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读者与文学文本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情感的存在方式问题 ,始终是审美阅读理论难以把握的难点。从现象学角度对这两方面作出存在论的描述 ,以期为审美过程的体验和诗性把握提供理论上的说明。审美阅读绝不仅是理解、提取作品意义的一个环节 ,而是文学本身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培养。本文从三个读书活动简析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如何吸引学生走进阅读世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审美愉悦与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借助文学作品的阅读品鉴达成个性化审美体验,结合语文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以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为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初步形成审美意识;体会作品意蕴、情感和多样的美学意境,确立丰富正确的审美观念;发现作品的美学价值和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林璇 《天津教育》2023,(9):152-15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由此可知,语文课堂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要实施审美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审美教育被严重忽视,导致语文教学实质上的审美教育匮乏。  相似文献   

5.
处在当前的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加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审美体验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及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特征及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究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策略,希望对实际教学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于漪老师曾说过:“进人语文织就的‘宝藏’,能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净化感情,增添智慧,认识社会,品尝人生,其中快乐,难以言表。”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阅读主体受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吸引,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伴之以联想、想像和情感,于是神思飞跃,自由驰骋,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真实生活的反映,要了解和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就要广泛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融入文学作品中,创设作品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教学中应该从作者的写作背景目的,从自己的生活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在阅读中感悟,琢磨,想象,理解,实现对生活的多角度认识,提高审美品味,提升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汪雪霞 《中国教师》2014,(10):54-55
<正>散文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文类,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等特点使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和阅读价值。散文的审美性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增长阅读技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对文学美的认识。因此,散文阅读教学既要着眼于阅读方法和技巧,又要注重学生对文体美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美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开展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刘兰 《天津教育》2023,(29):137-139
<正>当今社会,语文素养的培养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尤为关键。作为语文学科的两大支柱,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关系,即“以读促写,以写‘养’读”。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于漪老师曾说过:"进入语文织就的‘宝藏’,能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净化感情,增添智慧,认识社会,品尝人生,其中快乐,难以言表。"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阅读主体受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吸引,在不知不觉的状  相似文献   

11.
江雯 《教师》2020,(13):45-46
“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已被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可见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也被列为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十八个任务群之一。文章以《边城》赏度为例,通过设置情境、细读文本、交流写作等活动探究优秀文本的内涵,培养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思维与习惯,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创作美学中存在"天""地""人"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指向作家的审美理想、审美基础、审美见解。作家的审美理想需以敬畏之心坚守,以遵循天性的文学态度去维护;作家的审美基础来源于生活积累和文学素养,而文化寻根和地域化写作是两种突出的表现;作家的审美见解,与"文学是人学"这一基本命题相关,与"为天地立人心"的文学写作宗旨相关,而以人类的命运为核心的人类学写作也已成为当今文学创作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3.
美文需美读,在美的体验中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学贾平凹的散文《月迹》,通过对审美意象的深入品析,从纯美的意境、精美的语言、美好的情感中,引导学生循迹赏月,真切体验"月"的特殊的美学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关联生活经验与文本阅读,关联课堂学习与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探骊得珠,获得文学审美阅读的愉快体验。  相似文献   

14.
"高效课堂下‘微经典’阅读与写作训练实验教程探究与实践"课题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阅读经典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就该课题记叙文部分学生通过初次写作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微经典阅读后进行片段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的二次写作的情况进行探索,形成较为成功的"阅读提升写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取向,结合凉山州彝汉双语预科语文课程阅读与写作两大教学板块,以语文美育与这部分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建设为研究内容,从当代彝文文学、彝族汉语作家文学、多民族/国别文学的审美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指出语文美育对凉山州彝汉双语预科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建设的作用:延续与重塑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结构、文学民族性与文化共同体的“中”“和”、培育人类情怀和世界胸怀、实现审美心理结构物态化。由审美心理结构促进文化心理结构的整体发展,使之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很重视.特别强调了文学教育中“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体验”的培养,所以提高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由于鉴赏能力为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需要鉴赏者情感、欲望、体验、审美等感性因素,也需要鉴赏者知识、经验、理解力、分析力等理性因素.所以文学鉴赏又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在教学中较好地引导学生鉴赏、  相似文献   

17.
金振华 《学子》2013,(4):59
文学阅读是语文课堂阅读的主动脉,决定整个课堂主题的循环走向。它既是一项实用性的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审美活动。实用性源于对它文字底蕴内所包含的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与人生况味的应用,而它的审美性主要是对文学本身,包括体裁、题材、嵌入文字的画面感和感情,以及音韵等的领悟与欣赏。简而言之,文学阅读的实用价值直指现实生活,而其审美价值直指人心。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来说,追求这种文学阅读的实用性固然重要,但是其审美泉源在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18.
何潇然 《考试周刊》2012,(72):42-42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只注重表面文字和故事情节,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引导,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审美境界。如何培养学生审美阅读能力?本文从审美发现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等五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写作是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是语言审美体验的探究过程,两者都是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历程的直观表现。但是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却将两者区别对待,没有去探究发掘其中存在的联系,降低了教学成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将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共同开展教学,有助于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一、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重要性阅读和写作的主体和对象是存在一定联系的。阅读是别人的作品我们来赏析,写作则是自己的文章别人来品读,从这点就  相似文献   

20.
读与学本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情感的存在方式问题,始终是审美阅读理论难以把握的难点。从现象学角度对这两方面作出存在论的描述,以期为审美过程的体验和诗性把握提供理论上的说明,审美阅读绝不仅是理解、提取作品意义的一个环节,而是学本身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