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我对<中国出版通史>的出版表示祝贺,对参与这项出版工程的所有领导和专家表示敬意.我刚拿到座谈会通知时,觉得这是件好事情,我要去参加研讨,参加学习.紧接着我就收到了九卷本的<通史>,我一看吃了一惊,原来想象的出版通史是一卷本或两卷本,没想到是按时代分类的九卷本.可以说接到邀请时我是心动,看到书后我是震动.  相似文献   

2.
编撰<中国出版通史>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众所周知,中国出版事业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中国出版事业不仅直接推动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为世界出版事业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通史》(明代卷)写作琐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年、1999年,中国出版科研所、中国编辑学会和有关单位曾两次讨论编写<中国出版通史>问题,在不少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各卷进度不一.江苏编写的明代卷首先完成了初稿,用<明代出版史稿>为书名,先行出版.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对出版史的编写有些思考,现用"琐记"的方式发表.希望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推进整个<通史>的编写进程.  相似文献   

4.
6月2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学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包括<中国出版通史>在内的5个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负责人做了汇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李文清、新闻学项目评审组组长喻权域、新闻学项目组评委杨牧之、徐人仲、徐耀魁、尹韵公等专家听取有关<中国出版通史>课题的汇报后,对其保证研究、编撰质量的一些做法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石峰同志给我来信,说他很关注<中国出版通史>的质量,对于<中国出版通史>的协调工作感到压力很大.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高度的责任.从石峰同志刚才的讲话,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是尽职尽责的编委会主任,他对<中国出版通史>关注的程度,很多,很深;他思考的问题很全面,能够抓到要点;他对于各位专家六年来所付出的劳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六年来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很充分的肯定;对于<中国出版通史>的各种问题和今后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很中肯的、正确的、可以为我们大家接受的意见.我完全赞同石峰同志的讲话.这是一个很好的讲话,他已经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把压力感变成了责任感,并且付之于行动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的一位负责人,作为统筹这项重大出版文化工程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负责人,请允许我代表研究所的老所长余敏同志简要报告这项学术工程的研究进程、主要内容、突出特点和质量保障工作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确反映和处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出版事业,是<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中国出版通史》的学术文化价值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有责任将这一研究成果推向世界。9月3日,《中国出版通史》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成果,重要的中外版权交流项目,于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由中国书籍出版社隆重推介。据推介方介绍,《中国出版通史》(九卷)历时8年完成,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出版通史著作,其编撰队伍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版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图书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这部图书是国家社科基金的一个重点项目,它的问世,填补了出版学科发展的一个空白,是出版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值得热烈祝贺.应当说,新闻出版总署也因此为中国出版事业和出版学科的繁荣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做了一件功不可没的好事.<中国出版通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01年2月19日到2月20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出版通史>第一次编撰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决定<中国出版通史>的编撰原则和各卷的编写大纲.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王益、戴文葆、潘吉星、李致忠、吴道弘、邵益文、叶再生、方厚枢、汪家熔、刘光裕、萧东发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的功能,是把作者的稿件排印成书;而这也是出版部的具体工作.在一个出版社中,编辑部门是主体,担任着组稿、审稿、改稿等工作;而其他各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编辑部门进行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Publishing     
John Tebbel, A History of Book Publish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Volume IV–The Great Change, 1940- 1980 (New York: Bowker, 1981—$37.50)

The Bowker Annual of Library and Book Trade Information (New York: Bowker, 1981 —$35.00)

James Tinney and Justine Rector, eds. Issues and Trends in Afro-American Journalism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80—$20.75/ 12.50)  相似文献   

13.
传统出版业的现代化之路——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志国 《晋图学刊》2009,(3):26-28,43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已对传统出版构成了挑战。在传统出版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我们要认清数字出版在出版产业中的地位,明确它只是技术手段的更新,出版的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它是促使传统出版现代化的催化剂,并且改变着传统出版业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毋庸质疑,数字出版是近几年国内出版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政府管理部门给予了高度关注,业内各路精英乃至各类实体纷纷试水,但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时代的跨越却始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性的进展. "明知数字出版是未来发展方向,却不知道路该如何走"似乎成了出版社普遍的尴尬.  相似文献   

15.
出版评论与现代出版产业相伴而生,是现代出版业行业自觉性的集中体现。出版评论对现代出版业起着引导、协调、监督等作用。出版评论工作的滞后已经影响到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版界应充分重视出版评论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出版企业的网络出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出版的特点、优势、盈利模式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我国传统出版企业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网络出版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传铳出版企业如何制定与实施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一部出版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出版既是通往人类文明的路径,也是标识人类文明的手段.在拙作《中外出版史》中,曾对出版给出过八个动词的定义性判断:“出版是对人类知识和信息的收集、挖掘、整理、编选、校勘、把关、传播、传承的过程和活动.”可以推进性简化为:“出版是人类收录信息、整理知识、萃积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活动.”而“学科”是英文discipline的意译,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侧重于知识的分类和学习的科目.出版学科就是有关出版的独立知识体系,或者有关出版的知识分类和学习科目.中国目前将人类所有知识划分为13个学科门类,110个一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将编辑出版学作为二级学科归属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之下,此后,出版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看并不理想.今年是10年一次的学科目录调整年,应在对出版和出版学科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出版学科建设升级.  相似文献   

18.
自然出版集团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宏  闫翔 《出版科学》2008,16(2):71-75
《自然》(Nature)自1869年创刊以来一直在科学研究报道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十年来,它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本文从质量控制、版权管理、出版策略和收入来源四个方面探讨了自然出版集团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9.
改进学术期刊出版流程,加快我国期刊数字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期刊已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文章通过分析国外典型期刊出版商的出版流程,并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期刊出版数字化流程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从改进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角度来加快我国期刊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出版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也仅仅是近十年的时间,但因其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和方便快捷的传输特点,很快就风行于世界,成为我们所称的第四媒体,由此引发出关于网络出版的新理念.从近年人们对网络出版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它似乎大有在不远的将来取代传统出版媒体的趋势.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认为网络出版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只是一个概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出版理念,而且从法律层面上来看,它也还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