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朝辉 《时代教育》2009,(5):146-14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也就是说,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语文老师的责任更重.其实语文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活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正>感恩就是知恩、报恩。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得益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感恩教育的文章,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学是一门灵动而富有情感的教学艺术。借助文本给学生传递的正能量,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更能提升其品德修养。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语文课程中的感恩教育是培养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各种渗透式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开展感恩教育。一、感恩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道德风尚的指引、一种唤醒人性回归的品德教育。面临着多元化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冷漠的冲击,高中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他们只知索取,不懂奉献,只知享  相似文献   

4.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少数学生面对良好的学习环境、优越的学习条件,面对父母的辛苦养育和教师的辛勤培育,不仅不能做出感恩之举,反而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因父母不能满足其某些要求、教师对其过分严格就产生仇视父母或教师的心理.因此,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尤为必要.语文是百科之母,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蕴涵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因此,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其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一、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世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的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很多有关感恩的内容。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感恩因素,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教材中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小学生在德育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感恩观念缺失严重,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从依托教材深化四种感恩内容、突出利用作文教学激发感恩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教材很多章节渗透着感恩思想,要求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挖掘感恩材料,整理感恩知识,进行感恩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在人生旅途中知恩、感恩、报恩。要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常施感恩之举”。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品德教材中的感恩素材,为学生营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感恩教育实践,让感恩教育在品德课教学中无痕渗透。  相似文献   

9.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语文教材中蕴涵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素材,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坚持与协作教育、感恩教育、审美教育、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普遍缺失,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职语文教师应利用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感恩素材,营造感恩教育大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助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彭宇军 《教师》2010,(15):11-11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全面的推进,在地理课中渗透感恩教育非常必要。本文从确立感恩教育理念、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等几方面阐述了渗透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并且语文教学又是基础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范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本文从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探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卞勋一 《现代教育》2023,(Z1):63-67
感恩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要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对感恩教育的内容进行选编,具有经典性、时代性、育人性、主题性的特点,但也存在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性有待加强、内容更新时段过长且变动小、感恩思想表述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过程中,应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抓手,将教材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全面的推进,在地理课中渗透感恩教育非常必要.本文从确立感恩教育理念、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等几方面阐述了渗透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艺群 《考试周刊》2009,(38):56-5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中职生中,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语文是人文学科,在感恩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要善于把感恩教育寓于各种情境之中,要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而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呢?下面就我的认识简单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都是古人对感恩的最好诠释.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传承感恩美德,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以语文教材教学为种子,播种学生感恩的心 第一,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的情怀. 语文教材中《春》《济南的冬天》《周庄水韵》《苏州园林》《山峡》《树林和草原》等课文将美丽的景色美伦美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品读感悟中,感恩自然之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8.
懂得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本文对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探究,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感恩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章内容都涉及到了感恩教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语文课程,渗透感恩励志教育。通过对文章进行剖析,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感情。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改变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对与错,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父母、老师、自然和社会所表现出的善良。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而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用情去打动学生的心。本文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感恩的心、培养团队精神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