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语言的认知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全 《培训与研究》2002,19(3):26-28
本试从认知角度分析模糊语言现象和模糊语言的民族特性。人为模糊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具有认知价值;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认知心理、习惯及方式,它们也体现在模糊语言中。  相似文献   

2.
论从认知角度研究模糊语言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语言模糊性是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在语言表达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能表达模糊概念,有时也能表达精确概念。语言模糊性源自人类的认知心理。把模糊语言放到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去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某些机制,同时也可以揭示模糊语言的认知特点。这项研究的结果在人工智能、词典编纂、外语教学以及文学翻译等学科上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勇 《文教资料》2011,(26):26-27
模糊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某些局限性。语言模糊性主要指语义范畴的边界不确定性,是思维模糊的语言体现。了解语言模糊性的本质具有完善思维、深化认知、提升审美等重大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的根本属性。人类交际中使用大量的模糊语来传递信息。模糊语的形成和应用受到外部客观世界和认知主体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二战以后,受哲学语言学转向和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人们认识到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法律领域中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模糊法律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后,受哲学语言学转向和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人们认识到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法律领域中的语言现象.从认知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模糊法律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具有模糊性的,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也必然存在着模糊现象。本文结合语言学方面的有关理论,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存在原因进行探究,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不仅是人类认知局限和思维模糊的必然,也是人类语言自身发展局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模糊表达是语言的一个特点。中外许多语言学家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成果表明模糊性是人类语言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本文依据这一理论成果及认知语境理论,主要讨论了模糊指称在语言交际中的刻意运用及这种运用的语用意义,即发话者对其话语所指清楚明了,但是却选择了模糊的表达方法,而且使受话者接受认可他的话语并理解明了其所承载的信息,进行了成功的交际。这表明模糊指称在人类的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认知紧密相关,语言自身的模糊性决定了言语一进入认知系统便受制于模糊机制。模糊机制因而成为言语认知活动中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模糊现象是言语生成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文章基于语言发展史、符号学和认知心理学时言语认知中的模糊机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之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歧义和模糊现象,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是语言的两种形式,同时也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论文从图形-背景理论这一全新的角度对这两类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准确地解释和处理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语用模糊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从本质上看,又是一种认知现象。文章介绍了语用模糊现象的产生及分类,并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语用模糊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认知体验的成果之一,语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虽然模糊语义界限不明,人们仍然能够运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交际,这与人们的认知是分不开的。从认知角度可剖析人们是如何运用范畴化以及原型理论对模糊语义进行解构从而达到理解的大致一致。  相似文献   

13.
人类认识镜像理论对于研究人类语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是通过认知屏的映像来实现的,所以,人类语言的宏观演变与认知屏的变化有着明确的联系:人类认知屏遵循由近及远、由混沌到清晰的过程,人类语言的发展也在不断地用已知物表达未知物、由相对模糊逐渐地变得清晰。  相似文献   

14.
蒋伟 《海外英语》2012,(24):248-249
从语言共性的角度探索人类语言的本质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以语言句法中介词及介词语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介词及介词语序在语言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了产生这种现象的认知理据;最后分析得出人类语言的共性在于语言是客观世界在认知中的投射物,认知本质相同,必然导致各种语言形式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发生认识论的基本理论,从历时与共时,对语法隐喻的思维基础,语言模糊现象及语法转换层级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结论:语法隐喻是人类思维的元功能。臆喻性思维是链接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桥梁。产生语言模糊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人的认知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语法臆喻存在于语言构建的各个层级与阶段。这体现了认知思维构建过程的层级性与连续性,是动态的过程。一致式仅是一种概念结构,存在于人的思维层面。  相似文献   

16.
刘佳 《考试周刊》2013,(1):92-93
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言语交际中。合理使用模糊语言不仅无损于人类语言的有效交际,反而极大地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了解并掌握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对大学英语的教与学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模糊限制标识符作为模糊限制语的组成部分,在汉语和英语语言中俯拾皆是.本文分析了这一语言现象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词汇和句法表现形式,并指出了这一语言现象的认知和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一、语言模糊性和口译概述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自然语言体系中客现存在的且难以避免的一种基本属性。1965年,美L.A.Zadeh教授发表的论文《模糊集》,使模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形式化、数学化,模糊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客观事物各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紧缺规定的界限这一事实。语言的模糊性源自人类思维和人子的不确定性,包括认知的局限性,语言环境的变化,以及口头语言的随机性和松散性。人们交际过程中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可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模糊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从语用角度对模糊语言和模糊修辞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学的基本特征、产生原因、语用功能以及模糊修辞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语义模糊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其根源在于人的认知差异。而范畴化作为人类类属划分的活动,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从认知角度分析语义范畴的模糊性,可以为语义范畴模糊性的产生根源提供一些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