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石家庄是位于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交汇处的铁路枢纽城市,铁路的出现加速了人口流动,传统的农业生产在铁路的带动下向与铁路相关的新兴产业转变。与此同时,铁路拓宽了人们的活动和交流区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不断更新和提升着广大民众的观念与社会文明程度。因此,铁路的开通对塑造和成就近代石家庄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作为后起的工商业城市,其工商企业结构比例具有明显的“商重工轻”特征。各类工商企业号称几千家,但是大型的工商企业并不多,有明显的“大少小多”的特征。工商企业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则基本上脱离了近代工业发展的正常轨道,始终未能超越前期。因为后期的军事功能尤为突出,对城市工商业发展产生了一些摧残性影响,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由于近代石家庄工业化的发展程度不高,导致城市化发展的经济持续拉动力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近代石家庄城市交通出行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石家庄的城市化进程是由铁路启动的,在铁路运输事业发展的带动下,石家庄与周边各县的公路交通也日益发达,外出的道路条件日益方便。与外部交通出行状况不同,市内的公共交通工具缺失严重,充分表现出了年幼城市的落后和尴尬。由于石家庄市内公共交通系统的缺失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欠缺,形成了市内交通工具的人力化和个体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株萍铁路和粤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株洲作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在抗战时又由此向西展筑湘黔铁路,遂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对株洲城市的兴起有着巨大推动作用:铁路枢纽地位带来了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使株洲迅速成为货物转运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促进了株洲近代工商业的起步、发展与繁荣;导致了株洲人口的聚集和街市的扩张。在50年间,株洲由一个小集市迅速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十余年来中国铁路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铁路史是经济史研究中的新兴领域.十多年来,学术界对铁路史的资料整理和专题研究均取得丰硕成果,成果主要集中在与铁路发展有重要关系的关键历史人物、铁路外债问题、铁路与社会变迁等方面.此外,学者还对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概况特征也予以客观分析和评价.当然,研究中的不足显而易见,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交汇而形成的铁路枢纽之所以设在石家庄,有其自身的历史原因。最早明确正太铁路东端起点的车站是柳林堡,而不在正定。根本不存在将正太线东端车站由正定改为石家庄的历史事实。之所以由柳林铺改到石家庄,主要是由于设计柳林铺为铁路与水路码头相交方案落空。以往众口一词的“避免架桥”说,是徒托空言,因柳林铺就位于滹沱河南岸。  相似文献   

7.
京绥铁路与大同城市近代化进程:1914-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华北铁路网络的形成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山西开始逐渐摆脱腹地交通对区域城市近代化的桎梏。1914年京绥铁路①修至大同并开始运营,便充分展现铁路与大同这一传统政治军事中心的交通转运业、工商业、社会结构及城市空间扩展等方面的关联作用。本文拟以大同城市为个案,着重分析铁路这一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对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的近代转型、城市群体的分布特点以及区域近代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行业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特点,一是铁路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二是铁路向地铁、轻轨、跨海铁路发展,铁路枢纽设施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交通体系有机衔接.铁路服务也向以人为本、全方位高舒适度方面发展,这向铁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是中国近代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典型范例.火车轮子伴随着20世纪的钟声把石家庄拉入城市化的轨道,从20世纪初至民国前,石家庄发生了巨大变化,耕地被出卖、农业劳动力转移、外来人口聚集、商业与服务业崛起、空间建筑大改观、地理地位大提升,这林林总总的变化拉开了石家庄城市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近代石家庄城市化开始启动,它几乎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开端恰好同步,这说明石家庄城市化的启动,落后于中国近代城市化整整一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9年,石家庄城市化历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12年城市化启动时期;第二阶段,1912-1925年城市化初兴时期;第三阶段,1925-1937年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37-1949年城市化停滞、畸形发展、衰退及恢复时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1903~1915年),中国民营铁路迅速兴起,同时其衰败也异常迅速,可以用“进锐退速”来形容,尽管“退”具有被动性。这种“进锐退速”现象是值得深思的。探讨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民营铁路在其发展中所受的多重影响以及探索如何更有效利用民间资本发展中国铁路事业,具有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初创时的艰难历程,印证了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防御型特征制约了铁路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是要不要建铁路,二是中国早期铁路功能偏重国防。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在因素阻碍铁路建设,长期争论使中国错过发展铁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煤炭资源的开发加速了淮南三镇的兴起。民间资本、国有资本相继介入淮南煤炭市场,进一步加快了淮南城市的形成。煤炭经济的股份化经营,铁路的修建,以及电力等工矿企业的发展使淮南逐步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近代政治行为的发生,则是时代场景下淮南近代化道路上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九龙洞得名的多种说法,足见九龙洞洞名文化之多彩。九龙洞是桃源铜仁的一处重要景观,集山、水、林、洞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于一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武陵主峰梵净山下的辰沅之源头。锦江铜仁,是桃花源中的城市。宋代命名的湖南桃源县,是人们寻找桃花源八百年而不得的一个精神寄托,是寻找桃花源的出发点而非终点。今日之铜仁,不再是“缘溪行”方可进入之地。她有了铁路、公路、飞机,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福厦与向莆铁路的开通对莆田旅游规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莆田市旅游业及其福厦和向莆铁路建设的现状,运用车站数量、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客源规模等指标,定量预测出两条铁路开通将为莆田市带来的客源数量。进而分析了对莆田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等行业的规模影响,最后为应对铁路即将开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作为晚清权臣对中国交通近代化的发展做出过相应的贡献,而作为民初的执政者他又有出卖路权阻碍交通发展的行为,这些集于一身的矛盾行为是与当时政坛风云息息相关的。无论如何,袁世凯的举借外债,力主国有,回收路权时不注重形式,更注重内容与实际环境的行为与思想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西部开发是其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巨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铁路建设在美国西部开发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铁路的出现是与美国西部开发的规模和速度的需要相适应的一种交通运输革命,其高速增长和举世罕见的建设成就得益于美国政府特殊的资助政策,以及在铁路修筑过程中多元的投资主体和强烈的发展意识;另一方面,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也对西部开发起到独特的先导作用,对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分析研究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中的铁路建设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我国来说,更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组建校企合作技术领头队,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技术服务中培养人才,在技术服务中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9.
交通条件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京津、京石、京唐、京张等多条城际高铁的建成和建设,不远的将来,北京周围将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这将对河北旅游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对城际高铁对河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