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越来越密切,两国贸易合作繁荣发展,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具有互补性与竞争性,这恰恰符合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要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同时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双方整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王灿 《未来与发展》2009,30(4):34-36
农业在我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和农产品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一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接着采用贸易互辛h指数对中国一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东盟十国1992-200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中国对东盟畜产品出口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对其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和出口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东盟各国的经济规模、中国畜牧业生产总值、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空间距离和APEC这些因素对中国对东盟畜产品出口的影响显著。同时,本文根据该引力模型的模拟值,模拟了2008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畜产品出口的贸易潜力,潜力指数显示我国出口到东盟的畜产品总体呈现出"贸易不足"的现象,中国对东盟畜产品出口的整体出口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亮  吕耀 《资源科学》2009,31(10):1654-166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方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贸易额大幅增加,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资源-市场互补性格局,但双方进出口格局不对等,中国对东盟出口目的国分散.而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另外,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增大,长江以北地区获益,而江南地区则受到冲击.当前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地缘经济与政治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增进了双方经济发展的活力;②为双方走向地缘经济一体化打下基础;③带动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极化和地区性中心城市的成长,为地缘政治运作提供支持;④从长期来看,农产品贸易的不对等格局有碍于双方长期经济政治战略的持续,对中国有负面影响.因此,农产品贸易是双方建立面向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行动之一,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显然还需要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之外寻求更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试论日本与东盟加强经贸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莲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229-229,231
在区域化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外界和自身的因素,作为贸易立国的日本,不得不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日本提出了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加快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在与东盟建立经济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中国抢占了先机,日本也不甘示弱,积极推动与东盟的合作,希望在区域经济中一展大国的风采。但是,要实现经济一体化,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日本的农业问题便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零关税安排给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使中国面临东盟农产品的强大竞争。农产品零关税安排实施至今,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来应对农产品零关税政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标准一致化,能够规范农业市场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技术壁垒和扩大出口,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中国与东盟农机贸易为例,阐述了农机贸易现状,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业机械领域标准协同的主要问题和障碍,特别地以中越水稻插秧机进行了标准差异的对比。提出了利用已有平台框架协议并促成新的对话合作平台、不断提升中国农机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水平、通过构建标准协同模型来推动援外标准示范区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131-131,137
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缩影和主要的经济发展动态,经过十年发展,涵盖19亿人口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正式建立,随着关税等贸易障碍的消除,广大中国企业在东盟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伴随挑战。本文结合我省企业在东盟市场的出口现状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对我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了我省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开展面向东盟的技术培训,为广西乃至中国与东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合作渠道,建立起合作人脉网络,将有效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更深层次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文章结合实例,阐述了开展面向东盟的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最能动的因素,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东盟对接,泛珠三角科技合作渗入了国际科技合作因素,区域科技产品的市场扩展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泛珠"的经济科技合作重点也将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泛珠三角科技合作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一形势,宜采取产业互动演化科技合作模式和产品创新联合攻关模式,泛珠三角科技合作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将使中国—东盟合作互补性增强,区内贸易增加,增加贸易创造效应,增强区域凝聚力。广东适度发展重化工业,提高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将改变目前中国与东盟均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以出口原料、农产品和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产品同构问题,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泛珠三角是世界信息产品生产中心,信息产业作为广东经济、科技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与东盟的信息合作,将大大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抗御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能力。同时,"泛珠三角"科技合作要充分发挥香港的国际平台作用,正确选择合作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虚拟水概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阿强  刘闯  赵晋陵  于伯华 《资源科学》2008,30(7):999-1003
自1993年Tony Allan教授正式提出虚拟水的概念以来,虚拟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认为虚拟水在保障粮食安全,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从1999年至今逐年增加,农产品的区域间流动实际上也包含了蕴藏在其中的虚拟水的转移。在计算2005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虚拟水含量的过程中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公式,根据WTO发布的《农业协议》附件一中界定的农产品范围确定贸易中农产品类型,农产品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UNCOMTRADE数据库,气象数据参考粮农组织提供的ClimWat气象数据库资料。计算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在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中出口虚拟水36×108m3,进口43.3×108m3,净进口7.3×108m3。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与东盟国家农机贸易为例,阐述农机贸易现状,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业机械领域标准协同的主要问题和障碍,特别地以中越水稻插秧机进行标准差异的对比。提出利用已有平台框架协议并促成新的对话合作平台、不断提升中国农机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水平、通过构建标准协同模型来推动援外标准示范区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许可 《预测》2012,31(3):8-12
本文利用AR-GARCH模型,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海关总暑提供的2001年1月互2010年6月中国对东盟、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中国香港六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月度进出口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汇率波动率对我国和各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了汇率因素对各个贸易伙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看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多数贸易伙伴的出口显著负相关,没有与其正相关的贸易数据;其波动率可能有多种长期效果.短期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与欧盟,东盟,香港出口有反向冲击作用,对韩国进口有正向冲击作用,其波动率对部分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存在正向冲击.  相似文献   

14.
刘庆 《大众科技》2010,(11):225-22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与东盟开展旅游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文章分析广西与东盟区域旅游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区域合作发展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5.
韩涛 《大众科技》2021,23(10):156-158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合作不断加速,中国与东盟各国既深化了相互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还助力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升级.文章从中国和东盟互联互通合作的基本动因入手,主要对中国和东盟互联互通的合作策略及广西区位优势的长效机制构想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既擅长外语,又熟悉广西区情、了解广西交通经济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智库,设立常设机构专职(兼任)岗位,常设机构临时人员的制度保证,以及临时人员的适应性发展等构想.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新能源发展的现状特点,提出中国-东盟新能源的重点合作方向,对中国-东盟新能源合作的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面对东盟的重要贸易港口,加快建设钦州保税港区有助于深化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发展起步晚,钦州港存在功能定位不明确、产业定位未能充分发挥保税港区优势等问题。对钦州港提出拓展集装箱外贸比例以提高港口竞争力、改进功能定位以充分发挥港区服务功能、结合港区优势完善产业定位以主导产业升级、完善税收等配套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市场型的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平台为背景,研究了与中国-东盟相关的宏观信息以及特征,分析了由于宏观信息的不完备带来的信息风险;建立并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中小型企业对宏观信息服务的需求模型,提出了宏观信息服务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设计了服务系统的总体结构,最后分析了实现条件、制约因素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东盟领导人共同发表了新的联合宣言,标志着双方关系已从1997年双方确立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提升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本文从中国经济的不安全因素入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0.
徐红磊 《内江科技》2013,(12):124-125
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东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国与缅甸在地域政治,经济互利性,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贸结构的、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前景巨大的影响下,就缅甸的商机和风险贸易现状、互补性与互利性、障碍和困难、问题与对策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