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于以往单篇线性的单元教学,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文本解读与单元教学设计,更能凸显鲜明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过程,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能。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文本解读,旨在科学合理重构学习内容,确定单元的学习主题。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文本解读:一是俯瞰式文本解读,二是回应式文本解读。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开发或借助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型(工具),科学合理地建构单元学习流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领学生开展任务驱动的单元主题式学习,形成学习成果,并看见自己的学习表现与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文学作品的文本解读过程是教师、学生语文智慧生长的过程。《显隐发微,析疑赏奇——文学作品文本解读路径例说》一文从"显隐""发微""还原""借力""析题""聚合""归真""探奇"等方面寻找文学作品的解读路径,发掘文学作品内涵和艺术形式的特质,并以具体的文本分析为支撑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准确合理地解读文本提供了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黄碧慧 《学苑教育》2023,(33):34-36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本解读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很多教师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但是在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他们对文本解读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各类文本之间的联系缺乏深入的挖掘,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本文以单元整体教学为背景,分析了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的有关内容,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教学的文本解读须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排体系、具体学情,围绕单元教学的大概念进行。解读既要考虑到教材编排的系统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也要考虑到单篇教学文本承担的独有教学价值。这样的文本解读才是为了教学的文本解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教学,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文本解读台湾作家管家琪的童话《从现在开始》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课文围绕"友好团结"这一主题编排,从学会欣赏别人、互相帮助、珍惜友情、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诠释了这一主题。课文《从现在开始》采用童话形式讲述了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招来"民  相似文献   

6.
文本一词,源于拉丁文的texere,本是联结、编织的意思。文本定义颇多,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人等被用话语记录下来,都可被视为文本。什么是解读?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该条,称:"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解读是读者通过阅读从文学文本中获取和解释意义的过程。它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中的文本不仅能提供给我们具体的写作技巧,还能作为范本指导写作的构思和表达。下文通过具体的案例从立意、结构和形象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通过文本解读的深化促进写作构思。一、深挖文本,使立意"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里所指即借助对文本主题的深挖引导学生为文构思立意时向更深层次探索。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丑小鸭》的传统解读一般都停留在文末"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一句话上。从这点引发开来文章的主题便  相似文献   

8.
小说文本的多元解读,既有利于读者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又利于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拟在界定"多元解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解读过程分析多元解读的意义,并参考具体的文学作品阐释两种核心的多元解读方法,即人物形象的多元解读法和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解读法。  相似文献   

9.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属于习作单元,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习作单元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文本解读要有"作文心"——用"作家是怎么写的"思维去亲近文本内容;教学设计要提供"呼吸法"——要学会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寻找文本中掩藏着的"语文要素"的影子去完成习作。  相似文献   

10.
不可否认,文本解读主要是针对"标准答案"、"答案唯一"这一对阅读主体个性的忽视与泯灭的阅读教学现状而提出的,它强调阅读主体的背景、经验、能力在阅读作品过程中的作用。"解读"是什么意思?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样解释:"通过分析来理解。"那么,"文本解读"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这样解释过于笼统,说具体点,文本解读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的价值取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主体对文本的理解、解释、建构,是物我同化、相融互生的,是自我灵魂的写照,是主体生命意义的投射。  相似文献   

11.
一、以"读者"的视角解读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1.初读文本,要反复去读,读懂文本的字词句、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初读时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准每个字音,读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进而把其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夹竹桃》(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叶影参差"一词中,"参差"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叶影参差"是说叶子在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感受语言温度,联系单元整体,学会知人论世,使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与文本统一起来,从而让文本解读更厚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走进文本,借鉴王荣生教授的"定篇"、孙绍振教授的文本解读方法,对初中课文中的乐府民歌《花木兰》进行了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的分析,从而得出生成性、个性化、开放性的解读,引导学生培养其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怎么教"变为"教什么"的必经之路,教师只有深入文本,才能准确地选择教学内容。而教师如何深入解读文本呢?即我们如何做到文本解读的"进去"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敬统 《四川教育》2023,(22):43-44
落实语文课程目标,需以教材的深度解读和有效运用为基础。教师要有强烈的单元意识,并确立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文本初读,提炼任务主题;通过文本深读,关联任务主题;通过文本运用,落实任务主题。  相似文献   

16.
深入高效的文本解读,对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文本解读不能因小失大。不能深陷一点,而要胸怀整体;不能纠缠表象,而要深入背景;不能局限一篇,而要关注单元;不要死扣文本,而要考量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一、文本解读的意义"文本承载着意义。"[1]"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体验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获得阅读技能,提高思维能力。"[2]因此,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进行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8.
《猫城记》是老舍的一篇著名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现代讽喻小说。作者运用了高超的讽喻艺术,将一个深刻而严肃的主题蕴涵在小说的故事中。文本解读者必须正确分析解读与小说主题有关的讽喻性事件,揭示出它们潜在的隐喻性含义,进而正确理解小说的讽喻性主题,同时获得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9.
麦珏昉 《中国教师》2013,(20):41-43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即"文本解读"格外重要。本文旨在结合实例,从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一般而言,"文本解读"大致有三个研究范畴,即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本文只探讨前两者。作者理论,即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就是要追溯作者创作时的本意,并尽可能地将其还原。要根据作者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全面、具体地掌握有关作者的资料,并以此作为解读作品的重要依据。文本理论,大致有两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两个层面解读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的互文性策略。首先,从文本间的指涉性看,分析福克纳以《圣经》中的耶稣为原型,将小说人物乔的形象与耶稣形象进行对比,进而对悲剧人物展开深刻的人性探索,揭露种族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其次,从文本内的指涉性看,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从结构上看,几个故事平行地进行,形成结构上的大型对话性,即小说的"对位"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的"微型对话",体现在作品中人物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双声语"中。不同叙事者之间以及叙事者的自我意识的对话,形成各种声音、意识的互补和颠覆,进而造成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建构中,这种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赋予了文本极大的张力和主题向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