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蔡志新 《历史教学》2003,79(6):30-3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孔祥熙理财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理财方针;二是战时财政理论;三是其他一些理财言论.在综合考察孔祥熙理财思想的基础上,概括了它的五大特征一是以中国传统理财思想和西方近现代财政思想为理论来源;二是具有干涉主义特征;三是含有减轻人民负担的合理因素;四是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五是反映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
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孔祥熙理财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理财方针;二是战时财政理论;三是其他一些理财言论。在综合考察孔祥熙理财思想的基础上,概括了它的五大特征:一是以中国传统理财思想和西方近现代财政思想为理论来源;二是具有干涉主义特征;三是含有减轻人民负担的合理因素;四是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五是反映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3.
蒋夫人在论定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功劳时曾说是“端纳首先打下基础,子文到来垒墙,夫人再来盖屋顶”,对孔祥熙只字未提,这是不公正的。西安事变中,孔祥熙任财政部长兼代理行政院长职务,他努力稳定金融秩序,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创造了安定的后方;他始终主张和平救蒋,抑制讨伐,并筹划了一个周密的“智取”方案,成为宋氏兄妹在西安和谈的坚实后盾。不可否认:若没有孔祥熙在南京的不懈努力,宋氏兄妹只能营造一座“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孔祥熙处理通货膨胀的立场、观点和方式充满了矛盾性:一方面,他迫于某些客观原因不得不采用通货膨胀政策来支持国民政府的抗战需要,但又出于某种考虑竭力否认通货膨胀的存在;另一方面,他有时又承认通货膨胀的存在,并尽力抑制其发展。这种矛盾性归根结底是由通货膨胀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的,所以,它不仅不会成为我们简单批评和否定孔祥熙的理由,相反,它倒提醒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孔祥熙其人以及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财政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纠正某些传统学术观点和舆论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基本法》第107条强调平衡预算、避免赤字及政府总开支要与香港总产值增长率相适应。这是未来特区政府应坚持的财政原则。这一原则源自香港政府长期一贯坚持的“量入为出”的审慎理财哲学。然而,港英政府在90年代后过渡时期则逐步背离了“量入为出”原则。本文通过对港英政府背离这一原则的原因、后果及我国政府干预的研究,说明坚持香港政府以往一贯奉行的、在《基本法》中又加以重申的“量入为出”原则,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与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叶适通过对儒家一些经典财政思想的怀疑和批判,阐明了理财与聚敛异,为“理财”正名和为财政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重新定位。大胆怀疑和否定了儒家所标榜的理想中正的什一税,阐明了税率的灵活性、可变性原则。同时,虽然肯定了量入为出是财政平衡的基本原则,但他首次对财政收入来源和结构加以重视和分析,并开始接触到物价变动对财政收支具有重要影响等重大财政理论。叶适这些崭新的财政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尤其是财政思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祥熙和宋蔼龄是中华民国史上的著名人物。早年,他们追随孙中山先生,投入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是孙中山的助手。后来,他们紧随蒋介石,背叛革命,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的成员,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最终,被赶下政治舞台,寄居海外,葬身异土。本文仅对抗战期间及抗战后的孔祥熙夫妇作一评述。抗日战争时期,孔祥熙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1938年至1939年为行政院长),  相似文献   

8.
孔祥熙消费思想的基本内核既和中国古代"黜奢崇俭"的消费信条一脉相承,又具有一些与时俱进的新颖之处,并和其个人的奢侈生活相矛盾.但从历史延续性的角度考量,身为统治者的孔祥熙既倡导节约,又过着奢侈的生活,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这反映了以等级作为消费标准的社会思想和惯例的普适性.不可思议的是,在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抗战时期,身为统治者的孔祥熙只要求广大民众节约消费,自己却仍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不能苦民所苦地节制个人的消费,又这必然使他遭到社会舆论的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9.
孔祥熙在抗战之前对通货膨胀的否认虽然在学理上讲不通,但其目的是为成功谋划和推行法币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孔祥熙在抗战初期虽然对通货膨胀政策持谨慎和保留的态度,但掩盖不了他当时密谋采用此政策解决财政困难的事实;孔祥熙在抗战中后期虽然找出种种理由来否认通货膨胀的客观存在,但都掩盖不了他企图在通货膨胀问题上自欺欺人、推卸责任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10.
我校历史系讲师李茂盛著的《孔祥熙传》一书,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孔祥熙处政海数十年,掌财柄十余载,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官营资本的直接操持者。《孔祥熙传》一书详细记述了孔祥熙曲折、漫长的一生。作者翻阅  相似文献   

11.
《中图法》四版中国财政收入、支出的下位类财政支出,没有与税收作同样的仿分注释;若对财政支出进行仿分,则对外财政援助类目会出现同书异号的现象;财政支出,应包括对外财政援助。该类目设置时还存在着逻辑错误,进行修订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农村税费改革作为新时期农村税费制度的一次强制性制度变迁, 对乡镇财政收支产生了深刻影响。税费改革前后, 乡镇财政收支一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延续性。为此, 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同时, 必须加快相关制度的创新步伐, 力求实现乡镇财政收支问题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从档案史料看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收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收入日益缩减,财政支出不断膨胀,入不敷出现象严重,其财政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虽属“自收自支”性质,但“自收不自主”、“自支无可支”的财政收支状况,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收支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鸡西市预算外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研究、探讨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措施及对策,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机制,建立鸡西市预算外资金规范化管理体系,以适应我国财政国库收支体系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使用统计和计量回归的方法,分析江西省财政教育投入的增长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GDP的增长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长率高于GDP和财政支出的增长率,这是合理的;但是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偏低,教育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波动性比较大,反映了决策者在对是否应该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6.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制转轨是我国政府非税收入膨胀的大背景。政府非税收入的膨胀是以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的打破为前提的,其发展则以体制转型时期各类经济主体释放其长期受到抑制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强烈需求为依托,其无序膨胀则是以转轨时期监督与约束机制薄弱为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加大财政支出中民生投入的比重,是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出的新趋势。然而黔南财政并未紧跟这一时代要求,多年来财政支出中民生投入的比重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计划经济的体制惯性的影响,二是黔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力量不足以承担大幅度的民生投入。要改善黔南公共财政的民生投入状况,建议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压缩投向公有经济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二要转变政府职能,压缩行政管理支出;三是要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GDP的比重,以提高财政收入对民生支出的承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国家财政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工具。国家财政预算存在编制必滞后、质量难保证、执行常脱节、体制未转型、内容不完整、编制不透明等不足,应调整国家预算编制时间,确定公共财政改革目标,全面推行零基国家预算,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构建有效的财政监督机制,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国家预算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国家预算真正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起到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其分配、调控和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胡锋 《湘南学院学报》2012,(5):60-66,95
赤字是衡量财政风险的简单、可衡量指标,但转轨国家往往通过隐性债务来转移财政支出压力,真实赤字应该包括隐性债务赤字.从赤字融资方式解释,财政赤字率、隐性债务赤字率和政府收入赤字率等三种口径赤字率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其中,政府收入赤字率包括财政赤字率和隐性债务赤字率.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都在3%之内,但政府收入赤字率围绕10%波动.控制隐性债务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我国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主要定位于财政支出手段,我国应形成以财政支出调节为主、税收调节为辅的财政收入分配调节体系。要充分重视并发挥社会保障支出、教育和培训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三大手段在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建立一系列能提高财政支出调节能力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