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经历了鼓励引导为主的起步探索、规范初步建立的制度形成、强化政策落实的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政策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政策制定轻政策执行导致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实践进度不一,实施力度有强有弱;交流轮岗教师的选拔标准较为笼统,“谁去交流”的随机性较大;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较弱;重流动轻流动后的管理,降低了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最终成效。未来,需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明确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全员流动的轮岗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教师选拔机制;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加强教师流动后的监管工作,切实提高教师交流轮岗成效。  相似文献   

2.
郭静 《职教论坛》2018,(2):64-69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难点。从政策文本看,"双师型"教师政策经历了概念提出、内涵深化、系统培训三个发展阶段;从政策执行看,综合运用了权威、能力建设和激励工具等政策执行工具,并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双师型"教师政策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政策内容有待进一步健全,政策监管有待进一步落实,制度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应从明确政策标准、完善政策文本、加强政策落实、优化制度环境着手,健全"双师型"教师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手段与途径。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政策执行就是政策工具选择的管理过程。从政策工具分类的角度审视T市刚性中小学教师交流,对于作为政策施为对象的教师来说,强制性和诱导性教育行政指令是开展教师交流的常态政策工具。这使得T市教师交流政策颇具有激进和功利色彩。教师作为政策工具施为对象,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教师不仅仅是教育政策被动的承受者和指令服从者,教师可以是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领导者。增进公共利益需要选择正确的政策工具,这不仅包括准确理解和定位政策工具。还需要明确政策工具作用对象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政策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政策工具的合理使用.研究者以我国1999-2020年间的95份国家层面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文本为对象,从政策工具和培训管理要素两个维度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工具使用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能力建设工具过度使用,激励性工具和象征劝诫工具使用不足;政策工具在培训管理要素上存在配置差异.为更好地发挥政策的工具性价值,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执行效果,建议适当调整政策工具结构,扩大成果转化政策工具供给,加强培训规划和效果评估政策供给,并保持政策工具运用的统一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定期流动政策的执行过程进行实证研究,以政策工具理论为指导,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实证调查进行分析与讨论.在优化政策工具方面从完善其管理环境、制度环境、监督环境着手,探索将政策意图转变为管理行为、将政策理想转变为政策现实的最佳工具,尤其是2011年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颁布并逐步推行后,更需寻求使现有教师流动机制更高效、更完善、更有效的工具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教师交流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学校的信息不对称且地方政府与学校存在利益关系的对立性与统一性,导致地方政府与学校博弈关系下产生教师交流政策执行失真现象。文章借助博弈论视角,将地方政府与学校看作委托人-代理人,进行一般模型假设、建立博弈模型并进行博弈模型分析与求解。教师交流政策执行力不强的深层原因在于:学校认真执行的成本大于收益,而学校变相执行政策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查处和惩罚。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降低地方政府查处成本,完善信息传达和反馈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查处概率,完善问责和监督机制;提高学校认真执行收益,完善参与保障机制。这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教师交流政策执行,最终实现教师交流政策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是对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制度传承,它有效契合了各省“精准在地”师资培养的需求,日益成为乡村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但其政策效能却未能充分发挥。政策执行是政策系统的关键,本文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的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执行目标笼统与偏离、执行主体角色模糊与冲突、政策执行机制分割与乏力、政策执行资源短缺与低效等多重因素致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要治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执行的偏差,需搭建组织,建立教师定向培养组织体系;统整理念,以“新乡土性”整合培养实践;完善政策,科学优化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强化培养,追求高质量的乡村教师培养;加强评价,创设“以评促建”的提升机制;保障实施,改善政策环境提升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安徽省A县的调研分析,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在实施中尚存在执行遭遇梗阻、评价报喜不报忧、教师监督能力不足、配套政策跟进乏力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交流政策执行遭遇各利益主体的博弈;交流政策评价强势主导;交流政策监督透明度不高;教育行政部门孤掌难鸣。要解决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从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执行、评价、信息发布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着手完善,进一步提升城乡教师交流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我国提出“县管校聘”的交流轮岗政策,这一制度对改善乡村地区与薄弱学校教师的师资力量、盘活教师队伍具有重大意义。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执行力度低、配套制度不健全、教师对政策认同感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县管校聘”政策,本文提出加强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执行力度、完善相关配套保障机制、增强教师的认同感等对策,以期能够推动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稳步推进、改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是国家财政通过对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的在岗在编人员进行生活补贴及援助的方式,以期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乡村教师职业的社会吸引力,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本文运用格氏的嵌入性概念,将补助政策执行视为嵌入教育系统脉络的过程、政策目标群体和政策工具的交互过程,分析生活补助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脱嵌”现象并提出策略建构。  相似文献   

11.
政策工具选择作为提升政策执行绩效的知识而变得日益重要。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政策工具的有效选择。在政策网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和"制度"双重嵌入性分析框架来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选择进行解释。结果发现,中国高等教育强制性工具为主、其他多元化工具为辅的政策工具选择结果,是在国家发展战略、治理方式、政策执行机制所构成的制度背景中,由政策网络的规模、边界、连接性、凝聚性、权力关系、行动者策略等网络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建立城乡教师均衡流动体制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是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地区间、校际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轮换,旨在促进教师成长和师资均衡。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政策研究的视角对有关教师流动政策的文本内容、执行成效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政策实施的理性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在执行中面临诸多掣肘因素。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执行过程,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面临着政策本身的模糊性与"逐级发包制"的政策执行梗阻、执行机构及执行人员的执行能力与行动能力不足、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度与满意度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四重困境。在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进程中,需要从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政策内容;优化政策执行人员素养,改进政策执行方式;优化目标群体利益,增强政策认同感;优化舆论环境,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等方面破解困境,以全面提升绩效工资政策的执行力,推动政策目标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高等教育的救助手段之一。由于政策方案规划不科学、政策主体利益追求不同、政策主体沟通缺乏、个人信用制度缺失和权威资源缺乏等原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梗阻现象,导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效果不佳。为了消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的梗阻现象,政府应该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和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制定助学贷款法,大力进行政策宣传,加强目标群体对于政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通过NVivo11软件对2012—2022年由国家发布的关于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17份政策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形成由横向X维度的四种政策工具和纵向Y维度的六项政策内容组成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显示:关于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政策中,四种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失衡;政策内容趋于完善,但教师纵向发展体系不够畅通;政策内容中更加重视保障教师权益;教师教学发展政策的时代性特征明显。建议后续政策应注意政策工具的合理分配,对职后教师培养应加强关注,增强职后教师培训成长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政策工具对课程改革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在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国各级政府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命令式工具、制度变革工具、督导检查工具、舆论宣传工具、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和学习型工具。此次课程政策工具使用的特征在于:国家的行政力量因素助推了命令式主导的政策工具的选用;命令式、制度性政策和督查、检查工具只能促进引起外在改变;能力建设型工具难以体现针对性。建议课程政策工具的使用要关注教师价值观的改变,关注课程实施层面。  相似文献   

17.
选课走班逐渐成为新高考改革下普通高中教学的主流形式。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从政策内容、政策工具等方面,对我国19个省份的36份关于"走班制"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有关"走班制"的政策内容包括执行新课程标准、加强学生指导、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育资源保障、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等。总体上,走班教学实践先于政策出台,但国家层面政策支撑力不足,政策工具使用全面但各类工具使用不均衡,具体措施系统但部分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需要尽快出台国家层面走班制专门政策文件,完善相关管理细则,均衡使用政策工具,提高"走班制"政策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2006年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至2012年此项政策执行的6年时间里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政策目标。教育公平为教师交流政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从教育公平的起点、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分析教师交流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有助于教师交流政策的实施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旨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通过对百余名中职校长的调查发现:当前该政策的执行效果初显,91%的校长和57%的教师认可该政策;近一半的学校制定了相关政策,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各地探索了有益经验。但是仍然存在学校管理和经费负担重、企业积极性不高等政策偏差。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理论对政策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后认为,应该通过制定鼓励性和奖励性政策、遴选优秀企业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市6个区县36所学校分层抽样的教师的调研表明: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教师交流的面不广,各区县不平衡,教师参与交流内在动力不足,交流政策在指导、激励、评价等方面的缺失,交流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制度层面看,教师交流存在异地交流与属地管理、交流的短期性与其专业发展稳定性、交流的强制性与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编制相对稳定与流动教师编制空缺、交流教师文化与交流学校文化差异等矛盾或冲突。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来自制度本身、制度的制订者和执行者、制度环境等方面。要提高实效,就需要明确义务教育教师交流政策目标,合理划分与落实政府、学校、教师的责任,健全长效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教师交流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