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骈文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文体之一,其文体意识的产生有其民族文化的背景,对偶是骈文最显著的文化意识,也是骈文“丽”的特点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清代常州骈文之发达,几乎没有一地可与之相比。在"实足纵横中国"的骈文成就的基础上,伴随着嘉道以降骈文文体意识的高涨,晚清著名的史地学者与骈文作家屠寄纂辑了《国朝常州骈体文录》。是书以保存乡邦文献为主旨,也体现出融合骈散的理念。作为清代惟一刊行的地域性骈文选本,它有着地域与文体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骈文在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未出现大家名作,但作为一种积年发展,并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文体在此时期并未消逝。随着时代的发展,骈文在科举、制诏等方面仍有广泛的应用,并为晚唐骈文向宋四六的推进起着相当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古代独特的一种文体,骈文有自己的演变轨迹,但“骈文”之名直到清代才广泛使用。从骈文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来看,骈文具有自身的自足性和对各类文体的兼容性,所以尽管骈文在很长一段时期有实无名或有其他别名,但它始终是古代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上的对偶、典事、藻饰、声律等使得骈文得以自立;也是其形式特征使得其具有兼容古代各体文章的可能。骈文具有“复合体”的形式美,具有内容上的典雅美,所以仍能以迥异于言志载道的审美风格,发展、演变千余年。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骈文发展史上的繁荣时代,近百年对于清代骈文研究主要是在民国时期和1980年以后。主要研究方面有:对典型的骈文作家作品风格流派的描绘;对以骈散融合为主的骈文理论的剖析;对清代骈文的整体评价及其发展阶段的分期;对清代骈文繁荣的学术、历史及文学自身发展趋势等原因的分析。由于文体自身的特点和政治历史等原因,清代骈文研究整体上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看,徐师曾的骈文批评是不能忽视的,其《文体明辨》一书便集中地反映出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徐师曾的观点可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崇古的意识与尊散抑骈的理论倾向;对诸多文体的骈化过程和骈散消长情况的阐述;对骈文应用范围的充分展示;对前人骈文批评成果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受文以载道、骈文失语传统和清初政治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清初骈文创作和理论发展处于低潮。其中,康熙时期的骈文理论代表了清代前期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反驳古文家对骈文浮华淫靡、内容空洞的批评,张扬骈文有助于实用、具有与古文并列的文体地位;对陈维崧、吴绮和章藻功等代表作家加以评价,具有迥异于前代的理论自觉意识;继承、发展晚明重应酬性四六交际功能,编辑四六选本,揭橥骈文创作特色和风格特征,具有鲜明的理论自立意识。这些为乾嘉骈文复兴和理论创新做了较为充实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自东汉中后期至南朝,清谈谈辞与骈文文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两者都有一个由粗糙到精致的演变,而且演变内容出奇一致:谈辞从朴素的品评变成讲究文采、音韵,用典的骈句,骈化散文也从初期不严谨的意对,单调的文法以及自然声韵变为对仗工整、文辞华美、用典密集和讲求平仄的骈文。鉴于清谈活动有着鲜明的政治背景,又是时代大风气,所以骈文文体生成一大重要原因为清谈谈辞的发展影响到文章领域,使得文体骈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9.
介绍中国古代的骈文,它的来龙去脉、基本特点以及发展变化衰微的历史,使我们对这一重要文体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为乾嘉时期骈文批评的代表.其主要内容有:点评历代骈文代表作家作品,特别是宋四六,标举典雅流丽为其主要风格;对宋四六话和元明骈文选本进行理论的剖析和得失归纳,从中追溯骈文发展史和归纳骈文形式特征;从骈散同源的角度,推崇骈文的文体地位.不仅揭示了骈文自足性和兼容性的文体特征,还显示了迥异文以载道的文艺观.这不仅是乾隆时期汉学家崇尚实学,多擅长骈文的结果,更是四库馆臣对历代骈文批评的自觉继承.  相似文献   

11.
对十年来的骈文研究作一综述,指出在骈文史、骈文批评史、骈文与其他文体相互影响及其他的研究情况,并对各种骈文研究资料的整理作一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2.
综观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骈文研究之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因循与突破期(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和拓展与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两个阶段。总体来看,因循与突破期的古代骈文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范围较大,视点较多,如对于骈文的形式要素、对待骈文的态度、风格特点、骈体作法、骈文发展史等问题多有所论,既继承前人的部分观点,又有明显的突破。拓展与繁荣期的研究成果质量颇高,涉及的问题较多,如对骈文的评价、骈文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与其他文体的关系、关于骈文理论批评著作、骈体作家作品、骈文史研究等,角度不一,方法灵活,论述透彻,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13.
平行结构 (parallelstructure)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属于各类文体使用的“共同语”。平行结构用在不同的文体体现不同的文体功能。平行结构超常地出现在某一文体 ,这种量的变异同样具有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嵇康论体文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它不仅体现了嵇康的学术个性,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学术思想。《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论体文的代表作,采用论文体制,在语体上使用对话体和骈文体,并形成了典雅又新奇的整体风貌。研究嵇康论体文特性,进而探析魏晋思想对论体文的影响,为探索魏晋论体文学术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庾信《思旧铭》,以“铭”而非“诔”,乃是借铭文永不磨灭的文体意义,以向秀《思旧赋》为精神源头,悼念故人萧永,书写故国历史,微言表达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六朝铭文虽有褒赞警戒、记物写景等多种功能,但往往内容空洞、形式华美。庾信《思旧铭》却能在四六藩篱制约下,书写真情,记录历史巨变,达到了六朝铭文的情感高峰,开拓了骈体铭文叙事的新功能。《思旧铭》的艺术创新有赖于庾信思想自由灵活,有赖于庾信既有前期精湛的艺术准备,又有后期求真的人生境界。庾信顺应历史情境,引领时代思潮,从而使骈体铭文文质彬彬、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所论的是广义的文章,虽然其中很多文体至今已经消亡,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并不大,但是整个文体论部分包含了许多文学理论,值得我们加以总结。这里论及四个方面:依书中的文体类分,可以看出刘勰的文学观念;书中对文体发展的描述,直接体现刘勰的文学史观;文体论中运用文体比较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刘勰自觉的文体意识;全部文体论中贯穿刘勰文学功用的思想,它统摄在宗经观念之下,与《文心雕龙》全书的指导思想正相扣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广泛、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维吾尔诗歌创作形式-吐尤克(myuk)的概念、特色、观点,同时指出了同音词、同形词的差异,押韵形式,历史演变,同音词、同形词在吐尤克(tuyuk)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修辞手段在吐尤克(myuk)中的作用以及当前吐尤克(tuyuk)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分别作为小题目逐一、全面、系统地修正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错误、概念和观点,明确了完整、独具特色的吐尤克(myuk)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宋四六话》的体制特点及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元瑞的《宋四六话》在体制上体现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文学的认识。《宋四六话》不仅总结了宋代的四六话,也体现了清乾嘉时期的骈散相争的情况,在骈文学史上有一定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集句史》是汉语集句修辞史研究的开山力作,将集句修辞手法史和集句文体修辞史结合起来书写,填补了一项空白,具有史论结合、系统科学、论析透彻等突出特色,对于集句修辞史研究和集句修辞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排比是一种使用范围广泛的修辞手段,由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短语、句子甚至段落排列而成,它工整、匀称、畅达,常常用在感情充沛重点表义之处。本文试从英语排比结构的特征与类型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例证探讨其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