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三地关于曹氏兄弟的影视剧有16部之多。其中具体可以分为两个系列:一是作为历史剧的"三国"系列,二是作为爱情剧的"洛神"系列。在众多的影视剧中,主创人员对曹氏兄弟的形象塑造和人物建构是相对一致的。"三国"系列中,曹氏兄弟的每次出场皆选择的是最有传播影响力的情节。"洛神系列"多年的持续重拍,说明曹氏兄弟的爱情故事有优良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亳州志》作为亳州珍贵的地方文献,尤其是"艺文志"部分保存了许多与曹氏家族有关的人物传记、历史遗迹和文学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中有些内容,可以起到补史、证史的作用,对研究曹氏家族及相关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家庙祭祀和谱牒一直以来都是贵族的特权.但在北宋,呈现出平民化特征,出现了民间家庙祭祀和私谱.文章主要从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民间家庙和私谱出现原因及影响,如形成了新型的宗法组织,国家政治权力的下移和孝文化的加强.  相似文献   

4.
休宁曹氏宗族是集科举文化经商为一体的家族,重视兴修谱牒,进行多次修纂,于万历四十年(1612)由曹诰、曹嗣轩最终完成跨越多地区,涉及多房派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具有考证详备、保留文献丰富等特点及价值,对研究嘉万时期谱牒发展和研究统宗大族,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北京喜欢放风筝的人都知道曹氏风筝。曹氏风筝的第二代传人孔令民,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孔令民家并无人姓曹,那曹氏风筝缘何而来?  相似文献   

6.
"龙氏家祠"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云南省主席龙云命人精心选址修建,以供其还乡祭祖的家庙."龙氏家祠"包含祠堂和宅院两大建筑群,祠堂分"三进"结构.由简到繁,层层推进.由于设计者们充分运用了礼制原则和美学原则,从而使"龙氏家祠"成为云南建筑的精品,作为祭祖家庙,其规模和建筑艺术当数云南第一.  相似文献   

7.
曹氏父子现存的130首乐府诗,是文人乐府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曹氏父子之所以创作了如此多的乐府诗,与其均雅好音乐等关系密切。曹氏父子对乐府诗所产生的情结虽各有别,但对王权的向往、追求与依恋,乃为其共性。  相似文献   

8.
曹氏父子与乐府民歌洛保生曹氏父子的乐府诗与汉代乐府民歌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这一关系入手进行探讨,以期较为清楚地了解这一时期诗歌嬗变与发展的脉络,从而发现可资借鉴的诗歌发展的某些规律。一、曹氏父子自觉地学习乐府民歌在曹氏父子的诗歌中,乐府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曹仁裕(良才)事迹证曹仁贵即曹议金自本世纪初罗振玉撰《瓜沙曹氏年表》以来,学界一直认为曹氏第一任节度使是曹议金。然而,蒋斧早在1909年就已刊布在《沙州文录》中的两件年份不明的《权知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守沙州长史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曹仁贵状》,却一直  相似文献   

10.
一、瓜沙曹氏政权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布局现在国内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从908年张氏政权灭亡开始,河西已实际统一于甘州回鹘政权,归义军瓜沙曹氏政权不过是甘州回鹘的附属政权而已;另一种意见认为甘州回鹘始终未能统一河西,只是符个独立的割据政权弱肉强食的场所。我们认为后一种意见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脂批"借省亲事写南巡",将小说与历史联系起来。脂批"文忠公之嬷",意指傅恒的乳母看到 了皇帝的南巡,专指乾隆帝南巡,此批语因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历史上的康熙帝的第 六次南巡与乾隆帝的第一次南巡,相隔四十四年;《红楼梦》里"太祖皇帝仿舜巡"与"元春省亲",相隔四十 二年,两者相吻合。曹雪芹不可能看到康熙帝的第六次南巡。曹頫不可能是"忆昔感今"者。《红楼梦》的 时代背景在乾隆朝。  相似文献   

12.
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满清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时变的角度研究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以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影响历史的程度为尺度来评价历史人物的价值的,"立功名于天下"就是司马迁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以人性为出发点,以价值创造的大小为着眼点,以社会的"时变"为落脚点,属于精英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程中,清政府通过大力优崇喇嘛教,与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保持了极密切的关系,实际上是因势利导,分而治之,借助宗教力量来有效实施民族政策。融会了多民族建筑艺术精华的承德外八庙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见证了康乾盛世民族大团结的一次又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15.
史书有载,唐玄宗曾以帝王之尊为儒释道三家各注释一部经典,即《御注孝经》《御注金刚经》和《御注道德经》,我们统称为《唐玄宗御注三经》。其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碑刻分别是西安碑林的《石台孝经》(刻于公元745年)、河北易县龙兴观的《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刻于公元738年)、北京房山云居寺的《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御注三经》碑刻在版本和内容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谈《佚存曲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以后,记载昆曲在扬州活动的史料极少,宝应郁念纯先生旧藏,靖江徐沁君教授和苏州王正来先生校阅整理的《佚存曲谱》初集两卷,在昆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但至今未能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本从演出剧本和音乐唱腔的角度,说明《佚存曲谱》即填补了乾隆以后扬州昆腔流布的空白,又为扬州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扬昆”,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福彭是曹寅长女曹佳氏的长子,幼年即受康熙帝的恩养,及长受雍正帝拔擢、乾隆帝重用,在有清史上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人物。福彭及其父纳尔苏的宦海浮沉对曹家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红楼梦》创作过程中极可能将平郡王府的家史和福彭的事迹作为“素材”融进了小说的故事之中。因此,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研究和文本解读都应该重视福彭及其家世的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徐霞客“耽奇嗜僻,刻意远游”,并没有理解其壮游天下的社会意义,更大大降低了徐霞客旅游事业的文化品位。徐霞客是明朝中后期旅游热的产物,他的旅游事业确实有其独特之处,这种与众不同赋予他的旅游以一种恢弘的人文精神,即“徐霞客精神”。明末大学者钱谦益最先使用“徐霞客精神”一词,但未作阐释。本文研究了明朝中后期的旅游热潮和徐霞客旅游的奇特性,总结“徐霞客精神”的文化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是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  相似文献   

19.
原真性是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也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虽然原真性原则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的诸多争议,正源于此,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与开发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将以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夫子庙景区为例对原真性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潜为南宋名臣,关心国事,节用爱民;为人豪迈,不附权要。屡次上奏,表达对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形势、军事策略及用人方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措施,因而在理宗后期曾两度为相。但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及君臣、臣相间复杂的关系与争斗,吴潜的一些建议并未实施,或是实施而效果不大。他罢相的原因主要是同僚的排挤、台谏的攻击及自身的性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