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在前面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面临怎样的情势?云德的《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试图来回答这个问题。文章还梳理了文化传播现实与历史进展中的复杂关系,揭示了文化传播若干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与规则。近来,国学研究成为理论界的焦点、热点话题。本刊就此组织“国学·文化·传媒”专题座谈会,约请专家、学者,对当前国学大讨论作出回应。本期发表张凤铸的《读图时代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蒲震元的《历史还原、现代阐释与理论创新——中国古代文论及美学研究方法浅议》、周华斌的《“铺天盖地”与“一席之地”——对文化遗产现实生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近10年的美学研究中,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一个道理:当代社会生活和当代艺术的发展迫切要求产生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美学体系,即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但是,所谓“现代美学”,绝不是如有些人所理解的,简单地等同于20世纪的西方美学。“现代”是一个全球概念。“现代美学”应当是站在20世纪90年代的高度,吞吐东西方文化的全部精华所建设起来的、真正国际性的学科。正是根据这一理解,我认为,尽管当代西方各种美学流派层  相似文献   

3.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这也是学术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十年前,对“庸俗社会学”,一统天下的批评和质疑,刺激了理论创造的活力,引发了国内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的“全方位跃动”,随着研究视角的转换和多元化,十年来,关于文学艺术的情感论研究、主体论研究以及心理学和符号学的研究,获得了较为蓬勃的发展。然而,学科发展最为关键的,还在于对学科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的反复提问和解答。离开学科基本问题的众声喧哗,事实上是理论贫乏的另一种表征。从学术史的角度看,由社会现实向艺术作品转换的机制和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们往往将“商业美学”的研究等同于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有学者在辨析传媒“商业美学”概念时便指出:传媒是一种媒介,同时也是一种商业的艺术。从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审视,我们可以从理论基础和理论张力两部分,来探讨大众传媒的“商业美学”概念的合法性所在。  相似文献   

5.
“文学原理”或称“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理论的综论或导论,它是学习文学的入门性理论课程。文艺理论在我国属于一门正在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学科。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文艺理论教材以引进前苏联的为主。后来,自己开始编写。从  相似文献   

6.
李春霞 《新闻界》2005,(1):88-89
“电视和乡村生活”中有三对关系——“现代社会/前现代社会”或“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城市/乡村”;“全球/本地”,这构成了今天大部分人的生存语境,对中国来说,对这些关系的认知是更好地理解“传媒文化”,“全球/本土”,“城市/乡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第一部分描述了现代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景观。第二部分从中概括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统一性:离散-整合总规律。现代社会看上去是“同时变大又变小”,“自相矛盾”,混沌一片,其实是发展太快使人眼花缭乱所致。现代世界发展走着一条先分后合的道路。第三部分首先回顾了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离散-整合的道路,所谓“亚洲价值”论是对历史的倒退。以往的历史都是片面发展的历史,后现代社会开始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历史空前伟大的转折。本文再次提出了新现代化道路的概念,处在这个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一条尽量全面发展的道路。现代化是西方文化发展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化就是西化;但是现代化又总是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制度特色,从这些方面上讲,目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将是一个高度离散又高度整合的社会,它将造就一种崭新的文化:全息文化。到那个时代所谓“亚洲价值”论更不会有什么实际意义。全球的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可能使共产主义基本原则得以实现,西方文化长于分析,中国文化长于整合,两者各具利弊,具有互补价值。本文分析了美、韩、日三国文化心态,认为各民族都应以大度、开放和相互提携的文化品格创造辉煌的21世纪。  相似文献   

8.
博客文化:网络文化的新美学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教授在《全球化的文化挑战》一文结尾中这样写道:“全球化”不是一个普世的福音,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全球化也不是“历史的终结”的乌托邦,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问题”。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抗拒,也不能简单地认同。在批判和反思中探索应该是我们的目标。虽然这种反思和批判面对着巨大的困难。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前途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明智和敏锐。我的问题是:全球化会把我们带向何方? 本文不是回答张颐武教授的问题,而是试图根据他介绍的“解构主义”“新美学”观点分析“博客文化”特征。在展开论述之前,先定义几个各词的含义: “新媒体”这个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提出的,所谓的新是和旧相比较而言的,“旧媒体”指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指互联网。“传统媒体”主要是以文字、图片、声音和流动的画面作为它的传播的一种载体方式,“互联嘲”作为一种多媒体,兼并了传统的三种媒体即文字、图片、声音和画面,它是一个多媒体的形态。“博客文化”是指“互联网”中的一种网络发表——Weblog(中译名之一“博客”)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加以考察,它是“网络文化”的一种。“新美学”指把传统美学从神坛上请了下采,把大众生活中的美学理论化、高雅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一个分析的时代。以分析思维取胜的现代西方文论,流派林立,观点纷呈,各种文论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演变奇妙而神速,不断走马灯式地花样翻新。时下走红的文论,瞬间便成为明日黄花。80年代我国文艺理论界对西方现代文论的追踪、介绍更是脚步匆匆,短短七八年间就把欧美20世纪的各种文论与方法操演了一遍。 面对这林林总总、花样翻新的各式文论思想,《宏观文艺学论纲》(陆贵山著,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的作者没有采取任何一种简单化的做法,而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学理 “介入并斡旋于不同的理论符码之间”(詹姆…  相似文献   

10.
徐中玉,1915年生,江苏江阴人。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名誉系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主编。主要著作有《论苏轼的创作经验》、《古代文艺创作论集》、《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等。  相似文献   

11.
写在前面     
1994年,朱光烈先生曾在本刊发表传统媒介的“泡沫”论,引发广泛的争鸣。本期发表作者的《不谋万世者无以谋一时,不谋天下者无以谋一域——2006年再论“泡沫”》。文章依然认为新媒体将取代旧媒体,并指出是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审美文化研究是近年来美学领域新的生长点。蒲震元的《审美文化研究三题》从审美文化研究、倡导审美文化批评、开展审美文化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审美文化研究提出看法,并呼吁通力合作,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学科;张晶的《作为美学新路向的审美文化研究》对审美文化的内涵、外延作了探讨界定,提倡审美…  相似文献   

12.
秦莹 《青年记者》2017,(30):42-43
研究概述 品牌全球传播的兴起和媒介化与消费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进行的.从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战争与和平》(1969),到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的《两个时代之间》(1969)和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李维特(Theodore Levitt)提出“全球化”概念,认为“技术和全球化是塑造世界的两个动力”开始,“全球化”就一直被争论和滥用而失去了一部分解释力,①其中尤以文化全球化的争议最大.不可否认,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品牌传播带来的文化冲击是导致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后现代理论出发,分析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文化中滋生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网络文学,统计四大原创文学的点击榜文学类别,以创作者、文本内容作为突破点,对网络文学进行后现代的解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众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思潮发源于西方,但随着全球化浪潮风行世界,其影响已经波及我国。本文从阐述后现代主义概念入手,对我国大众传媒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投射和渗透下出现的种种现象加以梳理和分析,对当今大众传媒在文化工业生产中消蚀意义、热衷于制造“追星”群体和消费“热点”等冷峻审视,并对如何走出消费社会消费主义的阴影,重建精神生态的平衡系统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要发展,必须"变脸"——从文化帝国主义的固有意识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东方式思维的涌现以及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等因素也促使好莱坞不得不转型,这背后不仅仅是文化的交流,更多的是后现代文化以及后现代电影的典型特征——以大众性、娱乐性甚至畅销性来衡量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22年出版的《作为翻译和解殖的离散》,是社会学家伊派克·德米尔从社会学视野对“离散”概念所做的跨学科阐释。通过挑战“离散”作为理想类型和文化杂糅的经典理论化方式,德米尔从全球化时代的移民过程和移民性视角,展现“离散”作为文化互译和解殖的功能,并进而指出其作为理解解殖历史过程的总体化语境和改造当下世界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浅析后现代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自出现以来,围绕它产生的争论始终是学界理论争鸣的一个热点。在文学、绘画或其他领域,“后现代”更是炙手可热,它同样吸引了电影工作者的注意,大批后现代电影涌现之后,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以“后现代电影”为主题的理论著作。本文试从文化特色、时空结构、艺术等方面对具体文本进行解读,勾勒出后现代电影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很有兴味地读完了祁志祥君惠寄的《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书,一边读一边引起无尽的遐思,为不使这些遐思悄然湮灭,特抓过几缕以记之。 凡是论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人,都能深切地感到,目前我国流行的美学理论或文艺理论是西方化的。以这种理论眼光去欣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与主体文化——兼论电视的引导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与主体文化——兼论电视的引导功能这里所说的“大众文化”,不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而是指一种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现代文化形态。在我国,大众文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行为。随着改革开...  相似文献   

20.
《新闻窗》2005,(3):44-44
《贵州社会科学》的重头栏目“经济研究”,今年第1、2期共发表15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经济领域中多种行业作了研究和论述。每篇论文虽选题不同,但都理论联系实际,对相关的经济问题剖析比较深透。如《经济相互依存与中国经济安全》《论资本流动全球化的程度和效应》《生产协作体系与新型工业化》等文,阐述了有关经济理论研究的新理念,注意从现代化、全球化的大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