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于漪老师是语文教师的标杆,学习于漪就是要追求一种高境界的教学生命状态.她锐意创新,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她对学生倾注了爱,并且满是智慧;她学无止境,精益求精地增强专业实力;她的课浑然天成,融进生活,触目所及皆语文.  相似文献   

2.
张庆 《江西教育》2009,(1):58-59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于漪老师是当代语文界成绩斐然、独具魅力的语文教育专家。她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后改教语文。在近半个世纪的语文教育生涯中,她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在理论方面卓有建树,在教学风格上独树一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著作甚丰,仅《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一书就500多万字。在一个行业,一个人能赢得同行们的一致称赞,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说,于漪是当代语文教师的楷模,当之无愧。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的于漪,能在语文教育领域做出不同凡响的成绩,这既得益于她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又归功于她执著的钻研、治学精神和对教育的炽热情…  相似文献   

4.
丁杨 《教学随笔》2014,(8):20007
语文教师是一伟大而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结合窦桂梅、于漪等当代一线语文名师的成功之路,本文笔者提出了修炼优秀语文教师的四条途径,即全面丰富知识、勇于展现自己、不断反思、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独特的慧眼。  相似文献   

5.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先生在她的书面发言中对20年来语文教学的成就作了这样的概括,她说:“这20年的语文教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语文教改可说旌旗招展,鼓声雷动,声势浩大,思想解放,创造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经验。”具体来说以下六个方面值得肯定:1.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硕果累累;2.教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3.教师素质、学生水平有较大提高;4.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正逐步提高;5.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指引语文教学不断前进;6.建立了语文教育研究机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1.一些同志还没有树立…  相似文献   

6.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于漪老师,当代语文教育家。长期以来,她一直辛勤耕耘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始终与时代同步。她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在扬弃和开拓中,逐步形成了以“人的完整性建构”为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具有求实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特征的语文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1996年10月,我有幸听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精彩讲学,受益匪浅。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从教四十余年,在实践中总结出宝贵的教学经验。从她娓娓动人的讲述中,令人感到她对教育工作的执著追求,人格力量的伟大。我深感,要做得像于漪老师那样好,就必须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过硬的教学本领。  相似文献   

9.
今天,凡是教过几年语文的同志,很少有人不知道于漪这个名字的.然而,要同于漪语文教学有什么特色,她的教学基本经验何在,在理论上有什么建树,却不是大家都很清楚、很明白的.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于漪著作多达一百几十万字(还不包括她主编、编写的东西),有同志形容为一座“巍峨壮观的大山”(《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第36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版。下简称《流派录》).要认识它,掌握它,自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二是现在语文教学研究的“风”还不大对头,大量的篇幅、文字都围绕着高考、中考转,热衷于搞升学率,或者编学生练习、复习资料,搞“实惠”,在学生头上刮油水.前者是“近视眼”,后者是“势力眼”,而深入地、系统地研究语文教学历史和现状的作品,研究语文教学名家的文字却常常出不来,这不是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领导和主管同志的重视,切实改善和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才是! 于漪语文教学经验是丰富而宝贵的,她的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独具特色,是恩格斯所说的“这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细细琢磨。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于漪同志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近几个月来.我又重温了于漪同志的主要著作,深深感到这是一个蕴藏丰硕的宝库,如于漪同志经常引用的:“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庄  相似文献   

10.
于漪用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于漪的教育家精神,体现在她的民族立场、使命意识和奉献精神中,体现在她的为学之道、为事之道、为人之道中。她把语文教育的根深扎在民族和国家之中,用生命去拥抱教育的使命,将奉献作为人生最美的追求。她“以死求活”,扎实功底,追求大基本功;她以人为本,用生命唱歌,拨动学生的心弦;她有仁者追求、君子操守、圣人情怀。她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大先生”。学习于漪精神,践行于漪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所有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1.
于漪历任上海第二师范学校和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于漪——这个名字可能没 有影视明星那般耳熟能详。但是在教育界,尤其在一线 教师中,这个名字却有着磁石一般的吸引力。听于漪报 告的教师总是屏息凝视,侧耳聆听;而会后,教师们总 是将她团团围住,热情澎湃地向她请教,与她交流。是 什么力量让理智的教师也如少年般“追星”呢?带着疑 问和敬仰,我们走进了真诚而平凡的于漪。 …  相似文献   

12.
名校名师     
“教了一辈子遗憾的课”于漪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前辈、著名的特级教师,是全国语文界的一面旗帜。有人评论于漪说:“于教师的课很难学,因为她的教学没有模式和程式,天马行空,左右逢源”。于漪老师在1978年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她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天都有人去听她的课,所以她说,她每天都上公开课,就连早读课也不放过。一位年轻老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听了于漪3000多节语文课,最深切的感受是,于漪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重复,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于老师说她…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一位老师说过,爱听于漪老师评课并且期望自己的课被于漪老师点评,因为她能切实地让你知道得失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去年,笔者听到了于漪老师对“民族精神教育与语文教学”五节课的点评后,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14.
纪学兰 《陕西教育》2011,(10):29-29
身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一直在农村小学教高年级语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作文教学是最棘手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09,(8):34-35
于漪是教师的楷模。这并不在于她拥有杨浦区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等诸多光环,而在于她的崇高师德和对语文教育多年以来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更在于她身上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年轮,是中国教育不可多得的财富和可贵的研究资源。从本期起,本刊推出“于漪茶座”专栏,以文摘形式,呈现给读者于漪教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黄荣华 《语文学习》2010,(7):105-107
于漪老师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至今已有60年。60年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如报告、著文、审编教材等,她始终将“文化”视为语文教育的命脉,由此也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化视野”。在全球化席卷世界之时,在多元文化大碰撞、大融合之时,在中华文化面临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之时.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应当有怎样的“文化视野”?我们期待“于漪与文化视野”这一话题下的系列探讨文章.能在这一方面给今天的语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于漪,中国教师的典型代表,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与时俱进的完美体现者。她将她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教育事业上。于漪的教学,可以说把传统的教学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又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统一。她对每一课的精心设计,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对一句话的剖析和欣赏,都明显带着于漪特点。在此,我仅以我个人的观点谈谈于漪老师在教学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界的发展影响颇深,她的语文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育要求接轨,尤其是"教文育人"这一点。于漪在她的基础教育观中提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质量",教师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所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她们的专业素养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于漪在她的语文教育思想中对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自身发展上面应该做到:博闻深思,目中有人,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说实话,于漪老师是校长,是特级教师,又是全国劳模。对她,我以前一直存有敬畏之心。此次有幸拜读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自觉如聆面诲,获益匪浅。在此推荐这本好书。通读全书,字里行间处处闪现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高尚的师德,良好的职业素养。于漪老师有扎实的功底,深邃的思想,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对语文教学是“举重若轻”;于漪老师以人为本,眼中有学生,胸怀祖国,肩负着民族振兴的责任,她对语文教学又是“举轻若重”。  相似文献   

20.
陈赣 《语文学习》2010,(9):22-24
于漪老师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至今已有60年。60年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如报告、著文、审编教材等,她始终将“文化”视为语文教育的命脉,由此也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化视野”。在全球化席卷世界之时,在多元文化大碰撞、大融合之时,在中华文化面临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之时,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应当有怎样的“文化视野”?我们期待“于漪与文化视野”这一话题下的系列探讨文章.能在这一方面给今天的语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