载下,铁路线路路基病害频繁发生,从而对列车的运行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分析铁路线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原因,并进一步对如何治理铁路线路路基病害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刘军  曹云明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196-197
结合京包线大同至包头段开行万吨列车的客货运特点和该段铁路线路平纵断面情况,在大包电气化改造工程建成前后,需要远近结合,考虑到现在内燃机车牵引和电气化改造完成后由电力机车牵引,以及在客货混线的情况下开行万吨列车的现实,对运输组织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运输组织方式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高速列车提速和安全运行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满足不同线路分级运输的需要,我国在参照欧洲列车控制系统(ETCS)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我国铁路运行情况的列车"大脑"——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CTCS系统有两个子系统,即车载子系统和地面子系统。车载子系统通过与地面子系统交换信息来控制列车运行。根据功能需要,可将我国列车控制系统划分为CTCS-0至CTCS-4五个等级。  相似文献   

9.
饶婷 《中国科技纵横》2014,(11):266-267
本文以乘客出行需求和出行安全为最终目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在列车延误时,综合考虑线路运输条件、客流分布特点、站点客运组织条件、列车延误时间与地点等各项因素下,采取本线线路或邻线(换乘线路)行车调整(如越站、扣车、加车、变更行车交路等),提出配套的客流组织措施(客流限流措施、服务补救等)进行综合保障,以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朔黄线规模化开行两万吨列车。朔黄铁路线路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线路处于高坡地段,因此给运输组织和操纵难度带来的挑战可想而知。本文针对朔黄线线路、操纵难度、操纵规定、操纵办法结合运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操纵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地铁运营期间发生信号、车辆、站台门等各类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列车运行阻塞行车组织进行分析,根据地铁线路各系统自身的列车延误追踪能力及列车延误情况,建立小交路运行的启动时机模型。为各地铁线路的小交路启动时机的应急行车指挥工作提供量化分析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11)
地铁车辆段不仅是停放和检修列车的地方,更是接发地铁列车的地方,随着一条线路客流量的不断增大,增加上线列车数量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不断增加的上线列车数量受到车厂发车能力的影响,本文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厦滘车辆段(车厂)为例,从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影响车厂发车能力的因素以及瓶颈,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其他线路特别是新建地铁车辆段的设计布局及运作方式给予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固定设备,现行的行车组织方法和现有的运输组织水平的条件下,铁路线路可能达到的能力,称为现有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长钢轨运输列车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对长轨翻倒的原因分析,对长钢轨运输专用列车的钢轨防翻方案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交路条件下车流组织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凡 《科技广场》2010,(4):253-256
车流组织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确定车流径路、直达列车开行方案,以及车流的改编中转方案,达到合理组织车流的目的.列车编组计划是车流组织的具体体现,合理的列车编组计划方案可以充分地利用车站和区间的通过能力,技术站的改编能力,并合理的对编组站进行分工.当我国铁路采用长交路时,延长了机车牵引区段的距离,一部分区段站起到了中间站的作用.车流在途径支点站时有可能不存在无调作业.因此,机车交路的变化必然要求编组计划作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研究了机车交路的变化对运输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长交路条件下列车平均编成辆数、集结车小时消耗、以及车辆无改编通过技术站节省时间的变化.并对长交路条件下的运输产品及编组站集结模式进行了设计,对直接计算法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加入了若干修正参数,建立了新的直接计算法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朔黄铁路两万吨重载列车自2016年开行至今已经达到8000多列,由于线路条件复杂,高坡区段较长曲线半径小,列车操纵难度高,发生紧急制动极易造成严重事故。严重威胁着朔黄铁路的运输生产安全。本文对紧急制动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受公务交流需求、资源产业互补需要和探亲等文化观念的影响,各城市间旅客交流日益旺盛。但高速铁路运输以通道服务功能为主,导致部分城市间尚无直达高速铁路线路,跨线客流组织应需而生。而跨线客流需求关系运输组织方式、联络线等工程建设方案决策,因此需要对现状高速铁路跨线客流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指导后期铁路运营组织和工程建设。通过归类统计各联络线类型,对干线与干线间跨线、干线与城际间跨线、城际与城际间跨线三类客流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干线与干线间的跨线列车客流以中长途客流为主,约占70%;干线与城际间跨线列车和城际与城际间跨线列车客流以城际客流为主,约占75%~80%。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就铁路运输来看,我国的铁路运输线路和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列车运输能力也不断增强,给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济发展一方面给铁路运输事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使得运输需求增加,给铁路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当前部分铁路运输能力饱和,出现了运能紧张的局面,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就合资铁路——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的运输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铁路货物运输效率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影响铁路货物列车运输效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铁路货物列车运输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桃选车站是办理列车通过、会让、越行及客货运业务的中间站,接发桃山、工人村、北岗方向的列车。主要办理桃山选煤厂的精选煤炭、粮库、油库的粮油供应处的各种材料,土建处水泥,工程处水泥,运销处的各种材料,歼石电厂以及七台河发电厂原料的到发运输业务。一、查定和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目的车站通过能力是指车站在办理一定数量的旅客列车条件下,根据到发线、咽喉道岔等设备和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于一昼夜内每一方向所能接、发的最大货物列车数。查定和计算车站通过能力,是为了正确地组织列车的接、发和解、编工作,有效地运用现有设备,合理地分配列车解编任务;查明车站设备及工作组织上的薄弱环节,提出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运输效率的措施;为加强车站技术管理和编制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及车站技术改造提供可靠的依据。二、影响车站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车站现有设备情况如站场类型和咽喉进路布置,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